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據龍城謀取高句麗,臨玄菟心懷丸都城(3)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018
  慕容農知道這樣的大軍絕對不會瞞得過敵人的探子,所以也不著急,大軍渡過遼水,緩緩推進。

  沈水(渾河,也稱小遼河)邊,正在搭建浮橋。

  渾河雖然沒有遼河那麽名氣大,但也不比遼河小多少。陽光下波光粼粼,水鳥蹁躚,兩岸青山滴翠,河內綠水潺潺。夏季的下遼河平原,鮮花爭豔,綠草如茵,鳥語花香……遼河和渾河,一條從城西南下,一條從城中流過,可是遭遇截然不同。渾河現在成了飲用水的主要供給河流,還哺育世世代代的東北人民。如果是謝瑍走在此處,一定會大發感慨。當然要是謝瑍看到遼河,那說不定就會哭起來,也許不哭,卻會發怒。這麽好的清水河,後世怎麽就弄成了一條毒河呢?

  渾河源頭位於今清原滿族自治縣灣甸子鎮滾馬嶺下,那裏古樹參天,林密樹高,萬頃臨海,景色清新怡人。相傳,唐朝大將薛仁貴路過這裏,因貪戀眼前的景致不慎滾馬,“滾馬嶺”由此得名。據說,一路走來,林間常有水聲相伴,但臨近源頭,一切卻歸於沉寂。惟見源頭石下,一冽清泉緩緩流出。

  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

  玄菟,就在渾河對麵,不到四十裏。

  也許是高句麗和燕打得次數太多了,也許是接連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晉軍搭橋渡河之時,竟然不遇到阻擊。劉裕和慕容農兩個人,心中暗自歡喜。如此大好機會,高句麗放棄了,或者是太自信了吧。

  劉裕找來郝景,再次細問上次失敗的經過。

  沒錯,上次郝景的大軍就是在這裏遭到了高句麗的狙擊,夜半又被劫營,措手不及,所以才大敗而歸。那今日怎麽就這麽安靜了呢?

  有點不對啊。

  劉裕這麽想,慕容農也這麽想,唯有郝景歎息倒黴。

  玄菟郡治所,在今沈陽東,沈水西約不足20公裏,快馬跑起來用不了半個小時。既然玄菟守將無視了,那就戰場上見真章吧。

  浮橋完成,劉裕命令精騎率先過河五裏,壓住陣腳,然後步軍快速過橋。待最後一輛車子過了河,劉裕才策馬追了上去。

  甲午庚申(五月十九),晴。

  玄菟城西門、南門,離城三裏,晉軍安下兩座大寨,兩座大寨中間是三座呈三角形的小寨;大營外側,又各連接出兩個小寨,取三生萬物,九九歸一之意。大小寨勾連,可以相互支援、警戒。每個寨內各自布置路障,開挖壕塹,設置拒馬等防守措施。

  兩個人看著對麵安靜的玄菟城,高句麗的旗幟在城頭飄揚,一個大大的“高”字在風中颯颯作響。

  高句麗的國旗上寫“高”字?劉裕撇撇嘴,還是跟我朝學的啊。

  “郝將軍,跟這裏的守將交過手嗎?”劉裕回過頭向郝景道。

  “稟將軍,不曾!”郝景有些羞赧道。可不是嘛,被人打敗,竟連對方的主將都沒交手,這仗打得真是沒法說。

  “慕容將軍,你們和高句麗多有爭鬥,說說你的看法吧。”劉裕道:“我想知道你們和高句麗的情形。”

  “將軍,既然比鄰,爭鬥是常有的。”慕容農道:“以前還算老實,也就是這兩年,趁著中原大亂,高句麗王才興兵的。”

  “那就是說,也是趁火打劫之輩。”劉裕不屑道:“怪不得大少爺要我們打服他們,看來是不打就不老實啊。”。

  “將軍所言甚是。”慕容農道:“在絕對的力量麵前,一切謀略,不管是陰謀還是陽謀,都不再重要。”

  “慕容將軍說的好啊。”劉裕讚道:“有都督的味道了。”

  “正是都督所說。”慕容農道:“都督對內聖外王亦有自己的看法。教而化之,曆久方行;以力壓人,立竿見影。唯恐反複啊。”

  “哈哈……我們可以雙管齊下!”劉裕看著慕容農哈哈笑道。

  “大善!”慕容農讚道:“將軍,我們是不是先給城內來點下馬威?”

