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不免失落
作者:烏雲無雨      更新:2021-05-14 02:00      字數:2095
  “且先不說京官兒如何,在爺眼皮子底下許是還能得一二監督的,可大清幅員遼闊,各道府縣一級一級的官兒數不勝數,這般一級一級的監督怕是不妥了,隻上下沆瀣一氣、官官相護,爺居廟堂之高便難知道底下的事兒。”

  “假若爺又另立了一個專事監督的衙門,那他們要如何監督各地官員?誰又來監督這些監督官員的人呢?”

  隻聽著小格格幾句反問,四爺便知道這法子難實施下去了,他想尋求新製,就是為了彌補舊製的弊病。

  皇考在時,便是對官場之上盤根錯節的關係,官官相護、政以賄成之風氣頗為頭痛,有些地方竟還以兩袖清風、秉公為民為恥,原官者該是為百姓謀福祉的,可他們卻對下層層盤剝,恨不得將百姓壓榨致死的。

  若要治這貪官汙吏,絕不是抓一兩個就行的,且就他知道的,便能由一個人拽出來一串子,下到不入品的衙役,上到一二品肱骨大臣,一個個且都不是幹淨的。

  下頭的人好動,可這些個大人動起來卻是難,有些人雖貪,卻不是沒有絲毫可取之處,有些甚至還有從龍、定鼎之功。

  若是隻因著收受賄賂這般“小事”重罰或是處置了人去,一來引得人心不平,二來也叫旁的大人寒心,隻覺得自個兒這麽些年為朝廷為聖上,卻抵不過些個銀錢來的重要。

  故而不能隨意的動了人去,唯慢慢叫人搜集著證據,足夠壓倒了人,這才能一舉處置了去。

  皇阿瑪處置索額圖時不就是這般,索額圖擒鼇拜、平三藩、征叛亂、、、、、官拜直相,乃朝中輔弼重臣,侄女亦是元後,是太子爺的親額娘,下頭門生更是多,著實不能隨意將人處置了去。

  末了若不是索額圖參與皇子之爭,還有意圖謀反之心,倒也不會落得這般地步,想來皇阿瑪若是想處置了索額圖去,還得尋了旁的借口還得細細的謀劃。

  皇阿瑪坐在皇位上這麽些年還對下頗為忌憚,四爺自然清楚眼下自己的處境,故而不便直接處置了去,想琢磨些個新規,以約束下頭的人。

  可沒想到無論是新規舊製,且都繞不開官官相護去,新製的實施更是艱難,弊病似也不比舊製少的。

  一時間四爺不隻覺得頭痛了,心頭還隱隱失望,若是沒有什麽好法子將朝堂中的沉屙舊疾解決了去,他定然也還得走了皇阿瑪的老路去,下一代再下一代的情況也不會比如今好。

  萬一哪一代再出來個昏庸的,抑或是恰逢天降巨災、天下大變,大清百年之基業定然轟然坍塌、毀於一旦,再不複如前甚至泯滅於曆史洪流之中。

  “爺以前時常能覺天命所召、天必降大任於己,更是覺得自個兒本事非凡,無所為難的,可如今瞧著,爺還遠遠的不足呢,如今竟隻有維持局麵的本事,卻一點兒做不得旁的。”

  四爺同年甜恬感歎一句,雖是他憂患的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兒了,許是活不到那一日的,可既是稍有預見卻不能做些什麽,四爺一貫的要強,這會子哪兒能不失落去。

  年甜恬倒也驚訝四爺這般自責的,說來四爺已經夠努力夠盡心盡力了,可對大清的責任感依舊催促著四爺不斷的前行,如今竟還想著謀求新製去改了官場弊病,著實叫年甜恬對四爺改觀不少。

  在印象裏,四爺雖是比旁人都開明很多,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年甜恬覺得這兒的人,包括四爺,到底還都是封建的,難得去改了什麽,尤其是些個規矩製度上,斷生不出一點兒違背的心。

  可四爺今兒這一番話著實不一般,一點兒沒什麽迂腐,說是覺醒也不為過的。

  年甜恬心頭有些火熱,隻覺得若是四爺真能依著自個兒心中所想改動了些個舊製,說不定以後那般沉痛的曆史便也不會再重演了。

  如今大清可是世界強國,手底下十多個附屬國,什麽法蘭西、英吉利還著實不夠看的,有些更是還沒建國呢,若是真能通過四爺將大清的沉屙舊疾早早剔除了去,再強他個二三百年也不是夢!

  年甜恬激動歸激動,可這會子倒也不好直接給四爺傳輸了什麽太先進的理論,那不現實,稍有不慎怕是就得跑偏,規矩不是一天定下的,自然這改製也不是猛然就能改了去。

  年甜恬且兀自想了一會子,眼下就隻就事論事,四爺不是頭疼這監管一事嘛,那她便給人想了法子去,四爺用不用的兩說,總歸她是盡力了的,雖不認為有扭轉曆史之力,卻也不乏期待。

  “爺不必如此灰心,也不必急切,古人雲水至清則無魚,我私以為這話有幾分道理卻也不能過分認同,隻覺得如何保持官場清廉卻不失人情味兒這才關鍵。”

  “過分苛求清廉卻無勉勵獎勵之製,難免叫人小心翼翼,更是容易滋生不為、無為的風氣,既是不為、無為能保持清廉,能保得平安,漸漸的便也沒人願意讀書做官了,清廉之餘亦是不能叫人清貧了去,若是做官尚且不能養活一家老小,那也沒人為朝廷效力了。”

  “可若是不講清廉亦是不成,看著是為官者賄賂上級或是旁的,銀子似是隻從這位大人手中放到了另一位大人的手中,可這銀子到底還是從老百姓手中來的,貪腐成風隻會讓老百姓們越發的艱難。”

  “我兒時曾在書上瞧過一句話,說是我們取之於民,當用之於民,造福於民,這才使人民愛戴,使人民富足,使國家富強,一個人富強算不得如何,能叫千千萬萬的百姓富強那才是國之富強。”

  “爺與其頭疼不知該叫誰監管了去,不知誰該監管那監管官員的人,倒不如放寬些,不去設立什麽衙門不衙門的,也不拘著什麽人,直接叫當地老百姓監督的地方官兒去,大家都說好的那才是真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