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良種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1      字數:2621
  陶曉偉堅定地說:“對,我還是喜歡我們蓮花村,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野。即使是獨木橋,我也要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我不喜歡在外麵風餐露宿,顛沛流離,特別是城市裏,那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缺乏誠信,遍地陷阱。”

  覃光明站在他一邊,支持他說:“陽關道有陽關道的光明順暢,獨木橋有獨木橋的寧靜優美。現在改革開放,哪裏都有施展自我的地方。總設計師說,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我還是願意跟阿貴跑,做買賣過癮,掙錢快。我們大家一起創造條件,準備東山再起。”覃光明很是不舍。

  王福貴沉思很久,無奈地說:“現在我們的生意跌入低穀。四叔說,那邊風聲緊,貨船不敢靠岸。我們這邊也不能出貨了。如今,我們剛走出第一步,長征的道路還很長。夥伴們,我們先跟陶曉偉一起走走獨木橋。”

  六月精陽,七月流火。太陽一出來,地上就像下起了火。天空藍汪汪的,潔淨深邃,天邊漂浮著一絲白紗。沒有風,陽光毒辣辣炙烤著地麵的一切。樹葉無精打采耷拉著,草葉蜷曲,失去往日的光澤。隻有鳴蟬在得意地高唱,一聲比一聲淩厲。

  這種大熱天,最適合曬稻穀,卻苦煞了割稻挑稻的人。看到白花花的陽光,蓮花村的人們趁天沒亮,早早趕往稻田收割稻穀,一直忙碌到中午。

  大家在驕陽烈日下,揮汗如雨。看著麵前金黃的稻穗,一個個滿心歡喜,忘記頭上的炎日,隻顧興奮地揮舞鐮刀,就好像在收獲金子,盡情享受豐收的快樂。

  下午,曬場盡是忙忙碌碌的人們,他們在抓緊時間打穀脫粒。

  覃木工農忙時節也在家裏忙活,他家曬位比鄰陶家,他問陶軍紅道:“軍紅,今天收了哪一塊田的稻?曬場都曬不下了。”

  陶軍紅滿嘴笑著說:“就是龍溪月亮灣那塊兩畝田。今年收成好,稻粒顆顆精壯飽滿,比去年產量高。”

  覃木工用鐵叉叉起一把稻稈,下麵盡是金黃的稻穀,厚厚的,他欣喜地說:“哇,陶軍紅,你家糧食畝產要上千斤了……”

  “今年用肥料不比去年多。就是年景好。”陶軍紅掩不住內心喜悅。

  一邊的秦老四笑吟吟地說:“今年有曉偉幫助指導,我們大家的糧食都豐收了。覃木工,你不在家裏不知道,我們往年種田隻顧按老套經驗,不出產量。曉偉的方法最科學,秧苗跳躥著長,肥料比往年省,真是奇了。”

  陶曉偉從家裏扛工具走來,聽秦老四誇獎,謙虛地說:“秦四叔,這些技術還不算先進呢,隻是管理比較科學高效罷了。有些外國缺水,水比油貴,他們種植莊稼不像我們放水灌溉,這樣太浪費水……”

  “不放水灌溉?那不就像我們淋菜一樣了,還叫什麽水田?”

  “他們用先進的滴灌技術,像我們在醫院打點滴一樣,莊稼需要水的時候才滴灑水分,保證它生長,平時是不浪費水的。”

  “像打點滴一樣種莊稼?他們的莊稼不就很金貴嗎?誰吃得起?”

