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長廊風光看不盡,未到龍城人已知(2)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567
  看著嶺北遠處的小城,但見旌旗獵獵。風起處細聽,金戈鐵馬如在耳邊。漢將軍揮戈驅馬踏破洪池嶺關隘,直搗匈奴,這嶺長城就是曆史的見證啊。

  一陣大風刮過,倏然就是一陣寒氣息來,東西兩側的山峰旋起的雪粒,像細碎的沙,紛紛揚揚灑下來。謝瑍搖搖頭,幾個人起身,趕路要緊。謝瑍看著凍得發抖的馬掌櫃道:“馬掌櫃穿上棉衣吧。”

  “不用,過去這一段就好了。”馬掌櫃強笑道。

  兩個多小時後,他們終於越過了洪池嶺。從早晨離開金城,已經出發十多個小時了,前麵就是洪池嶺下的安遠古城。

  安遠古城在烏鞘嶺北現安遠鎮,據《秦邊紀略》記載,安遠堡亦稱打班堡,為涼州與莊浪的分界,“且肘腋皆番,河山所隔皆夷,可可口諸番為夷編氓久夷”,四周邊都是少數民族居住,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托,通過烽火台與安門城相呼應,防止入侵,也為絲綢之路往來提供保障。兩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據考證,唐代在涼州設六府,其中之一的洪地府就設在安遠。安遠古城西北方可可口達阪下,有一城稱番城,至今還可以辨其輪廓,為吐蕃所築。向西過可可口經抓喜秀龍通青海,兩城相距10公裏,應是當時兩軍對壘的地方。番城毀於何時無從考證。安遠古城,宋為安遠砦,明為安遠驛,清為堡,有駐軍。宋代時,駐軍於離安門古城10公裏的馬營城,安遠古城遂被廢棄,元、明、清各朝均未啟用。烏鞘嶺下的兩座古城,以烏鞘嶺為戰略關隘,在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安遠城約東西約五百步,南北略狹,有四百二十步。牆高約三丈,有南北東三門,西牆未置門,但有一座門樓,以作瞭望之用。謝瑍看著安遠城,想一想剛過來不久的安門城,不禁心中暗歎:有洪池嶺天險,兩城如扼住咽喉的鉗子,如此優勢防禦,依然失陷,已經不僅僅是戰力問題。不特晉如此,曆朝曆代,縱有偉岸大才,豈能阻止不肖子孫壞了祖宗家業,傳來傳去,家國天下不都進入這樣的死循環嗎?

  十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謝瑍先天之境自然輕鬆自如,薑孝和毛秋晴都是練武之人,但雖能挺得住,卻也顯得有些疲憊;至於馬掌櫃,一臉萎靡,麵色發白,幾近虛脫的樣子讓人可憐。

  “我們就在安遠城休息一晚。”謝瑍看看眾人疲態盡顯,乃道:“明天一早出發。途中吃早飯,飯後繼續趕路,明天早早抵達姑臧,在姑臧城宿夜。”馬掌櫃聽到謝瑍這話,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實在是支持不住了。安遠城至姑臧城雖然不到二百裏路了,快馬用不了三個時辰就到了,可是,再在馬上連續顛簸五六個小時,可就真散架了。畢竟都是血肉之軀,哪像謝瑍這樣的變態。

  薑孝、毛秋晴也舒了口氣,唯有弓蠔麵色如常,寸步不離謝瑍。

  薑孝和毛秋晴不禁暗歎:除了謝瑍,又一個非人的家夥。

  翌日一早,謝瑍照例練功,弓蠔遠遠跟著。

  謝瑍也沒一早就走,接受眾人的建議,吃完早飯才出城。

  太陽還沒出來,天光早已大亮。

  出了安遠城不到十裏,就是龍溝堡。

  龍溝堡是以它的東南方的龍溝山和龍溝河(通稱龍溝)而得名的。從天祝境內向西延伸的龍溝山像一條百裏長龍和烏鞘嶺及冷龍嶺相連,按舊時說法,頗有龍脈,故有斬龍脈一說。也就是謝瑍在嶺上看到的那條溝,近前一看,才覺浩大。

  再回望洪池嶺,頓生十裏不同天之感。

  穿過倉鬆城,現在還隻是一個小鎮。直到呂光稱王後,才改為昌鬆郡。城雖小,但入城以後,謝瑍感覺到此地非常祥和。看來張虎他們治理頗具成效。因為有事在身,謝瑍也無意觀景,隻是留意居民狀態尚好,就直接出了北門,趕往姑臧。

  沒了烏鞘嶺這樣的險路,自然輕鬆了很多。一路疾行緩走,眾人也有閑暇看看風景,說說民俗,此不贅言。

  申時三刻,來到姑臧城南。

  姑臧城,南門外。

  數座大軍營寨,旌旗飄揚。夕陽的餘暉,映照著軍營和對麵那座古老的城池。快一個月了,看來沒整訓完之前,張虎是不會輕易讓毛興的大軍入內的。

  謝瑍看著軍營,再看看那座號曰龍城的姑臧城,心潮起伏。

  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率先到了此地。

  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謝瑍命薑孝進城去見張虎和魏平,命他們秘密來見,並安排自己這些人在軍營過夜。

