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孝武帝明旨太極殿,謝子明發兵勇士城(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294
  第八十二章孝武帝明旨太極殿,謝子明發兵勇士城(1)

  建康,清暑殿。

  孝武帝接到了謝瑍收複長安的奏本。

  薑常侍在一邊也看得清清楚楚。

  “哈哈哈……”孝武帝帶著酒意的笑,充溢著無邊的暢快和得意。

  孝武帝知道,薑常侍更很清楚,謝瑍二月底三月初出關,至此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揮師西進,策馬草原,越黃河,穿沙地,劉衛辰望風而逃,直道徑進,過關拔城,襲取西都長安,一係列的行動,看似簡單,卻顯示了謝瑍胸有成竹的信心。兩人為收複長安而振奮,更為謝子明的大膽和迅猛喝彩,不由得擊掌相慶。

  薑常侍侍奉了數代帝王,唯有孝武帝還像要有點作為。謝瑍請戰前,薑常侍已經對這個成功收回皇權的孝武帝從期望變成了失望。畢竟收回皇權,是司馬氏多年的夙願,作為一個內侍,他是希望皇家有皇家的尊嚴,受製於江東各大世家,絕非幸事。可是孝武帝收回了皇權,卻不能好好使用和經營,反而將權利交給了不懂國事,崇信僧侶的司馬道子。若不是謝瑍橫空出世,讓孝武帝有了複國之念,任用謝瑍帶兵出征,偏安江南一隅的東晉小朝廷,一定會舉步維艱。多虧了謝瑍,不但獲取了孝武帝的認可和喜愛,更一次次用北伐的勝利為自己,同時也為孝武帝正名。正是謝瑍一次次將收複失地的奏報傳回建康,這才讓孝武帝堅定了信心,同時也堵住了罷戰修養生息的悖論。

  “陛下,去歲冬,老奴去幽州,謝子明曾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才能複國。沒想到這才過去了不到十個月,就克複了長安。”薑常侍道:“其中定有玄機,估計是有什麽意外情況,亦或者謝子明想到了什麽好的法子也未可知。”

  “老薑,不管謝子明用什麽法子,收複國土就是好樣的。”孝武帝到底還是年輕人,聽到這樣的好消息,難免喜形於色:“這回看看那些老頑固還有什麽說的。太後也該不幫道子弟說話了吧。”

  “陛下,請恕老奴直言。”薑常侍道:“或許恰恰相反的,太後和會稽王會更加變本加厲地勸陛下終止北伐,收回謝瑍軍權。因為他們會覺得謝瑍父子複國之功太大,朝廷內外惟知謝家,不知陛下。所謂尾大不掉,擔心無法控製謝氏。自古以來臣下功高,確非大善。”

  “老薑,難道你也如此想嗎?”孝武帝蹙眉道。

  “陛下知道謝子明無意官場,老奴也知道。”薑常侍趕緊奏道:“可是滿朝文武知道的能有幾人歟?會稽王及其屬下,常以謝氏威脅論,自然故作不知,不會承認謝瑍無意官場。所以讓朝臣們都知道此事,對於陛下複國之舉,大有裨益。陛下如若對此大加褒獎,對於那些爭權奪利鬻官買爵之人,更是一種警告,可謂一舉兩得。”

  “薑老倒是越發洞徹朝事了。”孝武帝點頭笑道:“如此以來,對謝子明也有好處。不過他父子有此大功,特別是謝子明功勞更甚,朕都不知道該如何賞賜他了。”孝武帝有些感歎,也有些自得地微笑道:“老薑啊,你放心。謝子明無意官爵,朕也不是過河拆橋之糊塗人。朕在位之日,如能收複故地,總算可以告慰先祖了。這都得益於謝子明啊。”

  “陛下既知,謝子明非為官爵,更該堅持複國才是。”薑常侍道:“自長安向西,過了八百裏秦川,進入河西之後,道路將更加難行。謝子明最大的困難就是糧草,還有水。”

  “水?”孝武帝問道:“路上竟然會缺水?”

  “陛下,河西之地,多山嶺溝壑,過了敦煌郡,西域還有頗多沙地。一旦進入沙地,找不到水源,就隻有死路一條。陛下可知,在這條路上餓死渴死的人數不勝數啊。”薑常侍道:“那沙地一望無盡,像沙色的大海,走不出去隻有一死。有一年,老奴在都差點葬身風沙,現在想起來都還後怕。”

  “哦?竟如此險惡?”孝武帝驚道。

  “還不僅僅如此,還有沙盜、馬賊。”薑常侍道:“極西之地,沙地漠漠,人煙稀少,卻有沙盜出沒搶掠來往客商;而水美草肥之草原上,異族缺少教化,本素蠻橫,豈無馬賊橫行。那都是些殺人不眨眼的家夥,每個人手上都不知占了多少性命。”

