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薑家莊贈寶說過往,毛秋晴相思醉言情(3)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549
  謝瑍沉思良久,抬起頭,對薑鬆和薑柳道:“兩位前輩,子明觀此戟練法雖然不完全,但招法完整,是否因為戟本身太重而無法使用呢?”謝瑍已知原因,出於尊重的緣故,故此相問。

  “都督明察。”薑鬆道:“按此製戟之法,戟重逾兩百斤,豈是凡人可用。”

  “既然如此,何不減輕戟重而試之?”謝瑍問道。

  “如戟重不夠,則威力遽減,反不如矛更靈活簡單易用。”薑鬆道:“此所以祖上創此五分槍也。”

  謝瑍點點頭,果然跟自己所料相合。謝瑍沒試過自己力量幾何,但他知道即使不用先天之力,他的力氣也絕非常人所比,除了這具身體的主人天賦異稟之外,應該是自己靈魂穿越而來對這具身體的變異影響。當然謝瑍尚不知,他的精神層麵的壯大才是他達到如此高度的根本。因為是兩個靈魂相容,所以他的靈魂之力遠超別人。所以才有代來城的異變。

  “多謝前輩指教。”謝瑍道:“既如此,子明欲製戟一試,還請兩位前輩指教製戟之法。”

  “哈哈,都督勿須如此。”薑鬆笑道:“祖上得到此法,即找名匠製戟,至今五百餘載,曾製戟三。族長已令帶來,或者都督可以遴選一二。”

  “啊?”謝瑍這會兒是真的意外了:“子明並無寸功,這如何使得?”

  “此三戟距今最近的也已經近三百載,並無用處,隻供於宗祠。如都督能用,或是天意。”薑鬆說著,對外喊道:“將禮物抬進來!”

  三個長約兩丈的木箱,被薑家隨從抬了進來,連薑孝和五虎也忍不住跟了進來。毛秋晴早就想進來,當然也跟了進來。

  “打開吧。”薑鬆示意道。

  旁邊上來幾個人,幾下就打開了木箱。

  謝瑍來到跟前,仔細觀看。但見箱子底部都鋪了一層皮革,塗了薄薄一層動物油,是防鏽的。三支長戟式樣相差不大,最大的那支是單橫刃,其餘兩支都是雙橫刃。和後世影視上見到的不同,因為橫刃並不比直刃短,如果加上彎曲部分,甚至更長。謝瑍一見就明白,這純粹就是兩把彎刀,內外俱開刃。曲率不很大,便於回削、直劈、截割等。

  “都督,試試吧。”薑鬆看著謝瑍道。

  謝瑍首先拿的是最小巧的那把,柄杆約五六公分粗細,長約三米有餘。謝瑍一用力,就將此戟拿在手中。薑鬆和薑柳一見,相視頷首。

  謝瑍掂了掂,略重一些,倒也趁手。

  細看此戟,但見戟杆烏黑,形似螺旋,入手微溫,可能是夏日之故。再看戟尖,耀人眼目。長約二尺八寸,呈四棱錐形,四道血槽,錐底部如龍嘴張開,吐出此尖,又能擋住血槽的血不致噴射到使用人的身前;兩邊月牙支長度和戟尖相似,護住戟尖約五寸,內外開刃,旋轉柄杆,反光奪目。

  果然是好戟。可是謝瑍感覺不像是新打造的兵器,又一想最近的都快三百年了,也就了然。

  謝瑍有些喜歡,正自愛不釋手,薑鬆道:“都督試試這兩把看看。”謝瑍這才抬起頭,看看手中之戟道:“就這個吧。”

  謝瑍為什麽選這把小巧的呢,可以說是直覺。謝瑍已入先天,這時候他的直覺很靈,他感覺這把戟雖然看起來最小,但更適合自己。謝瑍說完以後,忽然就覺得他和這杆戟有了某種聯係,這種感覺一閃而逝,弄得謝瑍一愣神,再感覺時已然悄無聲息。

  “恭喜都督。”薑鬆和薑柳一起抱拳道。

  “多謝!”謝瑍得到趁手的兵器,也是心中喜悅,趕緊拜謝。

  “都督有所不知。”薑鬆有些悵然若失道:“此戟乃於戟法同時得到,至於是何人所用卻不得而知。先祖有言,能使得此戟者,可贈與戟法。此戟雖最為小巧,卻是最重,計365鎰,正合周天星辰之數。薑氏得此數百年,無人拿得此戟,今屬都督,實乃天意。故此才有恭賀一說。”注:鎰為先秦重量單位,1鎰=315克,故此戟合現代重量約105公斤。

  “原來如此!”謝瑍頷首道:“兩位前輩,此戟絕非尋常兵器,子明若無功而得,心下不安,還請收回吧。”謝子明雖然喜愛此戟,心中不舍,但也知道如此之物,冒然取得,必有因果。

  “都督切莫如此。”薑鬆道:“昔祖上得戟之處,尚有留言:千載戟沉,一朝雄起。聖人不出,蟠龍蒙羞。紅塵有難,天道無常。先聖遺德,天賜神器。可降龍虎,留待有緣。今都督能用的此戟,正合千載沉寂一朝奮起之言,都督必是有緣之人啊。”

  薑鬆喜動顏色,薑柳他們也在一旁附和。

  謝瑍喜愛地□□著這把沉寂已久的長戟,就像是久違的情人一般。

  “既如此,子明就愧受了。”謝瑍本不是虛偽之人,既然有此說法,又是自己所喜愛,自然不再推脫:“前輩,如有用到子明之處,隻要不違仁德道義,子明定竭盡全力以報。”

