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纖導彈偵察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0-12-15 13:51      字數:2697
  “按照燈塔的伊甸園計劃,地球上的人類人口應該被逐步減少,最後“可繁殖”人口,控製在2萬人左右,大約是數萬年前的規模。這台機器正準備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人類命運。”

  ————蘇玲玲

  張尋寧覺得,凱爾所說的那個需要直覺把握的“致勝”的時機也許到了,這裏距離戰場還有70公裏,如果這麽一路突破燈塔的防禦,而平推可能來不及救出施瓦茨的大軍。盡管他也不清楚戰場情況,但是那座神像還豎在那裏,就說明了情況依舊不妙。人類的曆史失敗(包括他經曆過的幾次)似乎又要重演。某種急迫感,催促他立即采取行動。

  他的戰車停在山上,監視四周。同時等待後麵的軍隊趕到,按照凱爾的兵力分配,他的坦克群後,會有一支由一千多輛各種戰車,8000名精銳士兵組成的車隊,是三支軍隊裏最強大的,這也是他這輩子指揮最多單位的高光時刻,在今天之前,張尋寧指揮的兵力,常年在25至40人之間浮動。他畢竟擁有其他人沒有的優勢,就是來之前獲得的本地區地圖,雖然沒有很精確的。他回憶現在要走的A路線(其實也包括b和C路線),實際上是人類上一次戰役前,修建的筆直的東西向公路,為了在島上快速調動兵力進行防禦的。這些公路很容易被攔截,離開這些公路則可以繞過敵人。他不敢奢望自己可以騙過燈塔,燈塔可能在自己行動的那一刻,開始計算自己的意圖,但是如果自己夠快,仍然可以每一步都快過她的應對。當然,是在燈塔的防禦兵力捉襟見肘,無法調動自如的時刻。實際上從沃爾夫的兵力,就可以看出燈塔的這個局很脆弱,沒有太多補救的機動兵力。

  張尋寧仍然提醒自己:謹慎、謹慎,再謹慎!一切決定,仍然需要通過仔細分析局麵,穩妥做出,畢竟他背負著近一萬條人命。他自己也不知道,潛意識裏那某種躍躍欲試的東西,已經做出了決定。在趙青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已經突破了一名排長的格局。

  他仍然沒有按照心底裏那個呼之欲出的方案行動,而是在武器項目裏尋找偵察裝備,坦克上有一台垂直起降的無人機,他不想用這個東西。因為無人機使用無線通訊,可能被幹擾,或者數據鏈通訊對於燈塔就其實是透明的,畢竟這就是她造的東西。

  他選擇陸戰隊的老手藝,使用光纖遙控製導的攻頂導彈,進行偵察。這種彈藥坦克上有很多枚,幾乎和聯軍使用的同類導彈沒有區別,隻是燈塔的光纖更細更韌,所以飛行距離更長。這種人在回路裏的東西通常拿來攻擊碉堡或者車輛,但是其實也可以拿來偵察,而且因為是光纖通訊,不會被敵人偵測到自己的視野,停留在哪兒,關注著哪裏。

  他選擇發射第一枚,當然得李小廣先出去,用鐵鍁把變形的艙蓋給撬開。

  第一枚導彈點火,向正西方向飛去,張尋寧選擇偵察模式,這意味著導彈以較為平緩的軌跡,較慢的速度飛行,同時彈出的彈翼角度會有所不同,自動減速並增升。他在陸戰隊的時候,就經常用這種辦法進行偵察。

  張尋寧在導彈升空兩秒後,獲得視野。張尋寧注意到,這輛坦克的每一個崗位,其實都可以超越職權,獲得其他崗位的操作功能,隻是指揮官席的屏幕更大,座位更軟。他微操導彈降低高度,邊上有簡化的數據,包括速度和高度和燃料,以及一個速度和角度導致墜毀的操作冗餘範圍。

  導彈的導引頭的光學鏡頭作為消耗品,本身品質低劣,隻能提供很少的倍率和視野轉動,但是視頻信號傳遞回來,立即可以通過坦克內的任務計算進進行目標識別和分析。隻要是行動的目標,都可以被識別出來。