  “是不是讓謝子明暫停西進呢,我還真怕這小子出事。”孝武帝有些擔心道。

  “陛下,老奴跟你說這個,就是想讓陛下知道,行軍艱苦,收複國土不易,讓陛下千萬不可半途而廢。”薑常侍道:“即使再難,也要支持謝子明收複故土啊。不然如今大好的形勢就會失去。一旦給了對手喘息之機,失去了這樣千載難逢的有利形勢,想收複舊地就更難了。”

  “薑老,這似乎不太像你的口吻。”孝武帝道。

  “陛下明鑒。上次在幽州和謝子明相談,謝子明對老奴說過,做事有兩種做法,萬一選擇不當,就會前功盡棄或者適得其反。其一就是半途而廢;其二是適可未止。作為北伐,怕的就是失去機會。”薑常侍看了看孝武帝的神色,繼續說道:“謝子明嚐言:陛下力主北伐,謝氏竭力,將士用命,機會恰到好處。苻堅新敗,乘勢而為,此其一,趁勝勢;秦國內亂,群雄蜂起,此其二,乘其亂;豪強軍主之輩雖各自立國,然時未為久,根基不牢,此其三,趁未穩;久罹戰亂,民心思安,此其四,順民心。正有此四因,才正合我朝收複失地也。不然謝子明初次用兵之時,為何隻身涉險,獨闖鄴城?現在我們都知道原因了:就是怕一旦遲了,被慕容垂占了鄴城,再取就難了。慕容垂兵強將廣,足智多謀,大有複燕之勢,可不是苻丕首鼠兩端的家夥可比。正如謝子明之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老朽也不知道,那個時候謝子明是如何洞察天下大勢,臨危決斷,絲毫不差的。”

  “謝子明確是國之棟梁之才。”孝武帝被捧得高興了:“真要好好賞賜於他。明日朝堂之上,再做理論。”

  “陛下,還請早傳中書令大人,擬定犒賞文書。”薑常侍道:“如果可能,這次老朽願意為陛下去一趟長安。看看謝子明究竟用了什麽辦法,竟然進軍如此迅速。”

  “薑老言之有理。”孝武帝一麵傳旨王獻之進宮,一麵對薑常侍說道:“隻是往來數千裏,薑老要受累了。”

  “陛下垂憐老朽,死前能看到複國舊觀,老朽寧願為陛下多跑幾趟。”薑常侍趕緊謝道。

  王獻之的身體益發好起來,麵色有了紅潤的光澤。公主因為有了五個多月的身孕,豐腴了很多。兩個人正在陪著女兒玩耍。看得出來,這會兒公主比起以前裝“幸福”的模樣,貨真價實的幸福了許多。她知道這一切來自那個遠在千裏之外,轉戰南北的小男人。

  “大人,宮裏來人了。”這時候管家謝福來報。

  “哦?什麽人?何事?”王獻之問道。

  “兩個公公,讓你即刻進宮。”

  “知道了,你去吧。”王獻之讓謝福退下,自己和公主打個招呼,又逗了一下女兒王神愛,才施施然出了門。

  甲午癸醜(太元十一年五月十二),建康,陰雨。

  大晉皇宮,太極殿。

  一個太監正在宣讀謝瑍收複長安的奏報。殿下眾臣都麵露喜色,收複長安可是西都,意義非同小可。特別是那些老臣,個個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孝武帝之意是想讓他們支持一下謝瑍的,沒想到卻引來一場痛哭。當然孝武帝也明白,這是真情流露,責備不得。

  “陛下,長安克服,關中收複在即,北伐大功告成。”司馬道子首先開口道:“然我朝自淝水之始,連年征戰,勞民傷財,臣弟以為當停戰撫民,休養生息,以利來年再戰。”道子不說退兵,還說來年再戰,看來有了進步。要不是薑常侍早有預料,還真怕孝武帝變卦。

  “臣啟陛下,會稽王之言大謬。”徐邈從朝板中跨出,上前一步道:“王師大勝,正宜乘勢綏靖河東,揮師西域,複國舊光。豈有勞師千裏,未獲全勝而返者?陛下,王爺身為皇族宗室,不以國事為重,竟因一己之私憤而罔顧天下,臣請陛下明斷。”

  “臣附議!”,徐邈話音剛落,王獻之就出列施禮道。

  一個領頭出來附議的,那些老臣也回過勁來了,一起跪倒。

  “臣等附議!”

  孝武帝等的就是這個,坐在龍椅之上,微微頷首。

  “宣旨。”孝武帝一揮手道。

  “諾!”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詔曰:夫君子慎獨行之德,良將勝非戰之善。非君子無以相托,無良將豈能安邦。謝氏子明,忠貞體國,受命於外,呈安於內者,克複故國舊地也。自去歲至今,八月有餘,人未卸甲,馬未歇鞍。穿山陘,過塞關,渡大河,越沙地,策馬直道,徑取長安。收故地而安百姓,振民心而揚國威,朕心甚慰。特擢進侍中,車騎大將軍,假節都督江北諸軍事,兼領幽並雍涼刺史。望卿上體天心,下安黎民,早完複國大業,以洽朕意。

  丙戌甲午丙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