  “不金貴,他們種植莊稼規模大,成本低,產量高,價格比我們便宜。”

  “這怎麽可能?你吹牛了吧。”

  “誰敢跟大夥吹牛?我在推廣站書上看到的報道。這種灌溉方式叫滴灌,他們用管道把水拉到莊稼田地裏,裝上滴灌噴頭,根據作物生長需要滴灌水,既省水,又讓莊稼長得快,還減少蟲害,作物產量比我們高得多。那種技術才是先進。還有很多新技術……”

  “什麽時候這些先進技術傳到我們?讓大夥開開眼界。”

  陶曉偉為鄉親們打開了一扇窗口,讓鄉親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種植新技術的奇妙景象。

  “曉偉,今年我們大家都豐收了,全靠你的技術幫助。”

  “這兩年,我們種植桂朝2號,這是雜交優良品種。以前我們按老方法管理,影響桂朝的產量。雜交優良品種講究田間管理,水深水淺,下肥時間,都有要求,很嚴格。我們提高管理技術,產量就上來了。”

  “這麽說,桂朝是最好的良種水稻了?”

  “還有更好的高產良種,一畝田可以生產兩千多斤稻穀。”

  “哇,一畝就收兩千多斤稻穀!種一畝地等於我們種三四畝地,太神奇了。這種高產良種叫什麽?我們這裏能種嗎?”大家驚訝地叫起來。

  “目前,雙桂6號是最高產的良種水稻,咱們縣農業局的技術員正在研究土質氣候,相信很快就在我們縣推廣。”陶曉偉高興地說。

  陶曉偉給鄉親們平靜的心裏投進了一塊巨石,他們不再滿足年複一年的種植方式,熱切盼望改變傳統低效的生產,渴望有新的技術和新的品種。

  他點燃鄉親心底的火種,自己心裏也湧起了一種迫切感:自己的科學技術還很淺薄,還需要抓緊學習,加倍努力,把鄉親們心底的火種徹底引燃,在希望的田野上燃起熊熊大火。

  晚稻如果能夠引進高產良種就好了,這樣,鄉親們馬上體驗到新技術新品種的新奇效果。不能再等下去了,一等就耽擱到明年。想到這裏,陶曉偉心裏熱血湧動,眼前盡是雙桂6號翠綠茁壯的秧苗。

  第二天天沒亮,他迫不及待騎上自行車,趕了一個半鍾頭的路,抵達楊澤民老師的辦公室門口。門緊閉著,還沒有人上班。過了半個多小時,楊老師提著兩個麵包來開門,遠遠就看見有人在門檻上坐著。

  誰來得比我還早?他心裏想。走近一個看,是一個青年人在低頭看書,麵很熟,但他想不起名字。

  “小夥子,讓一讓。你找誰?來多久了?這麽早。”他掏鑰匙開門。

  “楊老師早上好!是我,陶曉偉。我到半個小時了,有急事找您。”

  他想起來了,是那個最愛提問的小夥子。

  聽完陶曉偉的話,楊澤民驚訝地問:

  “你到半個多鍾頭了?就從村裏騎自行車來?”

  陶曉偉傻笑著點點頭,急不可待跟老虎提出自己的請求。

  楊澤民很感動,半是疼愛半責備地說:“你別那麽焦急嘛,這裏沒上班那麽早。晚稻已經播秧了,雙桂6號不好找。”

  進了辦公室,他通過電話聯係外地同學同事,就是沒有雙桂6號這種高產良種。

  “你先回去,別耽誤了農忙的活。我繼續幫你找,找到後告訴北山鎮推廣站通知你。”

  陶曉偉在家等了兩天,沒有結果。他等不下去,趁早上天氣涼,騎車又找到楊老師的辦公室。

  “怎麽又是你?沒上班你來那麽早幹什麽?”

  “我就等著雙桂6號……盡給您添麻煩……”陶曉偉不好意地低下頭。

  “說什麽麻煩呢?不用客氣。我最喜歡愛鑽研學問的人。外地朋友跟我說,八號才能回複我。”

  “今天是幾號了?”陶曉偉焦急問。

  “今天才五號,還有三天。你別急,到時候我電話通知推廣站的同誌轉告你。”

  八號那天,陶曉偉起得很早,他一路輕快地踩著自行車,哼著曲子,跟嘰嘰喳喳的鳥聲應和,趕赴縣技術推廣中心。在路過飯店的時候,他沒忘為楊老師提上四個包子做早餐。

  “怎麽你又來了?”楊老師又氣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