  “慕容將軍的意思是?”劉裕問道。

  “往城內扔點石頭之類的東西,看看守將的反應。”慕容農笑道。

  “嗯,我也有此意。”劉裕笑道:“命令精騎做好戒備,馬上安裝器械,給城內這貨點顏色看看。”

  “郝江軍,你去招呼人,在城前300步處,開挖塹壕,挖出的土,堆在前方。”慕容農對郝景道:“讓精騎連弩兵,以及弓兵做好警戒和保護。”

  “諾!”郝景領命而去。

  劉裕點點頭。

  300步,大約有4-500米左右,正是城上弓兵剛好射不到的地方。隻要安排好了投石機,城內就有難了。

  劉裕看看夕陽,轉頭道:“從西門攻擊。”

  慕容農一愣,看看太陽,恍然大悟道:“將軍高明!”

  “大少爺說過,不光是陽光,就算風向、氣味這些東西都不能小瞧。”劉裕道:“還有語言,就是說話。”

  “少爺這麽年輕,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慕容農乘機問道。

  “恐怕不是誰教的,也沒人教得了他。”劉裕蹙眉道。

  “哦……”慕容農微微點頭,若有所思。

  玄菟城在夕陽裏靜靜地佇立著,仿佛城外的數萬兵馬是空氣一般。五丈高的城牆,兩丈半左右的門樓,巡邏的兵士已經不見蹤影。

  書中暗表,故國壤王高伊連攻下遼東和玄菟,就預備著燕會來反攻,早就做了準備。可是除了攻擊玄菟時,燕曾派援軍,就再沒見燕國的動靜。事出反常必有妖。春節過後,天氣轉暖,高伊連派人前往幽燕打探消息。這才知曉大晉北伐,慕容氏降晉之事。

  從史載來看,高伊連在位七年,征伐治政均無甚功績,較少建樹,但曾下令全境崇奉佛教。雖然高伊連無甚治國之才,但不代表他傻。一國之君,沒點眼力是不可能的。

  高伊連有些糾結,本來天下大亂,正是高句麗發展的最好時機。前些年給燕打得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大秦把燕收拾了,安定了十幾年,有了短暫的休養生息,高句麗才有些起色。高伊連的前任小獸林王在位十四年,盡量的避免與百濟、新羅交戰,而與北方的鮮卑、濊貊、扶餘、靺鞨人結好,以免除兩麵受敵之危險,悶不做聲發展實力,才有了現在的樣子。高伊連剛接手時,也是奉承小獸林王的做法,我誰也不惹,該稱臣該進貢,一樣不少,集聚實力為主。

  高伊連的打算沒錯,可沒想到淝水之戰苻秦帝國轟然倒塌,這樣的好機會不會太多。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高伊連這才露出了隱藏多年的獠牙,悍然出兵攻下遼東和玄菟。他的打算是乘亂逐漸蠶食,沒想到大晉來了。

  真是沒想到。

  因為這中間隔著大秦,隔著燕國故地,隔著大江大河,崇山峻嶺,大晉怎麽能一下子伸到這裏來呢?想當年,大晉取代曹魏時對高句麗並沒有什麽抑製,不管該不該封王還是封了。高伊連小算盤打得叮當響,你封我就接著,還能索要好處。反正山高皇帝遠,你不封我也是王。

  高伊連不怕別的,就怕這個大義和正朔。他的祖先都是臣服中原王朝的,這沒辦法否認。如果他對抗晉軍,那就是逆賊,失敗以後,難以預料。而南邊的百濟和新羅,又經常襲擊高句麗,那才是他心中的大敵。原本高伊連是想,占領遼東,有個大後方,就可以回頭專心對付南邊的兩個家夥。筆者認為,次序有點反了,如果高句麗王先南下,回過頭來再北上,那個時候到了16國後期,南北對峙即將開始,而且因為收服了新羅百濟,不但實力增加了,也沒了後顧之憂,更有利於向北發展。

  如果是燕國來攻打,高伊連肯定是要抵擋一番的,最次也要守住現在占領的地盤。現在大晉來了,他就猶豫了。每當想起他的祖先們,在中原王朝的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每次都俯首稱臣,他心裏雖然滿不是滋味,但自己彈丸小國,沒有辦法。嘴上說是無奈,心底除了無奈還有怕。而且自漢以來,高句麗似乎也沒有真正的脫離過中原王朝。這就是玄菟城靜默的真正原因。因為故國壤王高伊連決心未下,正在搖擺之中。他不敢主動進攻,命令玄菟守將,隻要晉軍沒攻城,就不要主動進攻;晉軍攻城時,防守為主,切莫惹惱了晉軍。

  他想給自己留條後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