第六十一章 聖人李咎???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499
  聖人?誰?李咎?”

  王縣令想到了拚音的重要性,卻沒想到黃舉人會將它拔得這麽高。

  黃舉人是治學的,還是個教書先生。王縣令不一樣,王縣令從走上科舉之路的那天起,走的就是速成應試法,他對學問並沒有黃舉人那般熱衷,王縣令的誌向自始至終都是做一地好官,撫一方平安。

  黃舉人激動得嘴角都抑製不住地抽搐:“方才我叫一個不曾學過字的丫頭來,叫她背熟了這些拚音的韻腳和聲母,然後將這篇我親手注音的《梁惠王》第一章交給她念。第一遍,磕磕絆絆的,倒是也讀了下來。第二遍、第三遍就熟悉了。到了第五遍,就已經可以背誦部分詞句。然後我又將沒有注音的《梁惠王》第三章交給她,這次她竟然已經能認得出‘孟子’‘梁惠王’‘國君’等字。從我叫她進來,到她認得這幾個字並能誦讀部分章句,前後不過半個時辰。王兄能明白這裏頭的要害嗎?”

  王縣令倒抽一口涼氣:“拚音可以用極小的字夾在中間,與正字殊異,故而不比反切法影響閱讀正文。倘若將帶有拚音的書冊印發出來,那麽隻要大家學了聲韻,就能自行誦讀、學習書寫書冊了!倘若將注解也進行注音,那麽,一個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就學完四書五經!”

  黃舉人道:

  “不僅如此,您想到了另一件事嗎?既然所有的字都可以注音,那麽小孩子學官話,對照拚音不就可以學了嗎?至少學起來要快一些、準一些!另外,我們還可以按照注音的順序編纂書冊,排列書本,查找起來,豈不便利!再則,您想想,還有辭書的編纂……那可是辭書!若是用拚音法做編纂,豈不簡單!可比咱們現在的部首法、筆畫法,簡單明了得多了!若是兩相結合,以後會讀不會寫的字,就用拚音法去查,會寫不會讀的字,就用部首筆畫法去查,還有什麽字是找不到的呢!是以,我想請李賢弟一敘,與他仔細商量拚音的用法,若是能做出成品,交由王兄遞交有司,你我並他,名垂青史也是指日可待啊!”

  王縣令被黃舉人這麽一說也馬上想到了拚音的用法。不僅隻是在書冊教誨上。拚音一共就二十六個符號,聲母韻母分別隻得二十多個,學起來又省事又簡單,等庠序的眾人一層層教下去,人人都能學得會。到時候將路名、地名乃至各處衙門的名字都用注音注上,百姓進城也方便,辦事更是便利!

  “黃兄弟說得極是!我倒還沒想著這一層。今晚咱們先自己想透徹了,明天就請李咎來共商大事!”

  兩位老書生秉燭夜談,直到雞鳴才匆匆歇下。次日一早王縣令先回府處理公務,黃舉人給李咎送去了請帖,邀請他過府一敘。

  李咎恰抄好了幾章《三國演義》,對著《宋史》改出了幾千字的《宋國誌》及相關的人物列傳、文學著作,趁機送到了黃舉人府上。

  黃舉人好讀書,心胸也寬,最喜各種新樣文章,李咎敢將市井小說和自己魔改過的宋史呈上去,正是因為黃舉人本性如此。

  黃舉人約李咎賞桃花,沒成想李咎還帶來了這樣的驚喜。

  他甚至連邀請李咎的初衷都忘了,隻顧先翻開《宋國誌其一》和人物冊子。李咎是嚴格按照時間線來寫的,從陳橋兵變、趙匡胤自立為帝開始,將有宋一代按編年體的格局謄抄上,然後將其中涉及的人物單獨列傳,並附其文字著述。當然,涉及的文人著作,李咎僅抄錄了精華部分。要將涉及人物的著述全部抄出來,這是不太可能的,卷帙浩繁工程量太大是一個問。另一個問題是中間涉及許多與這個世界的史書記載不一致的情況,要一點點對照出來,也需要時間。

  幾千字算上人物列傳和主要著述,不過堪堪寫到建隆元年,涉及數十個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裏如柴榮等自不必提,李咎單單給李煜君臣抄了文集。

  李煜的詩詞實在太能打,後世有“神秀”之譽。黃舉人粗略其史,細品其文,翻到李煜這裏就挪不動眼睛了。

  “這……這《宋國誌》真乃寶藏也!李重光(李煜)其人,是真的存在的吧?為什麽能將亡國之君的悲痛寫得如此傳神!又能將女子夜會的情形寫得如此綺麗!”

  黃舉人看到好文佳句就忍不住要麵紅目閃,忙命人取香雪酒來,道:“隻有香雪酒配得上如此佳句。賢兄弟家香雪酒還有否?吾以此酒佐佳文,算來你還藏著些好貨,沒有百八十壇,佐不盡哩!”

  李咎吩咐三郎記下,“先送一車來給舉人老爺吃著。過陣子三節兩壽的也在禮單上加此一物”,又與黃舉人說道:“先生不必記掛心上,這酒原是家傳陳釀,我不解其佳味,並不愛喝這個。得遇欣賞它的人,倒是它們的造化。先生若是覺得白拿酒來心裏不自在,他日我將諸作付梓,還請先生些題跋點評。”

  黃舉人將李煜父子和馮延巳的詞集放下了,又去看《三國演義》,卻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耳熟能詳的人物,組合出完全不同的閱讀感。

  這時候還是傳奇、雜劇當道的時代,白話小說還沒出現,三言二拍都不知道在哪飛,李咎放出來的《三國演義》是一種黃舉人從未接觸過的文字式樣,以至於黃舉人一開始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說它好,大白話帶俚語的,沒有賦興沒有駢儷,好在哪兒?說它不好,可它明明就好極了,將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寫得生動如畫!

  《宋國誌》是陽春白雪,所附文學著作更不必說,都是國寶級別的。而《三國演義》卻是通俗小說,是下裏巴人的東西,接近此時的白話水平,乃是將千百年來民間傳說的“三國”趣事編纂在一起,加以藝術加工、編輯整合、文字改編最後形成的一個龐大的群像故事。

  單單看文字水平,那些文人文集水平最高,其次是《三國演義》,至於《宋國誌》,竟然是史料風格的小說,極簡單極枯燥,簡直可以排到末流。

  因為這兩部著述是相似題材,卻用了完全不同表達,尤其《宋國誌》本體和附文呈現出兩種極端的文字藝術,因而黃舉人相信了李咎的說法,即這些原是祖傳之書,李咎不過謄抄出來罷了。

  隻要他肯信這個,以後李咎再抄《西廂記》《西遊記》,甚至把一些明清的刻本拿出來,也好解釋得多了。

  編輯說推薦效果不是很好,我也覺得最近寫得不順手,我果然還是不適合趕工……就讓我慢工出細活吧,求求各位讀者老爺了!

  有讀者老爺問主角會不會三妻四妾,答案是不會,當然不會,一個女人他都搞不定,三妻四妾能把他頭蓋骨掀飛嘍……而且一定是能全心全意支持他、為他好、與他有精神共鳴的人。主角有自己的誌向和使命,但是他沒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妻子也不能成為他可以交心的知己,那未免也太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