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奴家給老爺道萬福了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704
  第三天下午李咎就馱著大包小包回城了。

  路過雞毛房時,他特意去看了下情況,一切都井井有條。

  吳大郎一家通宵將雞毛都煮好了攤開晾著,小心照顧到今天下午,充放到房間裏,這會兒正在補眠。

  同時又陸陸續續地收留了一些人,都是窮得褲子都沒了的最底層。

  王得春將花名冊拿出來給李咎瞅,上頭寫著的老弱病殘大約有七八個,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能幹活的青壯年男子有十來個,婦人卻更多了,足有十二個。

  那青壯男子中有一個是啞巴,不過他能聽話,會幹活,有一把好力氣又老實。因為不知道他叫什麽,而和他一起來的小乞丐管他叫大個子,王得春就給啞巴記名李阿大。

  真別說,啞巴自己也認。

  啞巴來了之後就接過了吳大郎的活計。雞毛煮完了,剩下的還有劈柴、看爐子、挑水、燒水等等,他都理會得來,看得出這是極聽話又能幹的人。

  王得春的眼光不錯,被他留下的人個個都是踏踏實實的幹活好手。現在整個雞毛房幾乎已經不用王得春怎麽上心了,他甚至還能端著個茶壺繼續懶洋洋地曬太陽。

  做飯、劈柴、挑水、做衣服……都有人自發地去做,而沒活的人甚至會惴惴不安地找他要活兒幹,以免被趕出去。

  他們幹活的積極性比王得春之前管過的任何一批人都要高,可見是真的被生活逼到了絕路,抓著最後一根稻草,生怕希望斷掉。

  李咎看著花名冊,王得春一一告訴他誰是個什麽秉性,除了剛來的,其他人他都有數。

  李咎對王得春很滿意,這要是放現代,活活的就是個頂尖人力資源主管,過段時間李咎還有挺多事情要做的,如果王得春都幹得來,索性挖過來給自己當管家,那是人盡其才了。

  李咎看完冊子,王得春又給他出建議:“這個啞巴,還有倆小孩兒,還有昨兒晚上投奔的一對母女,您可以今天就帶回去。您家就您和丫頭兩個,就當是熱鬧些也使得。再者也能做些看家護院、傳遞消息的事情。您看,您這有吩咐了還得自己跑一趟,您的功夫多金貴呀!”

  其實王得春還有另一層意思,便是那母女倆了。這母女倆母親叫趙三九,今年才二十出頭,女兒小蓮,才六七歲,都生得十分美麗。昨天晚上投靠時因為蓬頭垢麵的還不覺得,今天早上婦人們梳洗完了,或打掃房子,或做早飯,或漿洗衣服,王得春才發現這漂亮的倆姑娘。

  王得春知道李咎身邊沒老婆,隻得個黃毛丫頭當小廝一般養著,也不知他要不要老婆?但總之如果他有這需求,三九是個好人選,這婦人既美豔,又懂事,還賢惠,還有個極好拿捏的把柄在身邊。若沒這需求隻是留在身邊做活計,也算是給三九母女找了個好去處。三九自己願意不願意並不重要,有個人能庇護她們娘兒倆,也是好事。

  李咎當然沒想這麽深,現在每天他眼一閉都是要做的事情、要寫的規劃,哪有折騰女人的精力。

  不過王得春推薦的三九母女倆算是點到他的急需了:幺娘年紀太小,許多事都不懂,他又是個男人,不好意思管那麽深,正合有個婦人來教幺娘。以後總會有女眷、女工的,短時間內他也不方便出麵和女人們打太深的交道。此外,他確實需要個人傳遞消息,總不能為了和染織陳、王得春說句話就總是自己跑出城來。

  於是李咎索性在雞毛房過了一夜,一則看看眾人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二則方便明天一早帶人回家去。

  ------

  啞巴的確很能幹,又細心。

  王得春介紹說這是主家,路過暫住一宿。

  盡管李咎已經先說了“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更不必特意道謝”,借住在此的窮苦人還是瞅著機會就先磕頭道謝了再說,除了感激李咎救命,也是希望他老人家看在他們誠心的份上千萬別反悔。

  他們這些人,即使一天隻吃一個饃,一天也要花上老爺幾分銀子。這筆錢拿了去都能買身好看的衣服了!咱們這位爺,身上穿的還是黑不黑灰不灰圖案亂七八糟看不清什麽料子做的一色裋褐呢!

