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張若風初明太極意,慕容衝乍聞竇衝情(5)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181
  這是怎麽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

  禿發利鹿孤無意探得河州豪門對晉軍新政頗有微詞,又派人去往其他城打探,都聽到一些對新政不滿的言辭,他就人為這是個機會。於是就設計了一個離間內訌之計,反正不用自己出馬,給晉軍找點麻煩,自己的部落就安全些。於是他派人在城內散布流言蜚語,挑撥慫恿毛、衛兩家之人。恰巧河州整訓兵馬,刷下萬餘人來,雖然孫無終盡力作了安排,畢竟人太多,很難能讓人人都滿意,特別是原來的兵痞,本來就有些難纏,於是成了出頭鳥。於是就讓禿發利鹿孤得逞了。

  禿發利鹿孤將情況說完,禿發思複鞬長歎一聲。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沒想到是這個自以為計謀高超的兒子惹來的禍端。這是古代的躺槍嗎?

  禿發烏孤一路馬不停蹄,帶著禿發利鹿孤和幾個隨從直奔晉營。在俱城西北,臨洮南遇見了正在行軍中的衛平大軍。禿發烏孤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帶了拜帖,讓斥候帶著求見衛平,自己看著禿發利鹿孤在外等候。衛平聽說禿發部有人求見,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紮營。

  禿發烏孤進了營,見到了衛平,兩人見禮已畢,這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敘述一番,衛平聽罷原由,氣極而笑道:“我恨不得生啖爾肉。你可知道,你的慫恿讓我衛家被斬殺數十人,毛將軍家亦有十數人為此而死。更重要的是兩名新政官員殉職,大將軍嚴令重處!你就等著受死吧!禿發一族被滅,皆因你起。”說罷,衛平命人即刻啟程,一邊派人給孫無終送信,一邊派人押送禿發利鹿孤回河州,大軍在此駐紮候命。

  “衛將軍,還請看在我部歸順之誠意上,饒利鹿孤一命。”禿發烏孤握拳躬身行禮。

  “烏孤將軍,非是衛某公報私仇,而是律法有明文規定,煽動民心,慫恿鬧事者,嚴懲不貸。”衛平道:“如果新政官員無恙,倒還有一線求生希望,如今隻能聽天由命了。”

  “多謝衛將軍相告。”禿發烏孤再次行禮道:“某即刻回報父親請命,還望將軍盡力拖延些時日。告辭!”

  這些事情,謝瑍絲毫不知。當然就算知道,他也未必親自去管。他倒要看看這些新政主官的手段如何,這將表現出這些主官對他新政的認可態度。一個新生事物和一個新政權是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處於不堅定狀態,那他的成長注定充滿坎坷。

  魏平請命去往建康,今日已經是第三天了。

  謝瑍一麵撰寫社會論一書,精煉書法,一麵錘煉太極,研習戟法。子午兩個時辰行功,完善真氣運行功法。

  他感覺到了瓶頸,自從離了代來城,至今數月之久,每日精研卻再無寸進。南山歸來,雖然運功之法有了長足的進步,量的增加也很明顯,但因隱脈不能全通,還不完善,對境界而言,沒有質的提升。反而是跟在謝瑍身邊早晚習練的張虎收獲巨大。這才一年的時間,加上南山穀內的奇遇,張虎已經隱約有了登堂之意。

  太極蘊無窮之理,明太極之意即為登堂,得太極之能方為入室。張虎日前內功大進,得謝瑍言傳身教更有所感,故愈加勤奮地修習。謝瑍親自演示指導,教導他說:“太極之理,出於混元而化陰陽。故物極則變,變則化,此太極之源也。陰陽無形,生生不息,故不拘於勢,不滯於形,自然而然,方得太極真意。”

  良久,張虎恍若無物一般,沉浸於空明之中。

  謝瑍點點頭,知張虎已明其意,進入頓悟之中,不僅暗歎。不說謝瓊,就是張虎的悟性,都比過去的自己高太多。自己名師教授數載,方得登堂,竟被認作神童一般。謝瓊和張虎都不過一載就得見此境,人和人真的無法相比。他倒是忘了他曾多次帶張虎入太極之境體味,他當年的師傅可沒有那個境界。

  良久,張虎從空明之中醒過來,跪倒施禮:“謝大公子教誨!若風明白了。”謝瑍雙手相攙道:“若風兄,明白者非明白,不明白者明白。這是第二層功夫,第三層就更難了。需要苦練,更需要機緣。”張虎起身道:“若風必堅持不懈,尋找機緣。”

