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受傷 二
作者:不伸懶腰的喵      更新:2020-12-14 21:26      字數:2375
  第一百一十一章受傷二

  第一節

  卻說皇帝親自來了欽安殿過問情況,自然有東廠拿問的廠務和北司掌印,並詢問過女官細節的皇後三方,先出來回話。

  事情約略是這樣的:昨晚醜時末,欽安殿焚斷了二皇子當日道場所用一應所用,算是結束了當日事務,道士並太監們下去休息,隻留下幾個看守的小太監應差倒班。寅時無話,卯正三刻左右,天光大亮,巡事的小太監遲了些開始打掃庭院,這時候才發現焚帛爐邊滴血,打開一瞧,竟窩蜷著一個如仙美人,披散長發,隻有半口餘氣兒在息。那小太監並不認識沈典藥,被那場景嚇得幾欲昏死,這才驚動了殿中所有人等。並匯報皇後和東廠各處得知,又請了禦醫等事,前述已周祥。

  皇帝聽了默然不語,吩咐了宮人伺候著太後往側殿稍坐,自己卻抬腿就循著院子轉了起來,先往香爐、銅鼎,乃至方亭走了一圈兒,最後才來到焚帛爐邊。審著爐旁的血跡。

  眾人此時都瞧著皇帝的神色悠然,別人還好,隻駱思恭一頭冰涼,瞧皇帝這隨手信步的樣子,隻怕他就將這事做了平平常常,閑閑掲過。想了想,出列道了聲:“陛下,幹血汙穢,您……要不也移駕偏殿稍坐?有何疑問,可叫了人來問便是。”

  皇帝點點頭,轉走了半步,又頓住,忽而龍目一瞪,泛著青茬的龍頜翹了翹,顯出了不悅之色,“血跡有幹,這是時間已久,顯然有人拖怠不利了!來人呀!叫欽安殿的管事前來問話!”

  秋銑忙應著,退開幾步,高聲道了宣。

  欽安殿的管監、道監,執事、答應等等,本早隨在隊伍後跟著接了駕的,這會兒子,理應在旁邊恭候垂侍。是以,秋銑的聲音落了片刻,還不見人出列來應,現場的人才紛紛以目四下搜梭。卻不見了那該聽旨人的蹤影。

  “怎麽回事?”皇帝斂容正色,龍眉緊了緊。東廠廠務李鴻英和禦前監的人趕忙去查問。頃刻來回,皇帝聽了原委,驀地龍顏大怒,嘯震了禦階。

  卻說這欽安殿的管監大璫叫萬海,是宮中老人,乃先帝駕崩後才服侍新帝的,高帽賜服中官。十七年來,早油水撈得盆滿缽滿,不僅在京城置辦了產業,還娶了妻妾幾房,雇傭了奴婢成群。原是日日斜了便要出宮回家的,奈何這一陣子二皇子在欽安殿做道場,這裏的太監等場務列班人員,日夜倒輪不得停班,那萬海大璫被栓在欽務周辦之上,連日也不得歇息。好容易到了昨日是列法事的第八天,才有了口緩氣兒的功夫,家下新娶的嬌妾就來了通傳口諭。這妾室本是個小吏的朱玉,自跟了這萬管監,便成了如珠如寶的心尖肉。王母娘娘一變臉兒,萬海哪裏還打熬得住!別說個沒前途的二皇子,閻王爺來了,他也來不及磕頭!腿隨心翅,忙慌慌便告了假,“刷拉拉”一展翅膀,他就飛回了府邸。

  這在宮中倒也不是新鮮樁事,隻是該著他出事兒。誰想宮中昨晚就有大事發生。而這欽安殿竟然又沿著出了沈蘩卿血流焚帛爐這樣百年不好遇到的新鮮事。故而,今日間,又是皇後,又是東廠和北司連番問話。現在更是連皇帝和太後都來了!這老萬太監半輩子風雨,卻實在看不出今日是為哪般哪樁了,總之好一個不得了!自謂必不能免,一時入了窄道死巷,就嚇的偷空投了井。

