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微服私訪欽差說新政,夏夜對酒謝瑍識真身(4)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217
  姚興退下,謝瑍問薑孝道:“守禮兄,數日之前就說欽差將到,怎麽過去幾天了仍沒消息?”

  “大少爺,這確是未知。按劉大人傳來的消息,計算時間是早該到了,是不是路上出現了什麽意外?”薑孝道。

  “意外?一路之上都是我們的人,能有什麽意外。”謝瑍道:“你帶幾個人,沿途察看,順便接應一下。如果欽差沒事,就不用出麵了。早回來告訴我一聲。”

  薑孝方領命要走,謝瑍又道:“守禮兄,消息的打探和傳遞切不可小視,這次是欽差要來,無關軍國大事,若是軍情如此延誤,我等如何處事?”

  “大少爺,守禮知錯!請大少爺責罰。”薑孝心中一凜,這是謝瑍在警示自己,對於情報機構的管理有些懈怠,這可關乎軍國大事。如果自己駕馭能力不夠,應盡快懇請大少爺安排人員才是。

  “你先去做事吧。”謝瑍點點頭道,“回頭拿個詳細的章程出來。”

  薑孝領命去訖。謝瑍正在帳中用兵之期,就聽到帳外薑信和人說話:“都督正在帳中,毛兄弟自去就是。”

  謝瑍抬起頭,就見大帳門簾一掀,進來一個人。但見此人一身月白色的武士服,收拾得緊趁利落,肋下佩劍,背後長弓,大紅的披風。往臉上看,麵如傅粉,眼似流星,英氣勃勃,好一個少年俠士。這就是謝瑍和毛秋晴直道相遇時候的打扮嘛。

  謝瑍暗讚,微微頷首。

  “蕭大哥,這身打扮如何?”毛秋晴眼含秋水,麵帶笑顏,透出一種心底的喜興。

  “好!”謝瑍伸出大拇指:“果然是少年巾幗,不讓須眉。”

  毛秋晴臉色一紅,隨即一抱拳道:“啟稟都督,末將告辭,請靜候佳音!”說著眼角露出一絲慧黠的笑容。

  “不送,一路平安!”謝瑍有些無奈地抱拳還禮。

  不說毛秋晴去長安接人,你道這欽差為何慢了數日沒到?卻不是路上發生了什麽意外,而是薑常侍有心看看路上的情況,這才慢下來。本來呢,這欽差大臣本來到了哪兒都是高接遠送的,薑常侍想起謝瑍曾經微服前往廣陵上任,所以他也來了個微服私訪。

  原本的打算是到長安宣旨就完了,可是謝瑍已經率大軍開拔往西而去,薑常侍隻好在長安休息兩日,跟留守的劉穆之了解了一下大體情況,要了通城過關的文書,悄悄西進。從長安開始,路上緊趕慢趕,卻是每城必停。

  好在這一路也沒幾個大城池,這會兒欽差大人正帶著自己的隨從,在上邽(天水)溜達著。

  薑常侍和吏部的一個小年輕,就是第一次給謝瑍傳旨時的那個叫朱彥的家夥。這個朱彥雖然官不大,可是眼力卻不差。自與謝瑍見過一麵,就感覺謝瑍絕非常人,想要結交。可惜自己官職太小,夠不上王謝這樣的高門。本來傳旨是個美差,可西向路途遙遠,又是夏日炎炎,就不是什麽好差事了。於是朱彥自告奮勇,陪同薑常侍到長安傳旨。就他這兩下子,比薑常侍差遠了。一路上累得哭爹喊娘,要不是到了長安以後,薑常侍每城必停“看風景”,他就更沒法忍受了。

  薑常侍雖說多居宮中陪伴帝王,但到底身份特殊,每年都能外出巡遊天下,可以說是見多識廣之輩。他更是親眼見過那些荒年的淒慘景象的,這幾年關中大亂,可以想象有多可怕。可是他意外的是,他沒有看到那些慘不忍睹的景象,他看到的是井然有序,雖然百姓人數不多,但人的麵貌很不錯。每過一個城池,他都去看一看,他要看的其實就是新政的效果。謝瑍跟他說過,新政要有成效最少要兩三年,可他從這些有序裏,從那些庶民的目光裏,看到了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叫希望!

