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賺取差價
作者:歸涯      更新:2021-04-08 15:29      字數:3587
  “但這些計策隻能重傷它,想要打死,還得靠正麵出兵!我已經派人去丹陽郡調兵,到時候兩邊兵和一處,又恰好是秋收之後,天高氣爽,正合適與閩越國決戰。”

  羽林軍成員聽後,收斂了臉色磨刀林林期待的表情,他們知道葉天警告的是人未免京。

  葉天之後,這三年來順風順水,幾乎沒有栽過跟頭,這是兵家大忌,再說司馬汪成已經不敢再抬頭跟葉天對視,他現在才知道,當初李青憑什麽一戰封侯,憑什麽能讓突厥折戟沉沙,這一條條計策連環,先不說能否實施,單憑一個“狠”字,就勝過他人太多。

  不是紈子弟的爭強鬥狠,是對生命的漠視,仿佛那些東甌百姓的命在他的眼力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

  “司馬汪成,可有難處?”

  聽到葉天的詢問,汪成都沒過腦子就回答說:“李中郎,沒有難處!”

  開玩笑呢,於心不忍歸於人心不忍,這軍功還是要恰的。

  葉天的計劃一但成功,東甌國名存實亡,土地還是百姓,都要歸於唐朝,這就是大功一件。除此之外閩越軍在東甌國境內主力全滅,閩越國元氣大傷,就算拿不下閩越國,未來二十年內,也休想再有任何動作。

  這一戰功勞之盛,葉天隻要手指縫稍微漏點,就夠他汪成加官進爵了,麵對官爵的誘惑,就算真有仁心也早拿去喂狗了。

  “仁心”能值幾級爵位?

  葉天聽後很滿意,拍了拍汪成的肩膀以示鼓勵:“此戰若成,司馬當計記大功一件!

  汪成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行禮起誓道:“末將萬死不辭!”

  “好,諸位各自回去準備,五日後出兵!”

  “諾!”

  “諾!”

  “諾!”

  羽林軍離開,林仲走過來說:“家主,既然計劃訂好了,那是不是該見南越的使者?”

  “該見見了,先把趙佗的使者叫來。”

  兩個使者,除了趙佗就派來使者,趙佗的孫子趙昧也派來使者,除了趙家外,還有呂嘉的使節也到了。

  呂嘉原本是西甌的酋長,當時趙佗建立南越國後,因為要籠絡當地的土著,就是就把呂嘉從地方調任到中央,並且任命為丞相。

  呂嘉雖說是越人,但卻學習唐人文化,並且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促進了越人跟唐人的融合,前些年南越國流行起種甘蔗,中間受到些波折,就是呂嘉在阻撓。

  他認為耕地是國之根本,絕不能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將命放在他人的手裏。

  當時趙佗幾乎被他說動了,然而沒辦法,唐人收購甘蔗的價錢,實在是太高了。

  葉天記憶中,唐武帝收服南越的過程中,就是受到呂嘉的阻撓,無奈才隻好采用武力收複。

  當時趙佗病逝,導致大權旁落呂嘉之手,南越國如果內屬,就得比照唐朝的諸侯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趙興或許還可以照舊做他的王。

  但丞相、中尉等官員,就要由中央政府委派,這樣,呂嘉和他的宗族、親戚地位難保。

  說到底能做土皇帝,誰有願意做個傀儡?

  同樣的,如果不是被逼到絕路上,東甌王也不願意內屬的原因。

  起初是長安天子下詔,命令南越國出兵攻打閩越國,協助羽林中郎將解東甌國之困。

  南越國自然不肯,換做以往的話隨便找個理由就搪塞過去了,但隨後半年來的情況一波三折,導致南越王不得不派使節入長安。

  最開始隻有南越王派人去了長安,麵見了太子李治,天子以閩越國之事,由葉天負責,讓南越王去找葉天談,於是這才派人來會稽郡。

  來了連麵都沒有見到,但計劃有變,隻好將把消息傳回去後,又派而且這次是三波人,結果都是被繼續被晾,一直晾到了如今。

  剿滅閩越國,葉天打算將南越國也拉進來,除了南越國挨著閩越國,正好可以兩邊夾擊外,最重要的是打算借此機會,把南越國的事情也解決了,至少也得逼迫趙昧攜子入朝為質。

  隻要平定了東甌、南越、閩越三國,百越之地幾乎全都並入唐朝,解了南方之患,就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的突厥身上!

  下午趙佗的使節被帶進羽林軍營內,這位使節是趙佗親信的孫子,祖上也是中原地區的人。

  跟趙佗同輩的人,早都老死了。

  即便是親信的孫子也已經白發蒼蒼,年過六十。

  “南越王使節趙覓,拜見李中郎。”

  趙覓是代表南越王,如果不是情況特殊,再加上是李治那邊拍板的,葉天根本不會見,避嫌!

  不過葉天卻不領情,輕“哼”了一聲,皮笑肉不笑的說:“南越武帝的使節,也會跟我一個羽林中郎將行禮嗎?”

