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農民最需要學習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2      字數:2340
  臨近收割時節,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彎著頭,向四周散發稻香。人從田埂走過,陶醉在濃鬱的稻香裏。一隻隻螞蚱被驚起,在稻穗上驚慌飛竄。

  陶曉偉帶著同學們沿著田邊觀看一塊塊飄溢稻香的水田,介紹開展高產實驗田的經過。同學們一邊饒有興致地聽他介紹,一邊詢問著各自感興趣的問題。

  參觀完畢,陶曉偉站上一處凸起的水田邊,向長長的一溜學生隊伍,大聲地介紹高產水稻的種植和管理。最後,他總結說:“愛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不管你從事一項什麽工作,隻要你心中充滿熱愛,你就有戰勝一切困難挫折的勇氣和力量。有了愛,你就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成為技術能人,成為行家裏手。”

  “好!說得太好了。”同學們激動地鼓掌。

  他舉起雙手往下壓了壓,讓大家安靜下來,他想起自己讀高中時候的情景,一股激情衝上心頭,他慷慨激昂地說:

  “各位年輕的朋友,你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份夢想,那是凝聚整個童年向往的目標。同學們,為了這個夢想,努力拚一拚吧。高中生活,就在拚搏;不拚不博,等於白活。我看你們同學一個個精神抖擻,鬥誌昂揚,相信你們已經做好充足的複習準備。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高考的號角即將吹響,你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幹,把自己的熱血和青春交給祖國,讓祖國挑選。祝你們高考圓滿成功!”

  姚老師聽了,激動地帶頭鼓掌。他想不到這個書屋屋主竟然演講得如此聲情並茂,還巧妙地融入高考動員,替自己做了最好的考察總結。

  同學們群情激奮,信心倍增,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自信。太好了,此次考察,遠遠超出預期效果。

  同學們一邊熱烈鼓掌,一邊齊聲呐喊,心底潛藏的力量全部激發出來。原來,他們一步步逼近的高考,心裏緊張焦躁。如今,通過參觀考察蓮花村的新貌,他們找到前進的方向,心裏有火種,眼裏有光亮,摩拳擦掌,信心百倍,熱切等待著高考那一天的到來。

  中午,同學們就在古井井台邊搭火做餃子。女生心靈手巧,自然包下了包餃子的工作。剩下的撿柴打水煮餃子的事全由男生負責。

  人多效率高,不久,村頭就飄溢陣陣餃子的清香。

  陶曉華端一碗滿滿的餃子,微笑著遞給班主任:

  “姚老師,請您品嚐蓮花村古泉井水煮出的餃子……”

  旁邊的一位男生搶著說:

  “姚老師,這可是瑤池仙水煮出的餃子宴。我們同學們誰也不敢先吃。就給老師您先來嚐嚐鮮。”

  姚老師在學校嚴肅,今天出門郊遊,他換了一個角色,變得風趣幽默。他滿臉驚訝,樣子誇張地說:

  “瑤池餃子宴?這麽說,我一口吃下去,莫不是變成了神仙?你們如此誠心誠意孝敬老師,我就不客氣了。”說著,雙手鄭重其事接過碗,取一雙筷子夾起一隻餃子張嘴就吃。

  “姚老師,你慢點用。”一個男生連忙說,“各位,老師要是吃下瑤池餃子化作神仙,他要往哪裏飛呀?”

  “天上。”大家異口同聲答道。

  男生繼續追問:“天上有誰在哪裏等著姚老師?啊哈?”

  “誰?”

  一群同學莫名其妙,過一陣,又恍然大悟地齊聲叫起來:

  “嫦娥,嫦娥仙女在天上廣寒宮裏等著姚老師。”

  “那一年,嫦娥偷食後裔從瑤池王母那裏得來的仙藥,傻乎乎飛往天上當了神仙。如今姚老師帶我們大家吃瑤池餃子,我們也要飛往天上做一回神仙了。各位同學,一起上月宮尋嫦娥。”

  “我們這一大群男女同學飛上月亮,月宮就熱鬧了。千百年來,嫦娥和吳剛在月宮冷冷清清,沒有夥伴。這回,我們一起上月宮,她們一定會歡飲的。”

  班主任姚老師見同學們扯遠了,佯裝生氣,連忙把節奏帶回主題:

  “你們一門腦子封建思想,盡想著當上神仙去會嫦娥。這不行。我們今天來蓮花村考察高產水稻和鄉村書屋,怎麽能跑題呢?大家說,我們今天在蓮花村考察,參觀了希望書屋和高產稻田,你們有什麽發現?”

  同學們見老師變臉嚴肅正經,沒勁了,個個耷拉腦袋,半晌沒有人回答。

  最後,大家推舉班長高麗瓊代表同學們回答老師的提問。她咬著筆頭,說:

  “今天的考察活動,我很佩服希望書屋的陶曉偉,他說出了一個事實,農民最需要學習。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農民的潛力無窮,他們渴望提高。隻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農民可以創造人們難以想象的奇跡。”

  姚老師第一個鼓起掌來,其他同學醒悟過來,熱烈鼓掌,紛紛讚歎地說:

  “說得好!”

  “班長的總結非常精彩。”

  姚老師點頭,滿意地點評道:

  “對,理解很深刻,認識很到位。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隊伍最龐大,是國家的根基。長時間以來,農民的發展被忽視,他們的生產技術文化水平停留不前,中國的農民缺乏文化,沒有知識,文化生活貧乏,生產技術低下。這種狀況,嚴重製約了農村的發展。說實話,中國的農民最需要讀書學習。隻有不停地學習,農民才有出路,農民才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啪啪啪啪!掌聲更加熱烈。

  吃過餃子午飯,高麗瓊拉住覃芳,讓她幫助找一位典型農戶做采訪。覃芳帶著她們五六個同學找到秦老四。秦老四在屋簷下編織籮筐,準備夏收。他聽這幫青年學生問起書屋學習的收獲,高興地說:

  “學習是我們農民的第二生命。”

  圍在身邊的一群學生驚奇地問:“農民的生命不是糧食嗎?讀書學習怎麽會是農民的第二生命呢?”

  他幸福地點點頭:

  “學習不僅是你們學生的生命,也是我們農民的第二生命。以前缺乏書讀,我沒有文化,不懂知識,我用農藥塗抹皮癬,差點送了命。如今,在青年人的幫助下,我認識不少字,懂得看書學習,知道很多東西,掌握科學種植的技術……以前因為文盲,無知可笑。現在不同了,讀書學習讓我增長了知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這是農民樸素的讀書感受。高麗琪趕緊在筆記本上記下來。

  從蓮花村考察回來,同學們少了很多浮躁,他們每天沉浸在緊張地複習中,爭分奪秒投入學習,用最好的狀態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