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裝甲工程兵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0-12-15 13:50      字數:2952
  “複製人的自我懷疑,可能集體發生,通過誘導方式。這是燈塔始料未及的。”

  ———《複製人生理及心理初探》作者林慕白

  張尋寧從後麵閃出,對著兩台扭捏前行的機器人開火。輕易將其打成碎片。這支槍,完全沒讓他失望。他拉開槍機,可以看到裏麵的晶體,顏色變得更深了一些。

  地麵再次劇烈地左右搖晃起來,這次持續時間很長,似乎整個基地,掙紮著想要脫離地麵。

  張尋寧站立不穩,根本無法前行。他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看了看表,奇怪的地震,可能與林司令的登陸有關。按照他的估算,第一批部隊,可能就在淩晨時分上岸,為裝甲部隊登陸,做前期準備,現在時時候不多了。

  舟山以西海麵上,幾十隻衝鋒舟正在快速逼近攤頭。如張尋寧所預料,林司令的最後決心已經下達,現在他要將第一批特種人員送上去。

  當然還不是主要進攻兵力,而是空中突擊部隊和工兵。突擊旅由直升機運載,此時還在空中,等待空襲評估。裝甲工程兵,則先行上岸。他們的任務,是為坦克開辟通道。

  燈塔在岸灘上布置了被稱作“海螃蟹”的自控地雷,那可不是中國軍隊使用的那種依靠觸發或者簡單磁引信的武器,而是一種會根據態勢、敵情,自行更換陣地,自行靠近目標的鬼東西;必須非常專業的工程兵才能解決它們。

  早十幾年,裝甲工程兵,還隻是負擔修路架橋的工作,但是現在裝甲工程兵非但是戰鬥單位,還是突擊矛頭。

  很多年前,基於對燈塔武器的研究,普通單兵加上動力裝甲,成為了未來超級士兵的一種研究方向,但是如同一切新軍事變革的起始階段,發展脈絡任然是不清的,而可以借鑒的,隻有燈塔。在技術圈,保守勢力總是很強大,且對潮流有天生的畏懼。

  最終,這種組合並沒有在所有步兵中展開,理由是實戰效能還有待實戰檢驗。唯獨工程兵在這一輪技術浪潮中,走到前麵,因為工程兵需要大量負重,以及必要的裝甲防護。最終,前線指揮官發現,這些兵力非常有用,而裝甲工兵的任務,也不斷地拓展和延伸,最終成為了進攻兵力。

  現在,這些工兵們,必須在坦克上岸之前,在灘頭和碉堡群廢墟間,建立通道,而選擇的進攻時間,在東麵太陽升起,這樣就可以避免日光,幹擾夜視儀。

  灘頭後麵上的火力,向他們密集開火。

  林司令員的登陸場選擇的太過理想化,他在31個預設登陸場中,選擇了水文、地理、寬度、縱深等條件匹配後,最佳的6個,是人就能猜到進攻會在這裏,更何況對手不是人了。現在的登陸部隊,就必須承受麵對瘋狂反撲的火力。

  盡管空軍已經提前摧毀了沿岸碉堡群,但是那些巨大的斷垣殘壁,仍然成為了馬克IV極佳的掩護。它們從地下掩體走出來,開始了拚死的阻擊。

  敵人反擊比預料的猛烈,身穿外骨骼的工程兵,從衝鋒舟兩側翻身下船。然後必須在水中,完成翻轉,穩穩站立到海底。

  雖然重心幫助工兵們完成這個動作,但是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在海底跌倒,這部436行動力裝甲,就很難獨自站起來。他們穿著的436型動力裝甲,仿製自燈塔最原始的LM601型,可使用的助力關節更少,很多反關節動作(比如向後支撐身體),不能再液壓助力條件下完成。

  士兵們在水中使用氧氣瓶呼吸,然後一步一步行走上岸。瓦礫後麵的馬克IV,此時正集中攻擊小船,不太注意從水裏冒出來的散兵。

  上等兵肖勇踩著沉重的步伐,在海底行走。他是第一次參加戰鬥,沒想到就輪到了反攻。他左右轉頭,觀察戰友們的位置。根據預先上級的交代,所有人必須盡量散開,避免集群上岸,那樣容易被馬克IV當成優先目標。

  微光夜視儀在水底的能見度,不超過20米。敵人的迫擊炮彈不間斷落在水中,攪起泥沙,使得這個理論能見度,大打折扣。

  一條機器鯊魚,從他邊上遊過,不知道什麽沒有選擇他,而奮力拍動尾巴,轉向遠端的四級軍士長。

  燈塔在舟山的爪牙正在瓦解,橋頭堡無論如何都會建立起來,區別在於,傷亡多大,以及誰會活下來?