  趙佗早些年跟唐朝中央對立,自稱“南越武帝”,後麵即便像唐朝稱臣,可在南越國內依舊使用者皇帝的名號,也就是說在南越人依舊稱呼趙佗為“南越武帝”。

  趙覓聽到葉天提起南越武帝後,立刻躬身再次行禮,用謙卑的語氣說:“李中郎何出此言,南越國自從景帝起,便向唐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如其他諸侯王一樣接受唐朝天子的命令。從此再無南越武帝,隻有唐朝的南越王。”

  也就是趙佗沒兩年能活了,否則葉天還真打算會會這位傳奇南越王,看看他到底哪來的底氣自稱為帝!

  葉天聽完才讓扈從給趙覓搬把椅子來,這些椅子都是羽林軍來後打過,第一次坐似乎有些緊張。

  趙佗為什麽派使節來,因為趙佗死了,大權即將落到呂嘉手裏,作為南越國的建國者,他自然得給子孫們留條退路。

  大權旁落趙佗不願意,但歸屬唐朝後,不也是大權旁落嗎?

  因此趙佗兩邊為難,這時候葉天又橫空出世,加速了南越國內部矛盾的計劃,因此趙佗必須在臨死之前,想個辦法解決,至少也得做出決斷來。

  “這樣最好,南越王確實比南越武帝好聽些,至少順耳。說吧,南越王派你來,所謂何事?”

  葉天表麵上說的不在意,不勉強,實際上早在出發來會稽郡的時候,就開始給下套,如今小半年過去了,隻要趙佗意識還清醒的話,就肯定發現一二。

  唐朝的商隊在南越國就開始收購大量的土特產,其中自然包括良水。

  南越國是種水稻的,趙佗和首批南遷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鐵製農具的技術傳播到南越,極大的促進了那邊農耕業的發展。

  在唐朝的商隊收購糧食的同時,還有其他商隊也在收購土特產,同時又在賣糧食給南越人,賣糧食的價格,比收購的要便宜的多。

  也就是說南越國,隻需要從一直商隊那裏買來糧食,再倒賣給另一隻商隊,就能從中賺取差價。

  這種買賣進行了一段時間,唐朝的商會放出了風聲,說收購的糧食很多了,所以收購的價格開始往下調,而賣糧食的商隊則說帶來的糧食賣完了,要再會中原采購一波,再運過來賣。

  於是南越國的百姓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就拿自己的存糧,提前賣給收購的商隊,然後等唐朝的商隊將中原的糧食運過來賣時再買。

  果然唐朝的商隊如約又帶來了第二批糧食,價格比原來的價格貴了些,而收購的價格,比原來便宜了些,但總的來說還有的賺,這下南越國的百姓放下了心裏的擔憂。

  在賣糧的商隊離開後,更多的南越百姓又拿出存糧來賣。

  這樣持續了數個月,南越百姓逐漸發現,糧食賣的價格,甚至比買的還要低,現在行情變了。

  這種賠本的買賣,自然沒有人願意做。

  問題出現了,這小半年來,商隊收購的糧食越來越多,從中原運來賣的糧食越來越少。

  導致原本還有些存糧的百姓,為了賺錢將存糧賣掉了,這時候再想買回來,發現已經難以支付那貴的價格。

  事實是兩支商隊是一批人,後麵商隊賣的糧食,就是從南越百姓那收購的糧食。

  好在要秋收了,隻要秋收就有糧了,也就沒必要再從唐朝商隊手中買了。

  當官員都這樣想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因為大量的耕地種上了甘蔗,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要少的多,如果沒有中原地區的糧食,恐怕這個冬天要有人餓死了。

  已經聰明的南越百姓發現了問題,他們不顧上漲的糧食價格,將賺來的錢又拿去高價買糧,而那些愚昧的南越百姓,還沒有發現,形式已經不容樂觀。

  起初趙覓本不想接這苦差事的,隻是形勢所迫,趙佗的身體他是知道的,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都得兩說,趙佗垮了,王室一脈注定要衰弱,他又依附在王室,所以就算是為了自家人的未來,也得拚一把。

  之前在長安的時候,他聽過葉天的名頭,知道這位兩年前是連列侯都敢殺的主兒。

  兩年前傲慢輕狂,兩年就能成熟多少了?

  這樣的人年紀輕輕,又有軍功在身,恨不得牛到天上去,所以打算高帽子不要錢的給葉天戴,直到葉天被捧暈了再說。

  誰知道到了會稽郡,遲遲見不到葉天,反而聽到南越國的噩耗。

  當唐朝商隊的糧食已經賣到天價後,南越國的勳貴們,就算再蠢也意識到問題了,知道這可能是唐朝的手段!

  好狠的手段,從高價收購甘蔗的時候,就埋下了禍種,到現在終於爆開了。

  如果這時候南越國據不出兵,那葉天必然會讓商隊斷了南越國的糧食供給,同時請命天子,不允許商隊將糧食賣給南越國。

  趙佗從最開始讓趙覓委婉表達不出兵的意思,再到觀望,最後到現在已經硬著頭皮,探探葉天的口風,然後再商議如何解決眼下的局麵。

  趙覓考慮了片刻後,恭敬的說:“回李中郎,如今南越王又年事已高,王孫與他不和。”

  葉天聽見趙覓接下來要說的話,並絲毫沒有給趙覓留任何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