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駱駝城魏平薦王穆,秋雨夜張虎聆子明(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2710
  接上回

  三人策馬西行,既然不去刪丹,也就不再疾行。

  疾馳一陣,然後信馬遊韁一回,權作休整。

  整整一個時辰,眼看太陽西斜,才看到前麵隱隱一座城堡。

  近了,方看清楚,城在路北,方方正正的。

  正門城樓上,一杆大旗迎風招展。

  到得城前,才看到南門對麵兩百多米竟是一大片水塘。從南麵的高山上淙淙而下的溪水流入其中,久而久之,形成了這個碩大的水塘。目測至少有三、四平方公裏。比這個城池大多了。

  路邊城不大,城牆長約四百步,北牆與長城連為一體,南麵正中置門。城門樓上,是大晉的旗幟。城外有堡牆和烽燧。當然更有一條寬約二十米的護城河。護城河的水與南麵的水塘相連,一座十幾米的木橋橫跨而過,成為東西連接的要衝。

  日勒縣城到了(北魏改日勒為永寧,西魏改永寧為弱水,治所在今老軍鄉)。

  日勒城依漢長城而建。長城如同兩條長長的臂膀,從日勒城北牆兩邊伸展出去,東段在澤索穀(今繡花廟)段繞走廊北山起伏蜿蜒。西段去日勒城約五裏,折向龍首山中,穿峽穀,越峻嶺,直抵今山丹。

  謝瑍搖搖頭,心中暗想,若是雨季山洪暴發,豈不年年有水災麽?

  日勒雖小,卻有硬骨頭。去歲呂光征服西域三十餘國東還,一路勢如破竹,斬殺梁熙後,自任涼州刺史。河西郡縣大多聞風而降,唯獨酒泉太守宋皓,西郡太守宋泮堅守日勒,拒不投降,後寡不敵眾,城破被俘,不屈被殺。

  “蕭大哥,我們要不要進城看看?”毛秋晴問道。

  謝瑍駐馬,抬頭看看天色,山雨欲來。

  “不去了,天怕是要下雨了。”謝瑍說道:“等以後一定來看看,這護城河連著山上而來的溪水,怕是會有水患。”

  “公子勿憂,蠔以為南邊山下定有泄水之地。”弓蠔笑道:“不然此城哪能如此建造。”

  “弓老言之有理。”謝瑍心中一動:“背依長城,麵對碧水,有山有水,此地不錯。”

  “公子喜歡,我們且進去看看。”弓蠔應道。

  “免了。”謝瑍無心進城,策馬上橋。

  弓蠔急忙跟上。

  “公子勿須擔心。此地離張掖還有一百多裏,前麵是屋闌,再往北走是仙堤,向西就是張掖。”弓蠔接口道。

  “寧早勿晚,還是小心的好。”謝瑍應道:“若風他們也許等得著急呢。”

  弓蠔到底是前秦上將,見多識廣。三個人又是輕裝策馬,沒過多久,果然遠遠看到前麵一座小城赫然屹立於大道之上。這絕對是關卡重鎮之勢。城南北長約五百餘步,東西略狹,周約5裏許,隻辟東西二門,城門之上有樓閣,一杆大旗高高飄揚。

  到得近前,但見門楣之上書有“屋闌”字樣。弓蠔說得果然不錯,這就是屋闌古城了。

  《甘州府誌·風俗》稱:“屋闌今屋笆也,西漢以名縣,東漢晉魏訛闌(蘭)。”《讀史方輿紀要》上說:“其位置在張掖縣東北,東與漢張掖縣相鄰。屋蘭得名自當地居民的稱呼,屋、烏同音,蘭、闌聲母相同,收聲略異。屋蘭當為烏犁部舊居之地,部落王降漢之後,漢以其地置屋蘭縣”。屋蘭亦作屋闌。清時仁壽驛,也稱仁壽堡,俗叫東古城,在今張掖城東25公裏,堿灘鄉東古城村。與“《甘州府誌·古跡》載:‘城東五十裏,今仁壽驛,俗稱古城是也’”相合。