  這個枝節一出來,現場許多人的心裏就登時連翻了好幾個個兒。若說方才敘說沈典藥一節聽不出有什麽漏洞,那麽,這個時候,明眼人就都看得出來了,這欽安殿的萬老太監之死,大有蹊蹺!他那個嬌娘娘,怕也是個車軲轆貨!現場有一瞬,連呼吸聲都仿佛凝滯了。

  鴉雀無聲中。心思最重最沉的,要數甄貴妃莫屬。不為別的,這欽安殿的老璫,現在可是她的人。那個美嬌娘,也是她家爹爹做主賜的。這事兒雖說還瞞著人,但事到如今,端看皇帝這臉色,要查還不是容易的?方才還聽著沈蘩卿的事生了大略看戲的心思,這下子全沒了,榮婉和萬長義不在身邊,她著急中有些沒了主張。先偷偷瞄了瞄王皇後和太後的臉色,才打眼兒瞧向皇帝。

  皇帝這會兒早麵沉似水,龍須輕顫。嗬嗬冷笑道:“嗬!嗬!最是列祖列宗有製,朕幼聽先皇訓導,要寬仁中和,遂一向內外朝列等,存恕為道。對待宮中禁臣,自謂仰仗,更是寬忍實厚。憐老惜孤,親切稠密,不肯有絲毫錯待之處。別的不需提,雖近年庫帑緊缺,宮中銀錢時有不周,朕也從未克扣過宮人一絲半兩俸銀。自份正授祖宗訓導而已。然而,未曾料想,盡縱的這些中官一個個眼裏沒了主子,沒了規矩。倒是朕的錯了!既如此。朕知錯能改!從今往後,這宮裏的規矩要重新立起來了!……”

  皇帝這一席話是思忖著說的,開頭急,漸漸竟就慢慢平複了似的,負手娓娓而來,餘音戛止。仿佛石沉大海,眾人摸不著頭腦,更生了威懾戰兢。停了停,皇帝突地緩聲一揚,道:“駱卿!”

  滿腹心事的駱思恭才剛剛出了一口氣,單膝跪倒聽令,“臣在。”皇帝道:“查查此人。”

  這下子,無獨甄貴妃翻江倒海,現場許多人也都兩股戰戰起來——查欽安殿大璫,四品掌印大太監。有人偷眼瞄了下駱思恭邊上的東廠廠務李鴻英。他倒是斂眉沉目,一排穩如泰山,萬海可與他同品咧!這樣的大璫,宮中能有幾個?比他們高一級的,也就是從三品的東廠提督蘇舜才了!這下子,可要牽連出來誰?這是中官要有變了!

  本朝自來有內外兩閣。太宗文皇帝而下,兩百多年來,凡裏外官員,上至宮中妃嬪,下至朝中百官,哪有不與中觀交接者?中官有變,朝堂必動!在場的每個人,從侍衛到普通宮女,又哪有個不與外朝有掛連者?敏感的人已經嗅出了其中詭譎的政治訊號,開始盤算著出路了。

  皇帝沒有往下說,而是轉一臉淡然的繼續問起了方才的事。眾人心中揣度,這沈典藥好生運氣,眼看要不了了之的時候,竟就突地又得了皇帝青眼垂問,但不知這一拿一放又一起的,可是誰和誰在打仗?猜著,也隻強壓著。

  末了,推出了沈蘩卿出事當時的司職太監,一個執事的小監。才十一二歲,倒是俏生生好個小模樣,寡白著臉兒顫巍巍出來,與那掌法事的道監一同回話。

  倒也沒什麽新奇的,與之前回稟並無出入。皇帝再聽一次,這回卻沉吟了片刻,轉頭對駱思恭道:“愛卿,你來細細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