  宏藏寺內。

  鳩摩羅什大師和張虎正對麵相坐。

  “大師,今日讓若風前來不知有何見教?”張虎平靜地問道。

  “將軍慈悲,貧僧替城中百姓謝過將軍。”鳩摩羅什道。

  “大師不必客氣。”張虎道:“夏糧收後,饑情暫已緩解。若風所為,亦是朝廷應盡之責。”

  “貧僧還有一事要請教將軍。”鳩摩羅什道:“謝都督何時可到姑臧,還請將軍見告。”

  “不瞞大師,都督一軍之帥,行蹤不可輕泄,這是其一。”張虎正色道:“其二,都督也未曾通知末將他何時來此。第三,即使都督到了此地,末將隻能轉告都督,是否與你相見,還要看大師自己。”

  “善哉!”鳩摩羅什道:“將軍看來是誤會貧僧了。自那日與將軍一別,貧僧安心參悟經文,並無旁岱。所慮者,惟與都督相見而已。夜來心血翻動,一時驚醒,不得要領。午後卜了一卦,乃知卻是有貴人東來,蒞臨姑臧。故貧僧才請將軍前來相問,難道不是謝都督到了嗎?”

  “大師,定是你想念我家都督的緣故。”張虎笑道:“都督卻未有消息通知,想來秋後方可到來。”

  張虎剛說到這裏,就有一個門僧進來稟報。

  “將軍,府衙來人,你有客人到了。”門僧道。

  張虎和鳩摩羅什相視一眼。羅什大師微笑頷首,若風將軍心中暗驚。難道說真是都督到了嗎?想到此,張虎不由多看了鳩摩羅什一眼,起身拱手告辭。羅什大師送出室外,望著遠去的張虎,若有所思。

  鳩摩羅什聽門僧說的是“你有客人到了。”這話有問題,其一應該不是上司,其二,也不是他的朋友和知己,要不然不叫客人。想到此羅什大師轉頭問道:“剛才報信人是如何說的?”

  “來人說,請張將軍回衙,故人求見。”門僧道。

  鳩摩羅什點點頭道:“你去衙門看看張將軍,有何行動。”

  門僧走了以後,鳩摩羅什突然歎了口氣,覺得自己竟然一直為一個沒見過麵的人羈絆,誦經修佛數十年,依然做不到心境之水,依然有所住,放不下。鳩摩羅什輕輕搖頭,雙手合十,高誦一聲:“阿彌陀佛”。

  張虎見到薑孝,就知道真是謝瑍到了。不由地暗暗稱異,心血來潮,掐指一算,即知所以,這也太神了點吧。

  州衙賓堂之內,賓主相見,施禮已畢。薑孝將謝瑍的意思告訴了張虎。張虎不敢耽擱,立刻派人去找魏平,兩個人不敢怠慢,出城而去。

  城外,謝瑍看這個奇異造型的城池,想起這個城市的悠久曆史,不禁感慨萬分。

  《元和郡縣誌》說得很形象:“城不方,有頭尾兩翅,名為鳥城”。顯而易見,這是一個異形城。《晉書·張軌傳》說:“永興中,鮮卑若羅撥能皆為寇,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撥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將軍,封安樂鄉侯,邑千戶,於是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築也。南北七裏,東西三裏,地有龍形,故名臥龍城”。

  這是一個很奇特的城市。姑臧古城,乃匈奴人最早修築。作為遊牧民族,能修城很不容易,因為他們習慣了逐水而居,隨草而走。姑臧城的修築,標誌著遊牧民族的進步,也暗示著人們對安居樂業的向往。那麽姑臧城到底是什麽樣子呢,它到底是五城還是七城?這些城是又誰建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史載,再來推斷。

  《資治通鑒》卷二一九說: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與武威九姓商胡安門物等,殺節度使周泌,聚眾六萬。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據其五,二城堅守。支度判官崔稱與中使劉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胡三省注:“武威郡,涼州,治姑臧,舊城匈奴所築,南北七裏,東西三裏。張氏據河西,又增築四城,廂各千步,並舊城為五。餘二城未知誰所築也”。胡三省的注,注意的是,張氏增四城,各千步,那就意味著,在古城四周建了一樣大小的四個城。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記》:“涼州有龍形,故名臥龍城”,“及張氏之世居也,又增築四城,廂各千步”,“並舊城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門”。

  所以,我們看到:如果僅僅是五個城,不會成為龍形,特別是街衢相通,不可能有22個門。現在武威城的遺址,南北長約2500米,東西寬為1250米,和記載裏南北7裏,東西3裏相契合。南從安國寺(疑為前涼南宮),向北有大雲寺(前涼宮殿)、東嶽台、古城台,直到梓童台;西有羅什寺外,東麵的東關花園建國前尚存有一段古城牆,上世紀東關花園修建二層小樓時,還發現古代方形陶質地下排水管道;由此向西,原二輕局內也發現古井一口。這些遺跡遺物,是前涼姑臧七城的實物見證。這說明,張氏當時擴城完畢就已經是七個小城,不然無法和遺址相對應。

  又是一個龍城,到底有多少龍城呢。書中暗表,我國國內被稱為龍城的地方,有十五六處之多。最著名如:遼寧朝陽(昌黎,燕都)、天水上邽(李廣墓)、涼州武威、晉陽(山西太原)、柳州、齊齊哈爾、濮陽、湘鄉、蕭縣、諸城等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