  “都督此言差矣。”薑鬆道:“薑氏得此數百年,因此而有傳世槍法,薑氏所得已足。況此戟法雖贈與都督,薑家研習數百年,豈無副本?隻願都督能早日平定天下,造福黎民,不負此戟。”

  “子明定不負前輩所期。”謝子明躬身施禮道。

  那位說了,幾百年了,就沒遇到過能拿的起來的人嗎?這個應該是薑氏一直存在家中之故,外人不得知,此其一;其二,薑家自然是希望自己家的子弟有緣獲得。如果不是謝瑍祭拜伯約,為薑家正名,恐怕他也沒有這個機會。所以,你可以說是天意,也可以說種因得果。

  先得戟法,又得寶戟,這對一直以來不曾有過趁手兵器的謝瑍來說,自是歡喜。雖然此戟練法不全,但招式無虞。況且他自己都沒想到力氣這麽大,加上有太極之輔,對於勁力的掌握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這樣一來,謝子明白天撰文社會論,早晚研習拳戟,薑鬆薑柳二人,在旁觀看指點戟法。而河州之事,孫無終也許是擔心毛秋晴久居河州,影響新政實施?既然讓毛秋晴回來,那就暫且留下,另派人去河州不提。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是三天。薑鬆二人看到謝瑍戟法嫻熟,心中暗自點頭,看來這用戟之首要條件是力大。他們兩個不知道,謝瑍暗運先天之力注入大戟,有與戟融為一體之感,故才得自如。純粹的力量根本無法控製。謝瑍經過多次試驗,已然明白,並非此戟無法可用,而是要求條件太高。現在來看,至少有兩個條件是必須的,一是力氣足夠大,二是要先天之境。隻有力氣夠大,才能揮得動;隻有到了先天,才能將先天之氣注入,才能如臂使指。自己既然得了薑氏恩惠,就將此秘告知他們,也算回報。

  想到此,謝瑍緩緩收勢。薑鬆及薑柳還有五虎等人,都看著謝瑍。謝瑍輕輕一笑道:“諸位,某已知此戟用法之關鍵所在。”

  “哦?都督有何發現?”薑鬆道。

  “那日薑信告訴我,薑氏曆代精研此法,卻始終不得要領,我就覺得有些疑惑。”謝瑍道:“經過這兩日不斷試驗,我已得知一些端倪。”謝瑍看著周圍的眾人,緩緩道:“戟的使用比矛、戈更加複雜,而且因為有兩側橫支月刃,除了挑、刺、撻、圈、攔、點、撥等矛法以外,可削,劈,鉤,衝鏟,回砍,橫刺,斜勒,橫砍,截割,釘壁,翻刺等,兼有刀矛戈斧鉞之功,如無重戟,則威力遽減。故第一要處為身具大力,惟大力方能使得。其二,須有內力或者說先天之氣。”

  “何為內力或者先天之氣?”毛秋晴率先開口道。

  “人們常說,力氣或者氣力,都有一個氣字。”謝瑍道:“但氣和力並非一物。我們的肉身具有的稱為力,這個人人都有,惟大小不同;修道之人通過修煉而在體內產生的氣,稱為內氣。內氣圓轉,通任督、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隱脈後,全身通透如未生之嬰兒,內氣液化,稱為內力或者先天之氣。”

  “如此說來,都督竟然已達先天?”薑鬆驚道。

  “子明機緣巧合,實屬僥幸。”謝瑍道。

  “僥幸?吾以為天下之大,人何止千萬,獨鍾都督?故僥幸之不可竟信也。”薑鬆道:“吾寧信乃都督仁心之福報。薑氏五百年未明之秘,都督既得則明言相告,可見都督乃磊落之君子,胸襟之大,非我等可比。薑某代薑家謝過都督!”說著,薑鬆秉手躬身施禮。

  “前輩使不得。”謝瑍道:“我炎黃子孫,曆經戰火,佚失的瑰寶太多了。即使我們不能將祖宗創造的東西發揚光大,至少也要把祖宗的東西傳承下去啊。無論器物還是文化,都需要我們代代相傳,方不致斷絕。會的人越多,傳播則越廣,則更不容易失傳,我們的民族就越強大。隻有一代代傳承不息,一代代奮發自強,才能更進一步。我們的國術才能發揚光大。”

  “都督之言,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薑鬆抱拳道:“薑某回去定稟明族長,廣收門徒,弘揚我國術,強健我黎民。”

  “前輩所言甚善,子明以為,俟戰亂平息,可以成立國術館,集百家之術,傳諸子之言,以教萬民。”謝瑍笑道。

  “都督遠見,非我等所比。”薑鬆道:“既然都督已掌此術,我等即刻返回薑家,將都督之言稟告族老。”

  “兩位前輩,子明還欲多多請教,何以如此著急離去?”謝瑍道:“況天氣炎熱,路途尚遠,不若俟天氣涼爽再走。”

  “多謝都督相留。”薑鬆道:“都督天縱之才,我等已教無所教。二百多裏路,老朽這把老骨頭還承受的起,這點熱就更不在話下了。”說著兩人抱拳告辭。

  “子明恭送兩位前輩。”謝瑍帶領諸人送出營外,直到兩位老人的馬看不見了,這才回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