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子明有暇兵進秦州,洮水未竟獨走姚萇(1)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5      字數:3354
  第七十七章子明有暇兵進秦州,洮水未竟獨走姚萇(1)

  卻說慕容垂眼見誘敵無功,姚興又得了修繕城池之隙,暗自苦惱。卻不知,新平城內也正在正在進行著兩派的紛爭。一方見晉軍撤圍,想要乘機西走;一方自然是支持姚興固守新平。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棄城一方認為,如不乘機而走,新平孤城,必無幸免。固守方認為,晉軍撤圍本就是詭計,一旦離城,防無可防,必定遭擒。應該說雙方說的都有道理,姚興也明白其實不管如何選擇,都對自己不利。甚至可以說敗是必然的,隻是一個早晚問題。但不戰而降,不是姚興所想。就算是晉軍勢大難敵,就算是謝瑍妙算無遺,作為一國少主,不戰而降不單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態度。

  吵到最後,各不相讓,沒有結果。還是姚興拍板:雙方各退一步,如晉軍今夜不圍城,即乘夜色棄城西去,追趕主力與姚萇會合。

  或者有人說了,姚興是傻子嗎?此刻西去,隴東易主,他們遲早還得南下,可是南下又能如何?謝瑍在略陽,扼住東西要道,除非他們翻越隴山(六盤山),這是不現實的。

  姚興肯定不是傻子,但他現在既沒有各方消息,也沒有聯絡手段,更沒有硬抗的戰力。他的選擇實在是無奈之舉。

  而慕容垂撤了圍城,放出大量探馬斥候嚴密注意新平動態,一旦新平有異動立刻報他得知。並嚴令各軍加強警戒,隨時等候軍令,準備出擊。同時,慕容垂派出信使向謝瑍報告最新戰況,並將自己的行動作了詳細報告。

  幽州。

  張垚和馬季在謝瑍大軍出發以後,一麵監察和推廣新政,督促春耕;一麵開始建設城池。因為謝瑍特別強調城市建設要注意環境保護和交通,並將後世的城建理念向他們作了說明,加上有杜昺和顧愷之這樣的高人相助,幽州城的城建方案,可以說是相當的超前。既有古人的智慧,又有現代的氣息。特別是排水、綠化、道路、公共衛生等方麵,讓人耳目一新。

  一邊城建,張垚二人也沒忘記謝瑍臨走時的交代,要求他們五至十年的時間在居庸關修建關隘,並修繕自居庸關向東的古長城。他們第一步就在居庸關修起了關城。

  至於古長城的修繕放在了第二步。東起自山海關的長城,最早是燕趙修造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修繕。現在我們看到的山海關段長城是大都是明朝大將常遇春在此擴建的,一直修到北京,作為明朝都城北京的北麵屏障。

  張馬二人的意思很明顯,先修關城,然後自關城向東或修繕或新建,將古長城連接起來。

  而此刻的劉裕正在跟高韜梳理新政,慕容農已經整軍待發。

  能讓劉裕坐下來督施新政,相當的不容易。最後還謝瑍一句話:若失地盡複,德輿兄何以處?回家養老還是繼續為百姓社稷做一份男兒自己應當做的?新政乃國之本,德輿兄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劉裕能成一國之君,絕非愚笨之輩,本來對謝瑍心存敬慕,經謝瑍教導,即使心中原本不願,也隻能沉下心來。經過若幹天的學習和實踐,劉裕明白了,這新政有時候比征戰更重要。耕者有其田,而且禁止買賣,如有買賣,雙方皆處罰,而且買的處罰十倍之。所有分配的田地,皆在官府備案,而且這個備案是自村、鎮、縣、郡、州層層校驗過,如要修改基本資料,必須自最基本的村鎮開始,層層上報,經過各級主管部門審核無誤方可更改,這就從製度和程序上將兼並土地的可能降到最低。因為百姓有了土地,溫飽問題得以解決,從而使社會安定和繁榮有了可能。而一係列的惠民政策,免費的學堂、看大夫,這都是前所未有的。按大少爺的說法,等以後有了能力,可以蓋高樓,供百姓居住,連水都可以直接到高樓之上,想想都高興。

  劉裕家境貧寒,雖然常以漢皇之後自詡,但那時沒有誰看得起他。能夠得到謝家的提攜,特別是謝瑍對他們無一絲偏見,竭力擢拔,並給他們描繪了一個未來可能的“大同世界”,這讓劉裕非常向往,所以他對新政他是極其讚成的。

  很多寒門士子也和劉裕一樣,更不用說這時的平民百姓了。過去所謂的太平盛世,也不過就是能有口飯吃而已,你指望“人人平等”,那才是癡人說夢呢。

  劉裕學習新政,慕容農也沒閑著。慕容農既比劉裕年長,也比劉裕識文斷字,見多識廣就不用說了,畢竟出自帝王之家。作為皇室貴胄,他對新政的理解比劉裕更深,同時也明白謝瑍的決心多大,或者說謝瑍可能遇到的阻力多大。

