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被其他人忽略的拚音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216
  給多個人工排班確實涉及到一些數學問題,在場除了李咎,隻有初窺門徑的小蓮大概能弄清楚。

  李咎接過阿柱的小本本,算了算人頭,說道:“這三個管打掃園子、劈柴擔水的,一個上午空得出來,一個下午空得出來,還有一個等明天卸完石料就得了閑。算起來是兩個人可以派過去。”

  李咎在紙上打出格子,按列頭事情橫格時間排下去,將人名填到交叉的地方,就是時間地點誰做什麽事兒的排班了。

  “石墨粉還沒著落,用來燒筆芯的黏土滿破有三車就足夠。再多下去,咱們家也放不下。今天一車,明天再一車,運回來後,叫這幾個人繼續在那邊淘澄燒水泥窯的黏土。過幾日等雞毛房那邊再送人來,先將荒山那邊的土窯壘上,好趁著春耕前先燒製一批水泥來。是以排班也這麽排……初三哪,等孟田旺回來和他說,務必教會兩個人分辨黏土,以後水泥的用量大了,他一個人不夠用。”

  初三掏出本本來飛快地記上了。

  李咎又說:“以後,我預備在李園裏,做個教習各色技藝的百工學堂。到那時候手上有技藝的也不怕年紀大了沒活幹會餓死,也不用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隻有這樣,做的人多了才能掙更多的錢。”

  至於為什麽會的人多了,能掙更多的錢,李咎沒詳細說,此時也沒到詳細說的時候。

  將一點小事點好,李咎順手處理了其他人的活計分配,多餘的人手全都算到了荒山那邊的前期整理工作上。

  然後李咎發現,現在自己的人手實在太少了,所以起窯的事情和淘泥的事情不能同時進行,砌水渠、化糞池的事情和荒山那邊修建民房的事情也不能同時進行,如果他還想每天留點時間保持上課的進度,可用的時間就更少了。

  “初三哪,明天去問問王得春下次的人幾時來。荒山那邊要準備開荒,磚窯燒首先得給開荒的人起幾個屋子住,這幾天就得開挖地基。到那時卸裝貨、挖黏土、燒水泥就得五六個人,整地還得仨呢,人不夠啊!”

  初三點點頭,又在自己的本本上記下了這件事。

  阿柱也注意到初三等人都是有自己的小本本和鉛筆的,平時放在一個布做的口袋裏,要用就掏出來用。李咎經常隨口安排工作,有了這個本做記錄才能保證不漏掉什麽。李園的人做事效率很高,和識字率以及簡單的鉛筆和本本是有關係的。而且他們使用的特殊字符,顯然在記事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阿柱有種直覺,李園人用的這些符號,說不定意義比什麽鉛筆、肥皂都重大。

  王縣令送阿柱來,主要是為了讓他看懂務農方麵,以確認李咎是否在騙他,並沒有其他打算。王縣令並不想從商,亦沒有打聽李咎的獨門秘技、配方的打算,他是個清高的文人,心裏除了忠君報國,就是撫民牧民。

  阿柱一直覺得王縣令是過於君子了點兒,他被派過來時,已經做好了處處被提防的準備,卻沒想到李咎對他一如自己人。

  李咎並不把阿柱當外人對待,除了最核心的倉儲中心外,別的都沒對阿柱保密。

  阿柱看著初三郎記下的待辦事項,忍不住問道:“初三郎,上麵這幾個字是什麽意思,我沒見過?”

  “啊,這個是拚音。剛才老爺說的‘磚窯’我不會寫,但是我會拚啊,就拚上上去,看,左邊是zh,右邊是uan,拚起來就是‘磚’。等有空的時候,我再找老爺問明白怎麽寫的就行了。”

  阿柱讀過書,所以他馬上就懂了這是什麽意思。

  古代其實很早就有給字注音的辦法,一般稱之為反切法。反切法是用兩個常見的字給一個字注音,其中一個字取聲母,另一個字取韻母。比如“缸,古倉-切”,意思就是“缸”這個字的聲母同“古”,韻母同“倉”,合起來就是“gang”。為了避免注音字太雜亂,有專用的反切字,但即便如此,反切字本身也是字,也是要認得,且數量也不少,是以主要還是讀書人用的多。

  李園的拚音法本質上和反切法一樣,但是用到的字符很少,總共也就二三十個,書寫也簡單。初三郎將自己在這頁上用過的幾個教給阿柱,阿柱馬上就能認出另一頁裏的注音,並且結合上下文看懂了是什麽意思。

  如果所有的書都有注音,那麽隻要學會了這二三十個符號,一個文盲也能誦讀四書五經了。

  阿柱把這一筆記下來,無比期待李咎說的“等人員到齊每天還要上學倆時辰”。

  將僅有的這十七個人並阿柱手裏的活兒理清之後,下午就按照重新梳理過的分工幹活。

  這天下午,啞巴和後來的一個泥工開始給水渠加工,用的是剛送來的石塊和李咎從倉儲中心拿出來的水泥。

  沒人見過這種灰青色的“泥”,聽完李咎的描述也想象不出來這種灰色的東西如何輕鬆達到夯土的結實程度。

  李咎不似其他主家,有空的時候他也會參與勞作,比如攪和水泥這件事情,他不僅交代得清清楚楚,還親自上手示範。

  染織陳搓著手來給李咎報喜,被十八郎帶到了攪拌水泥的現場,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隻見李大老爺挽著袖子,穿著一身灰不拉幾不知道什麽布做的衣服,正擱那和泥。

  染織陳自家也有染坊,作為一個非常合格的染織行當的生意人,他自己也和過染缸、織過布、紡過線。這是整個江南商人和工坊的風氣,主家、掌櫃都一樣,不做不行,不親手調弄就容易受蒙蔽,再者遇到農忙的時候,為了多出點貨,主家也願意全家一起撲上陣。

  但是他染織陳是生意人,是外麵人看不起的商人,在他們看來為了多掙幾個錢、為了減少被騙的可能性,親自勞作是應該的。

  李大老爺可不是。李大老爺還教家裏的長工仆婢們念書,在染織陳看來,至少也算是地主富戶裏的讀書人。

  地主和商人之間還差著倆級呢!

  小地主常有親自下地的,或收割或澆水,但大地主金奴銀婢還不夠呢,還能自己做和泥這樣的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