  鳩摩羅什遠遠看著兩人,麵色平靜地他,心中卻拂過陣陣漣漪。謝瑍教授張虎之時,他常在不遠處觀看,對於黃老之學,已有所了解。越是了解,才越發覺得其中的智慧深沉浩大。他也更加明白,謝瑍給他書寫的金剛經是多麽難得。如果不是熟讀黃老,博識諸子百家,同時又精通佛法經文,是無法譯出這樣的經文的。這樣的經文讓他喜愛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其中蘊含了太多的漢家本土理念,真的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佛經的精義了,甚至比原本的經文,更顯玄妙。也許隻有這樣的經文,才能得到東土的認可吧。

  鳩摩羅什悟了。

  此後,鳩摩羅什除記錄佛經之外,特別專注於研究漢語及古漢語古籍十餘年,不但精通黃老之說,精擅儒學,更是深研易經和諸子,成為一代漢語言學大家。同時受謝瑍影響,每至一處都深入基層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和底層黎民所需,使他對社會各階層更加了解。在讀了謝瑍的《社會學》之後,鳩摩羅什慨然長歎,稱之為天下至奇至大之書,亙古未有,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之先導。

  在此基礎上,鳩摩羅什對西傳佛經進行了大量的修訂。特別是其中的關於謗佛獲罪之類的經文以及念經誦佛布施供養等得報平安之類的經文做了修正和刪節,讓佛經少了許多蠱惑及恐嚇之語,而且融入了更多的東方元素,使佛經更具華夏特色。

  鳩摩羅什本來就是佛學大家,又致力研習漢文典籍十數年,深得其中之味。對於經書中的一些明顯矛盾之處修改,並提出了“修持在身,明悟在心,身心相合,可得超脫”的自有觀點,成

  為一代佛學大師。這是後話不提。

  而且由於受華夏文化的熏陶,鳩摩羅什能客觀地看待佛法並進行明顯的謬誤修正,這是謝瑍願意看到的。當然這也有利於佛法的傳播。特別是應該十二年後才發生的法顯西去取經,竟然因為謝瑍所寫的金剛經的流傳而提前了十年,也就是兩年多後法顯從姑臧而不是長安出發西去。不過謝瑍早已完成複國離開,常人難得尋覓蹤跡。此前法顯在姑臧拜見了鳩摩羅什大師,與什大師坐談月餘,並親眼觀瞻了謝瑍三年前寫的《金剛波羅蜜多心經》,被深深折服。西行前夕,法顯收到了一封信,是謝瑍派人送來的。信中謝瑍對法顯的求道之心進行了讚揚,並送來了白銀千兩作為資助,告訴法顯如有需要,可以提出。並提出要求,要法顯詳細記錄西行的點點滴滴,以俟回來後觀閱。

  法顯不知的是,謝瑍早在幽州時,就做了準備。如果曆史軌跡不變,就派人跟隨法顯西行。隻是謝瑍沒想到,法顯西行之日提前的這麽多。雖然有些倉促,人手等也盡夠用了。謝瑍知道,因為準備不足和路途原因,法顯一行能回到中途的隻有他一個人。謝瑍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從指南針到驅蟲藥,野外用具,防身武器等,都準備數人之用,以防不測。這些隨行之人,都是道家弟子,允文允武,能寫會畫。此事後事,暫且不提。

  當然,因為謝瑍的出現,國學及諸子百家的普及,以及格物理論進入學堂,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等漸次分離為獨立學科,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道、佛之說都止於理念和清修層麵,儒家學說因為格物理論的相互印證,也分成了兩大派係,一派是理論儒學,以遵循和探究古典儒學理論為主;一派是格物儒學,將理論和現實格物結合起來,運用數學物理等方法,並與工家(墨家)結合,成為新派儒學。另外,古代武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因為謝瑍所傳太極、形意風靡天下,後來出現了很多流派的武術。雖然謝瑍也在少室山建立了國術學院,隻是沒了後世“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譽,武當和花山的拳法更加有名。除此之外,而後世的那些著名的佛道石窟,除了敦煌莫高窟,都不曾出現,少了這些藝術瑰寶,這也許是一個遺憾,但謝瑍並不後悔。因為一個強大的炎黃帝國,留下了更多科技的遺產和輝煌的遺跡。如數理化與墨家機關學的融合,與天文學、醫學的交融,水利風力的運用,陰陽學與風水等等……,實體物如跨度數百米的黃河大橋,數十米高的炎黃大廈,數十條擴建後的秦直道,直到千年之後,依然散發著智慧的熠熠光輝……這些都成為炎黃子孫在世上的標高,特別是經過謝瑍數十年的言傳身教,民族精神得到淬煉,民族自信心不再是自稱□□的狂妄,而成為民族奮進的道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