  張尋寧控製導彈轉彎,以坦克為圓心,大約5公裏半徑,開始順時針沿圓周飛行。立即看到了燈塔在山區的兵力調動,大大小小的方框,框住了被識別出來的移動目標,看得到的大約幾百台,這意味著看不到的得有更多,它們正向自己這邊過來,顯然要在前麵設防堵漏。同時他注意到,前方公路,兩山夾一路,形勢非常險惡,一旦正在前進的敵人搶過公路,在另一側占據幾個製高點,自己一字長蛇陣的行進縱隊,就可能被掐頭去尾,麵臨交叉火力。即使他隻是陸戰隊中尉,但是軍事常識還是很清楚的。凱爾選擇路線時,畢竟缺乏足夠路線情報,他和這裏所有人實際上對島嶼西麵一無所知。

  他沒有讓導彈撲下去摧毀其中一個目標,而是繼續圓周向南飛行,那邊是凱爾的縱隊方向。此時火箭發動機已經停止,導彈靠著自己的升力,還在滑翔中。張尋寧很快看到了凱爾的B通道的戰鬥。上校已經落後的幾公裏,但是顯然也占據了上風,他的摩托小隊正繞到最後被敵人占據的山頭後麵,在施展某種包抄戰術。但是導彈速度開始猛跌,畢竟不是專業偵察無人機,開始維持不住升力了。張尋寧努力控製住導彈,向最近的燈塔目標撞過去。最後關頭,導線斷裂視野消失,也不知道打中沒打中,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凱爾行進速度很快,自己想他這裏靠攏可能形成合兵一處的效果,但是沒有突然性,燈塔也會集中兵力攔截,對她而言是好事。所以這裏並不是最理想的進攻方向。

  與此同時,李小廣正在坦克外麵拆解另一枚導彈,他和張尋寧配合時間很久,不需要太多語言交流就知道這些年下一步想幹什麽,第一枚導彈來不及了,但是第二枚他得拆掉導彈的裝藥,增加它的飛行時間。

  實際上,利用光纖導彈進行偵察,是這個年頭精銳步兵常幹的事情,雖然上級會禁止這種破壞武器的行為,但是士兵們都知道,光纖導彈遠比那些配發到連排一級的,比玩具大不了多少的前線無人機有用。使用標準無人機,就意味著泄密,燈塔會滲入數據鏈,從控製著視野變化的蛛絲馬跡,提前知道進攻企圖,而光纖導彈則不會,當然拆掉載荷成為了一項上級深惡痛絕的操作,但是某種程度上也被默許,甚至飛控中加入了配平無戰鬥部導彈的幾行代碼。對軍隊來說,這意味著一筆不小的軍方財產,被浪費在不到2分鍾的偵察活動中,但是這場戰爭中,前線的人命往往維持不到這個時間。

  張尋寧聽到炮塔外麵,重物敲打裝甲的聲音,是李小廣示意拆解完成了。他立即選擇發射第二枚。李小廣也並不躲太遠,隻是稍微蹲下,背過臉,等著導彈拖著一根光纖升空。他留在外麵是因為他預計張尋寧還得再發射一枚,因為排長生性多疑,一定會反複進行偵察。

  這次導彈向北飛行,然後沿順時針飛行,彌補剛才的沒看到的部分,完全整個前半球的偵察。

  張尋寧在這一邊,沒有看到太多的敵人兵力調動,也沒看到桑切斯的部隊,他還在北方很遠的地方。這枚導彈維持的時間更持久,喚起了他的一些記憶,幾天前,他就是從這片森林沼澤區域過來的,作為偵察兵,他一直在觀察哪裏的地麵情況,很平整,不容易被伏擊,非常適合坦克快速行動。但是路線被小型湖泊和沼澤分割,隊形需要收窄。如果越過這一區域,自己可以繞過前方防禦,重新回到自己的A路線,而此時應該已經到施瓦茨外圍了。而燈塔對凱爾和桑切斯的防禦,也會應為自己主力繞道到其後方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