  老爺心善願意少穿一身,但若是突然反悔,他們可又要出去喝西北風了!

  啞巴可能是看出來李咎每次被人跪著磕頭感謝就渾身發毛,倒沒衝上來就感激涕零,而是去給李咎燒了洗臉洗腳的水,連擦水的布巾都燙了又燙才擰幹了一並送過來。

  大冬天的在外走動了一天,被這麽一桶熱水泡泡腳,真的是舒服到頭皮發麻。

  李咎自認是個硬漢,愣是被泡軟了。

  王得春見李咎露出滿意的神情,又叫倆半大小子和三九母女給李咎認認臉兒。

  半大小子是一對兄弟,哥哥叫初三,才十歲,弟弟叫十八,才六歲。他倆是沒了父母才流浪在外的,向者倆人在碼頭當挑夫,因為力氣小也沒什麽活計可做;後來倒是有個賭場想養他倆當托兒,哥哥不願意,帶著弟弟逃了。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十八郎幾乎凍死過去才找到這麽個落腳之處,昨天落腳時十八郎已經有些高燒。

  窮人孩子命硬,就這麽一個發燒的孩子,一碗熱湯下去,捂了汗,今天中午就好了。

  李咎舒舒服服地泡著,啞巴還在時不時地加點熱水啥的,把李咎腐化墮落得瞬間去了享樂主義的世界。聽見兩個兄弟各自報了名字才抬起眼皮看了眼:倒是齊整的兩個孩子,隻是這個年紀才應該念書呢,竟然都已經當半大勞力在用了。

  王得春瞅著他倆愣頭愣腦的,有點兒恨鐵不成鋼那意思,說:“唉喲這倆小傻子!這是主子老爺,你們走了大運在這,萬一討了老爺歡喜,以後就是大戶人家的小子,別的不說,吃飽穿暖總是有的。你倆乖巧的趕緊給老爺磕頭,自己稱呼自己呢隻說‘小的、小人’,這就是尊卑。咱們老爺是和善人,你們都聽話些,別惹老爺生氣啊!”

  李咎忙擺手:“可別可別,我們家不興這一套。我給錢給飯,他們給辦事,都是一般人,沒什麽區別,也沒什麽規矩。幹得不開心了提前說一聲也就自己過去,誰還能做誰的主哇?你倆說說,對城裏城外的熟麽?走路走的快不快?念過什麽書啊?認不認得字兒?”

  兄弟倆一時愣住了,不知道該按李咎說的說,還是聽王得春的。李咎於是讓王得春出去瞅瞅其他人,別在這礙手礙腳。打發了他,李咎回過頭對兄弟倆和一旁陰影裏摟著女兒的婦人道:“我掏銀子雇你們做事,自然聽我的,有什麽好顧慮的?如實說吧,也不是為了什麽事情,隻是我這裏需要幾個人跑腿,看看你們熟不熟路,認不認字,以免交給你們的事兒做不來,反而誤了我的事。”

  初三郎這才說:“我會念幾句《三字經》,熟悉城南和城東。我弟弟隻認得名字。我們倆走路都快的,以前做的是幫閑、挑夫。”

  李咎倒也預料著了,道:“行吧,回家先認字讀書。我家有個小丫頭也是差不多年紀,正好混著一起讀書。你們願不願意啊?如果不願意,就等開春後去我家地裏種樹種莊稼,工錢還是照給的。”

  初三朗、十八郎忙說“願意”,能不願意嗎,能給和善的人家做工,這就是天大的福氣了!

  李咎讓他們回房休息區,又抬眼瞅了瞅三九母女,三九被他這麽一盯,打個哆嗦,帶著女兒福了一福,軟綿綿地道:“老爺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