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駱駝城魏平薦王穆,秋雨夜張虎聆子明(5)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701
  書接上回

  既然談到佛學,筆者閑暇之時也曾瀏覽一些佛學網站或論壇,甚至一些關於佛學的聊天室也去過。經常看到一些修佛之人辯論,相互攻訐者不乏其人,有的還拿佛經那些可怖的報應之語來評判對方。當然也有些不錯的修持之人,言語溫和,即使見解不同,也沒有惡語相向的。筆者曾和聊天室內的一位相談,大概是我的問題一看就對佛缺乏尊敬吧,沒說幾句,他就問我你修了多少世了雲雲。筆者之意不過了解一下學佛者對佛經中硬傷的看法,沒想到這位把我當成野狐禪了。(一笑)

  除此之外,現在網文也好,實體書也罷,很多人就拿著老子莊子或者論語裏的話來論證佛經的正確性(一笑)。看過南懷瑾大師著作的一定知道,南懷瑾大師講解佛經時,也經常用四書五經及我國古代典籍來闡釋和論證佛法。這說明了什麽?

  其一(首先),這說明了還有人在學習本土文化,也就是國學,而我們本土文化成了論證佛法正確性的論據;這說明我們自己國學才是更好的,那麽為何我們的諸子百家經典沒有像佛教這樣被自己的後人研習?難道真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不僅如此。

  其二,本土文化中,除了修道成仙之類的神話傳說,本土諸子百家並無專如佛家之業報身報果報等輪回轉世之學說,而佛家這種說法,迎合了大眾心理,特別是人的貪欲心理。讓那些心生欲念或絕望之人,為了來世轉生得到福報(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貪,有違佛之本意)而信奉佛法,他不懂佛,也不知道什麽是佛,隻是想得到私利而已,並非真心皈依。特別是很多宣傳佛法之人,言稱自己以前如何不信佛,故而諸事不順,窮困潦倒,後來虔誠崇佛、信佛而得到極大的福報(無外乎錢財多多事業發達)等等,果如此,這無疑是對佛最大的褻瀆。佛是讓你放下而不是讓你占有,整個都是銅臭味,還說自己是佛家弟子,豈不讓人作嘔。如果真能如此,那還要努力做啥?所以,後世我們見不到成佛之人,因為他們求佛拜佛念佛都帶著貪欲和目的。更不用說那些以寺廟作為經營手段的“高僧”了。正等正覺方可成佛,而什麽是佛法,正如佛所言:不可說。筆者的理解是,佛言不可說,亦即起心動念,一說即錯,而真正的寓意是:法不可言傳,在自開悟。所以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裏,才有這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句子。

  想想很可笑也很無奈,這些人寧願用我們祖宗所傳的文化去證明外來佛經的正確,然後去信奉,也不願意接受和信奉自己民族的傳承,這難道不可悲?

  書歸正傳。

  “都督何言漸悟與頓悟?”鳩摩羅什問道。

  “漸悟,即通過參佛、誦經等修持積累來凝心、攝心,逐步覺悟得道。頓悟其一,以心就是佛,既覺佛性,不用讀經禮佛,即可成佛;其二,漸修而悟,一悟即得圓滿。”謝瑍解釋道。

  “眾生最初發心,親近迦裏也曩蜜怛羅,聽聞正法而修積,以大悲心利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住相布施,即是菩薩。佛說無法可說,非無法,何以故?發心證悟,非一日,此一悟即是前因。”鳩摩羅什道:“漸修漸積而悟顯見矣。然此悟非悟,佛陀、菩薩、阿羅漢所悟不同,而稱有差。”

  “大師之意,漸修漸積乃頓悟之前提,沒有修持何來頓悟。”謝瑍接口問道:“若無頓悟,修持即無果。且因各自所悟不同,成就果位亦不同。故一悟即圓滿,不可得。萬法因緣而起,子明是否可以認為,悟因修緣而起,無修即不得悟呢?”