  三人下了馬,城衛檢查已畢,步入城中。但見一條大道直通西門,兩側房舍破落,看上去約有兩百餘戶人家,但城內幾乎沒有行人。官府衙門在路北朝南,店鋪不多,隻有寥寥幾處。可見此時地廣人稀到何等地步,一縣治所,不過數百戶,還不如一村之數。與江南相比,相差太大了,怪不得魏平隻留下了百十人在此維持治安。謝瑍心中暗歎,戰亂死亡之人太多,給國家和黎民造成的傷害太甚。

  出了屋闌西門,三人再次上馬。屋闌離張掖治所還有五十裏,謝瑍看看天色,大約已是申初,天黑前到達張掖很輕鬆。也不再加速追趕,三個人沿著大路緩緩向西而去。

  話分兩頭,魏平三萬精騎以排山倒海之勢,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這讓魏平既高興有歎息,高興地是大軍進展順利,可惜的是沒有赫赫戰功。此刻魏平正在建康(駱駝城,今高台西)內接見投誠官員。如果張虎在此的話,他就會認出,那個曾經跟著張大豫兵敗西逃的王穆,赫然在列。

  其實魏平率大軍進展如此順利,一點都不奇怪。晉軍攜勝東來已天下皆知,特別是代來城、長安、姑臧等地相繼攻克,各地的探子早早將各地情形回報了各自的上官,而且張虎和魏平還派出了許多政將遊說各部。各地守將都明白,大勢已去,連慕容垂、劉衛辰、呂光這樣的強人都敗了,這些縣郡人稀兵寡,如何抗得了晉軍,更何況晉軍浩浩王師,大義的名份在手,歸附不是反叛,乃是棄暗投明。

  王穆作為河西最早和晉軍接觸的軍閥之一,先是在姑臧城南被手持諸葛弩的精騎相救,震驚於晉軍的器械之利;後被張虎在城西伏擊呂光的氣勢所懾,知道抵抗絕無生路,遂勸建康太守李隰主動投降。建康城兵不過萬,眼見晉軍威勢,李隰隻得接受了王穆的建議。

  據史書記載,《後漢書·靈帝紀》: 光和三年 (180年)“秋,表氏地震,湧水出,”民舍皆傾,縣易處,更築新城。李賢注雲: “表氏,縣,屬酒泉郡,故城在今甘州張掖縣西北”。《重修肅州新誌》高台縣古跡門載“表氏故城在縣西”。今高台縣西約50公裏處,地當酒泉市屯升鄉沙山村15公裏處有漢古城遺址,已殘損,今名新墩子城。

  經學術考證,駱駝城為西漢表氏縣地震後,前涼張氏於距縣城西南20公裏處新建的治所,距離東漢“更築新城”之地不過十裏。西晉滅亡後,割據河西的前涼張氏政權為安置關內來投的難民,在駱駝城故址建郡,並以東晉王朝都“建康”來命名,以標榜效忠晉王室來爭取北方漢人的支持,成為戰亂給駱駝城曆史烙下的特殊印記。

  公元376年前涼為前秦所滅,建康郡首次易主。如果沒有謝瑍的出現,呂光就在今年年底擁兵自立。而王穆和張大豫被呂氏鎮壓是理所當然的。呂光既然自立,自有稱雄之意,征戰掠地擄人不在話下。曆史上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弄得民不聊生,四麵楚歌。呂光清除完前涼殘餘勢力後,至公元389年建立後涼,委任參軍段業為建康太守。而段業就據此為都,成就北涼,這都是十多年以後的事情了。此刻的段業正跟在竇衝軍中,不但呂光沒了自立稱王的契機,這個北涼未來的開創者,也失去了稱王的機會。當然,也並非是壞事。曆史上段業於公元397年被沮渠男成等人推舉為主,改元神璽,建立北涼。兩年後,段業自稱涼王,改元天璽。再兩年,公元401年,沮渠蒙遜發動兵變將段業殺害自立。曆史上對段業的評價都是無雄才遠略,司馬光《資治通鑒》:“業,儒素長者,無他權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巫覡,故至於敗。”按照司馬光的說法“儒素長者”,怎麽能成梟雄之事?所以宋繇說“段王無遠略,終必無成”。弑殺段業的沮渠蒙遜說的更直接:“段業愚暗,非濟亂之才,信讒愛佞,無鑒斷之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