  薑常侍心中暗暗讚歎,大晉有了謝瑍,真是蒼天有眼。如果不是有他,現在他不可能這樣大搖大擺地走在這關中的大地上,雖然這裏原本就屬於晉地,可是多年以前就物是人非了。這樣想著,老人的臉上就露出笑容。朱彥根本不知道老頭停下來幹啥,但每一次停下來,他也跟著看、聽。漸漸明白,原來這老頭是探訪新政而來。朱彥心中不由地就攥了一把冷汗,希望不要給薑大人抓到謝都督的把柄才好。

  “薑大人,這裏還不錯啊。”朱彥既然心中有事,就沒話找話說。

  “過兩年再來更好。”薑常侍不以為然道。

  “這卻是為何?”朱彥問道。

  “因為新政。”薑常侍瞥了一眼這個年輕人,回答的很簡單。

  “早就聽聞謝都督的新政惠天下萬民,卻是不曾親眼看到過。”朱彥道:“如今一見,當真令人耳目一新,下官好生欽佩。”

  “小子,你哪裏見過什麽世麵。”薑常侍自傲道:“可知每逢災年,黎民食不果腹,餓殍遍野,人相食者,易子而咬其骨啊。你看這關中,大亂方平,而黎民欣然者,乃新政之功也。”

  “如此說來,都督的新政確是大利天下,深得民心啊。”朱彥道。

  “這就是為什麽我說,過兩年再來更好。”薑常侍道:“新政生效,至少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才多一會兒。”

  “沒想到薑大人對新政如此熟悉,下官佩服。”朱彥是真的有些佩服這個老人了,一路上風餐露宿,毫無異色,比自己都強。

  “我也是跟謝子明聊過方知曉一些。”薑常侍讚道:“謝氏子明,天縱之才,國之棟梁啊。”

  “都督能得大人如此稱讚,真是榮幸!”朱彥小心地恭維道。

  “哈哈哈。”薑常侍笑道:“大錯!此乃老朽之榮幸啊。”

  “大人何出此言?”朱彥問道。

  “朱大人今年幾何?”薑常侍突然來了興致,問朱彥道。

  “卑職今年二十有九。”朱彥道。

  “朱大人長謝都督十歲,謝都督現在不足十九,著經文,複舊國,立下如此不世大功,你認為是誰的榮幸?”薑常侍問道。

  “自是社稷之幸!”朱彥正色道。

  “是社稷之幸,陛下之幸,但更是萬民之幸。”薑常侍道。

  “大人所言甚是!”朱彥抱拳拱手道。

  薑常侍看了朱彥一眼,緩緩道:“夏蟲未可與言冰。爾等都出身大門,自幼錦衣玉食,長則入朝為官,與庶民相較,可謂天壤。捫心自問,可曾為朝廷為黎民做過什麽有益之事?”薑常侍搖搖頭,突然有些意興闌珊:“不看了,我們這就出城,謝子明就在南安,今日就到了。”

  朱彥心中巨震,看著位老人,仿佛一下子高大起來。不再是一個宦官太監,而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智者。這個謝都督真是不得了,不但陛下深信重用,連宮中的這位常侍都讚譽有加。朱彥讚歎不已,心中更是欽羨。

  薑孝帶著人,一路察看東行。行至到略陽,也沒看到任何欽差的影子。詢問略陽守將,也沒見什麽官員馬車,更沒見轎子什麽的。薑孝心中疑惑,看看天色,隻好悻悻而返。

  夕陽似火。

  遠遠地就看到南安城門外一幫人正在迎接什麽人。

  薑孝心裏一動,欽差到了。

  薑孝所料不差,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欽差大人會在上邽。何況那時的上邽城在渭水以南,還要過河。薑孝等人在北岸巡察,哪裏能找得到。

  謝瑍接到稟報,率領眾將迎接欽差。和薑常侍相挽而行,進了大帳,薑常侍肅然而立,謝瑍率眾人抱拳施禮。

  “謝瑍接旨!”

  “臣謝瑍接旨!”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詔曰:夫君子慎獨行之德,良將勝非戰之善。非君子無以相托,無良將豈能□□。謝氏子明,忠貞體國,受命於外,呈安於內者,克複故國舊地也。自去歲至今,八月有餘,人未解甲,馬未卸鞍。穿山陘,過塞關,渡大河,越沙地,策馬直道,徑取長安。收故地而安百姓,振民心而展國威,朕心甚慰。特擢進侍中,車騎大將軍,假節都督江北諸軍事,兼領幽並雍涼刺史。望卿上體天心,下安黎民,早完複國大業,以洽朕意。

  丙戌甲午丙辰。”

  “望旨謝恩!”薑常侍念完詔書,喊了一聲謝恩。

  “臣謝子明謝陛下大恩,定當克敵複國,以報陛下!”說完謝子明叩首領旨。

  謝瑍起身,薑常侍笑道:“恭喜謝大將軍!”

  “同喜!有勞薑老千裏而來,子明謝過。”謝瑍說完,深施一禮。

  “老朽眼見國土盡複,速度之快,出乎意料,這才向陛下請旨,親來相看。”薑常侍道:“一路所見,令人擊節。大將軍不愧國之玉柱,架海金梁。”

  “薑老過譽了。”謝瑍再謝,回頭對薑孝道:“傳令,除警戒守衛人等,本帥犒賞三軍,酒肉管夠!”

  “謹遵大將軍之命!”薑孝自去傳令。

  不一會兒就聽四處傳來歡呼之聲,“萬歲!”“萬歲!”……

  這正是:莫道紅顏多誤國,且迎欽差封將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