  “都督認為是這樣的嗎?”鳩摩羅什道。

  “然也。”謝瑍道:“子明以為修持才是悟之因,乃悟之緣起。即使此刻悟了,不代表就沒有下次的悟。成就羅漢果位,不代表就不能繼續開悟菩薩果位。亦即,此悟非悟非非悟。就如我們認識到了水可以變成冰,我們仍然可以認識到水可化作雲氣,我們還可以繼續更進一步認識水的組成,即使我們現在並不知道水是什麽組成的,又是如何形成的,但不代表我們以後無法知道。而那個所謂不用修持,我心即佛之頓悟,其實就是我相我執。你說對嗎,什大師?”

  “阿彌陀佛。”鳩摩羅什並不言語,雙手合十高誦佛號。

  謝瑍見狀,心中一笑。鳩摩羅什的話越來越少了。

  其實鳩摩羅什心中可謂翻江倒海一般,謝瑍的這番言語,在後世算不得什麽。可是頓悟一說,乃是大乘佛法在中國開出的一朵奇葩,是六祖慧能“明心見性”的法門。當然現在離六祖慧能出生還有兩百五十多年,這個禪宗也還沒出現。那位看官說了,這不廢話嘛,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是南朝梁時才入中原,這時可能還沒出生呢,哪裏來的禪宗,更不用說什麽“一花五葉”了。話是這麽說,不過,要是按傳說中達摩祖師活了一百五十歲算的話,他是梁大同二年圓寂,也就是公元536年坐化,那他的出生年份正好是386年,也就是說此年正是達摩降生的年份。

  鳩摩羅什雖然精擅大乘佛法,可是哪裏知道幾百年後的禪宗理念?更兼這種頓悟漸悟理論,讓他有耳目一新的而感覺,隱約感覺其中藏有大智慧。故其對謝瑍的感覺更加莫測,竟生出一種莫名的感覺來。

  晚飯後,謝瑍帶著張虎漫步城內。

  西望紅霞如火,黃昏將近。

  轉了一圈,暮色漸冥,二人信步上了城樓,佇立於西角樓。

  初入秋序,即已覺得有些涼意。正值月底,除了夜空中的星星,幾乎沒有任何光亮。習慣了前世不夜萬家燈火之喧囂,謝瑍也開始習慣今世夜黑風高之寂靜。可惜夜靜人不靜。

  “若風兄,可知張掖來曆?”謝瑍邊走邊問道。

  “張掖之名,當自漢始,乃漢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虎自出征後,受謝瑍影響,自學不輟,進步很大。

  “若風所言甚是。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驃姚西征,大敗匈奴始設張掖郡。”謝瑍道:“張掖可是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啊。其實漢武時張掖稱觻(lù)得,因此水色黑,又稱黑水國,先為大月氏之都,後為匈奴所占。直到霍去病將軍驅逐匈奴,漢武設河西四郡後,才真正歸入我漢人版圖。雖然如此,但西域之地,一直沒有真正融入我大漢。每當我漢人內亂之時,外族就會聯袂而來,乘虛而入。遠的不說,我朝就是最好的反麵教材。”

  謝瑍輕輕歎了口氣,他太清楚那些曾經的血與火的曆史了。

  “如何真正把這裏真正變成我族的花園,就靠我們了。”謝瑍停住腳步,看著西方昏沉的天空,“若風兄,時不我待,任重而道遠啊。”

  “都督,若風明白。”張虎看著謝瑍,眼睛在夜色裏閃著精光:“若風一直謹記都督的教誨。富家國,強軍武,聚民心,以我之禮,教而化之。”

  謝瑍點點頭:“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點精神。往大裏說,就是樹立信仰,往小裏說,就是堅守本心。如何建立一個讓天下人堅守的信仰,是重中之重。”

  “我明白了,大都督。”張虎有些激動,有些恍然:“所以大都督撰三字經,所以大都督編千字文,這除了教化,還有傳承啊。而民族傳承可以進化為信仰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