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進入初中
作者:我是小鬧      更新:2020-03-15 14:53      字數:1285
  肖平經常想,如果自己每一段的人生軌跡都能夠像小學一樣輝煌就好了。

  他的確有這樣想的資本,因為他的小學生涯的確是以一個無以複加的完美ending而結束的。

  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在隻考語文、數學兩門課,滿分兩百分的情況下,他以總分197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所在區的第一名,隻是作文扣了三分而已!

  這個成績讓他名聲大噪,因為沒有哪所學校、哪個班主任會不因為培養了這樣的學生而驕傲自豪;

  這個成績也足以讓他輕鬆的考入了所在區的重點初中,這幾乎也是當時他唯一的選擇。

  肖平所在的區是鄭州的老城區,解放前,這裏基本上就是老鄭州的城市中心,也是居民主要的活動區域。解放以後,特別是鄭州被定為省會之後,老城區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擴建迫在眉睫。

  但是,要想在老城區的基礎上擴建困難太多,需要先拆後建,需要協調解決方方麵麵的矛盾,顯然不如劃分出新的區域直接設立新的行政區來的快,所以,幾個新的行政區陸續劃定,逐步開建,省市兩級黨委和政府職能部門基本上都落戶在了這些新區域,肖平所在的區便逐步淪為了老城區。

  老城區最大的特點自然是老。和全國所有的城市一樣,城市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新城區集中了大部分的優質資源,發展非常迅速,而老城區由於資源少,基礎設施老化,建築物老舊,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不僅如此,連醫療、教育這些資源也是一樣。全市最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幾個新建的區,特別是省市政府所在地,幾個最好的初中基本成了政府部門的配套學校。

  以市第八中學為例,它地處省委省政府周邊,學校的生源基本都來自省委省政府機關以及下屬處室家庭,學生家長動輒就是廳級處級幹部,你的爸爸要是一個科級幹部都羞於啟齒。這樣的學校,不僅師資力量雄厚,升學率高,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校當中學生之間的隱形社會資源驚人,試想,如果你在學生時代就已經結交了很多有雄厚官員背景的同學,等你將來進入社會之後它能發揮怎樣的效力必將不容小覷。而有不少家長正是看中了這項資源而消尖了腦袋想讓自己的孩子鑽進來。

  肖平考取的學校在它所在的區裏教學質量和升學率都是首屈一指,但是放眼全市就隻能算是中等,而生源素質和八中這樣的學校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肖平在學校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這樣的笑話:我們的同學們從小在不認識字的時候就先認識了秤,因為很多同學家長都是旁邊生產隊裏種菜的菜農。

  不過,肖平其實並不是沒有選擇的機會。當時的小升初政策是,各區的考生原則上隻能報考本區的中學,不得跨區,因為要避免出現某些好學校人滿為患。雖然很多學生家長詬病這項舉措是政策的製定者們為了滿足自己圈子裏的生源能夠有好學校上,很不公平,但是也隻能是在下麵發發牢騷,無濟於事。

  不過,其實與此配套的還有一項政策,就是各區考試成績的前三名可以跨區填報誌願,因此要是按照這個政策,肖平是完全可以報考他想上的任何一所初中的,可惜他那對老實巴交的父母對這項政策一無所知,也沒有提前打聽,因此白白浪費了這項好政策。

  後來肖平聽說,由於他空出來了這個千金難買的名額,他的一個小學同學遞進頂替了他的位置,上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