  謝都督的新政的確很鼓舞人心,但能夠一絲不苟的執行嗎?就算是能執行,又能有多久?如果謝都督不在位了呢?就算是新政能夠得到貫徹執行,人們不再缺衣少食,那這個世界就真的能天下太平嗎?人心不足,欲壑難填,慕容農有自己的想法,他很想和謝瑍說一下自己的想法。隻是現在不能說,等打完了高句麗再說。

  高句麗占了玄菟和襄平,慕容農還是非常生氣的。因為那裏曾是鮮卑的故鄉。昌黎作為平州治所,是遼東被高句麗侵占,才被迫西遷的。前燕在此建都後,從此才有了龍城之稱。

  東漢時於東北方僅設幽州,漢獻帝時公孫度據遼東,自稱為平州牧。曹魏乃分遼東、昌黎、玄菟、帶方、樂浪五郡為平州,治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市)。不久仍廢入幽州。西晉鹹寧二年十月,循曹魏分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等郡國五置平州。統縣二十六,戶一萬八千一百。治所仍在襄平即今之遼陽。

  “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皩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所謂福得之地也,使陽裕、唐柱等,可營製規模,築龍城,構宮室宗廟改柳城為龍城縣。“第二年,即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皩將都城由棘城遷移到了龍城(遼寧朝陽)。文獻記載:“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龍一白龍見於龍山,皩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之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西去。”曆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黑白二龍現身龍城,正預示著慕容皩也是受命於天,於是在龍山建龍翔佛寺,把新建的宮殿命名為和龍宮。而龍城作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的都城和陪都長達百年之久。龍翔佛寺也成了最早的佛寺之一。

  因為這個原因,慕容農盡心盡力,全力收複襄平是必然的。這也是謝瑍安排慕容農協助劉裕的主要原因,畢竟人都有懷舊之心,何況龍城對慕容氏而言絕非象征意義那麽簡單。

  曆史上的龍城,曾是中原文化、東北亞文化、草原絲綢之路的匯聚之地,其文化價值非常高。中原文化正是通過龍城朝陽向東北及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進行傳播的。不但如此還涉及到中國東北邊疆曆史的主線,事關重大。

  當然今世謝瑍是不會再讓那些讓後世中國人惡心的事情出現了。對於一切有礙華夏的因素,他會早早清除掉的,當然包括這兩個彈丸之地。也許你會說謝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沒錯,就是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並不狹隘,隻要是可教化的良善民族,華夏都可以包容,但對於喂不熟的狼,反咬一口的弑主之流,是絕不姑息的。前世,漢人就是對這些桀驁不馴之輩過於懷柔,過於看重所謂的□□之名,對他們太仁慈了。才使得後世有那麽多的災難,加諸自己身上。

  前些日子,微信上偶然看到一篇東西,作者說自明朝界定中國和朝鮮的國界以鴨綠江為界,不禁搖頭太息。無知不是罪,但將無知之言拿來亂說,還堂而皇之地發表,就不僅僅是謬種流傳了。

  朝鮮之名乃是明□□所賜,這是事實。但這個前提是朝鮮歸附大明,是明之臣子。既然是臣子,哪有什麽國界?直到現在,金太陽那邊還叫囂原高句麗之地說成是他們的祖地,真是笑話。就算現在的平壤,也不過是漢之四郡(玄菟、樂浪、真番、臨屯)之一樂浪郡的治所而已。前文筆者曾說過,高句麗和朝鮮絕不是一個概念。高句麗是古時生活在我國東北方的一個民族,直到漢朝也還隻是大漢玄菟郡內由北方扶餘國的一部分逃往人組成的部落小國;而朝鮮是千年之後朱元璋冊封的由原高句麗、新羅、任那、百濟等遺族在先朝鮮地區的附屬國而已,是明朝的一份子。

  幽州城的謝瓊、甘越和檀道濟這會兒已經入了學堂。雖然謝瑍已經囑咐張垚、馬季二人,對於他們要當做普通人家的子弟一樣對待,但古人的觀念哪有那麽容易改變?好在有劉淑珍這個長嫂管束,三人習文練武,互相促進,倒是相得益彰。加上杜昺這個老頑童,自從有了一絲先天之感,感悟謝瑍的鬆靜自然之道,也不再刻意閉關,而是經常和這三個家夥一起練功。小靈運九個月了,已經開始咿呀學語,不到十個月都要開始學著走路了。杜昺非常喜歡小靈運,經常抱著小靈運玩耍。無意之中,提前開啟了謝靈運和杜昺的緣分。謝瑍北伐結束後,杜昺回歸錢塘,五年後被送往杜昺處再續前緣,此是後話不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