  燈塔的單位總是優先攻擊技術單位,上等兵顯然不代表技術,盡管所有參戰者都沒有軍銜標誌,但是燈塔的單位總是有自己的一套識別方式,找到重要目標。

  軍事長並不躲閃,他抬起左手機械臂擋住鋼鐵鯊魚合攏的巨口,同時騰出右臂,從前臂上,彈出一柄兩尺長的鋒利長刀,狠狠捅過去。

  那實際上是消滅燈塔製導地雷的特殊裝備,但是用途很多樣化,你可以認為它是鏈鋸、長刀、工兵鏟、探雷器,幹擾天線或者鐵絲網切割鉗。這是這一代工兵特有的武器。今天,它可能還會獲得了鯊魚開膛者的新名稱。

  仿生鯊魚的腹部,被切割開巨大的切口,它扭動著沉到海底。

  肖勇目瞪口呆看著這一幕,看著士官長轉向他,一臉的嚴厲。如果海底能說話,此刻他應該是在罵人。出動前,士官長交代過:這套笨重的動力甲,在水裏還會格外遲緩,所以行動不得有任何的遲疑。任何停著不走的人,都是在等陣亡通知書。

  肖勇遲緩地轉過頭,繼續機械地向前走。

  馬克IV發射的彈藥,射穿海水的聲音,猶如冰雹擊中房頂。彈頭入水後迅速失去能量,可以看到那些彎曲的彈道,在身邊亂竄。

  沒有人知道,彈道在水中轉折的規律,有時候它飛向你,卻會突然莫名轉向,有時候情況卻相反。

  肖勇必須控製呼吸,他知道馬克IV會盯著水麵冒泡的區域射擊。

  中國軍隊使用的動力裝甲,感應配力十分落後,簡單說,使用者必須非常規範地邁出步子,才能背負重前行,任何急轉、閃躲,以及非標準動作,都可能會導致動作卡在某個位置上,無法輸出動力。

  這套436型幾乎全是毛病,除非你穿過435型,否則找不出任何值得讚美的地方。

  軍士長率先走出海麵,昂首向前挺進。他沒有浪費時間徒勞地躲避,燈塔早就清理過射界,海灘上沒有任何大到能遮擋他的障礙物。他徑直走過海灘。不斷轉動頭部,這是他唯一可以靈活運動的部位。

  左眼部位的瞄準環,不斷掃過目標。右手按著掃描按鈕。

  一部從被打壞的碉堡後麵走過的馬克IV成為他的第一個目標,他轉向移動的敵人,站立在槍林彈雨中一動不動。

  完成鎖定,需要穩定跟蹤目標長達3秒鍾。此時,肖勇,從水裏出來,目擊了整個過程。

  戰場上的時間如同似乎定格,幾千件互相開火的裝備,以及連續的爆炸,成為了不相關的存在,這裏隻剩下軍士長和它的目標。馬克IV注意到了不對勁,遲緩地轉過30°。

  一枚導彈已經從動力裝甲背後發射了。幾乎90度飛上空中,然後轉頭栽下來。它的焦平麵導引頭,迅速匹配到了鎖定目標。

  “轟”的一聲,肖勇正麵的火力支撐點被摧毀。他呆呆地看著這一切,完全忘記了上岸後的使命。

  “蠢貨!”軍士長微微側過頭(這套動力裝甲,實在不允許他轉動太多),“看戲啊,這裏就是A通道,立即發射排雷索。把那些鬼東西趕出來。”

  “是!”

  肖勇一下子如同撿到魂一樣,想起了反複訓練了100遍的那套動作。

  穿著這套,行動僵硬如同靶子一樣的裝甲,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負重250公斤上岸。他的背後發射架上,沒有時髦的反坦克導彈,而是開辟雷區的導爆索,裝甲工程兵就是來幹這個的。

  他轉向前方混凝土缺口,可以看到後麵若隱若現的敵人周視鏡在移動,又是一部走動的馬克IV,空軍承諾殲滅攤頭兵力,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碉堡群炸成了粉,這些東西還是不斷鑽出來。不過那不是他的目標。

  他微微蹲下,控製彈道,然後按下手邊發射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