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開師門子明代收徒,離幽州謝瑍識疏漏(下)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4366
  接上回

  這一日,謝瑍在書桌前端坐,記錄一些偶爾冒出的想法,特別是前世的一些記憶。如此筆記,謝瑍已經記了不少。為了安全和保密,當然都是以簡化字寫的,而且都是簡單的說法,還有一些是英文。

  幽州政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跟苻氏兄弟談完,進軍時間又尚早。謝瑍突然有些興意闌珊。

  為了新政的落實,謝瑍刻意延緩的北伐腳步,卻使得他自己覺得時間在一點點的浪費掉。至4月初出兵,還有兩個月,所有的安排已經就緒,他終於坐不住了。

  辛卯丁醜(二月初五),晚餐之後,從書房來到後宅。柳青和嫣紅還沒睡,正在做女紅。看到謝瑍到來,趕緊起身行禮。謝瑍朝她們擺擺手,說道:“時間不早了,早點歇息吧。”二女已知人事,見謝瑍來到臥房,自然明白,立時去了自己房間。

  臥房內,劉淑珍已經帶著小靈運躺下了。聽到動靜,劉淑珍急忙起身。謝瑍進門,一哈腰將劉淑珍抱起來,輕輕放到床榻之上,蓋上被子。

  “天還冷著呢,你何必還要起來。”謝瑍輕聲道。

  “我去給夫君打水……”劉淑珍說著還要起身,謝瑍抬手說道:“我自己來吧,你在被窩裏等我。”說完一笑。劉淑珍頓時羞紅了臉。

  雖然兩人已非初次,可是劉淑珍已然嬌羞萬分,這樣謝瑍感慨不已。

  雲收雨歇。

  在劉淑珍迷迷糊糊地體味中,謝瑍告訴她自己要出門兩天,讓她注意保重身體,照顧好孩子。劉淑珍沒有說話,身子使勁地朝謝瑍懷裏拱了拱……

  春宵一刻值千金。古之人誠不我欺。

  即使再不舍,即使再珍惜,天還是亮了。

  謝瑍想去會一個人,這個人叫姚興。

  但他有些糾結,不知該選哪條路走。

  前世都是飛來飛去,現在想飛是不可能的,可以實現自己徒步的夢想了。但是選走哪條路,難了。因為哪條路都想走走看。

  因為北伐路線的變化,謝瑍想選擇走朔方,為將來的進軍做準備。但他仔細研究卻發現,這條路,路途遙遠且難行,速度太慢,來回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有意外,可能就耽誤了北伐。沒辦法,隻好挑最好走的路。

  謝瑍不知道,這時候幽州城外來了兩個人。這兩個人都是道人打扮,年長的約四十歲,年輕的有二十歲左右。

  聽說來人自稱是杜昺的徒弟,門衛不敢怠慢,趕緊向上通傳。

  杜昺聞聽徒弟來了,屈指一算已經快兩個月了,暗暗點頭。

  謝瑍陪著杜昺在門前迎接來人。但見兩個道人來到跟前,稽首行禮。

  “起來吧。”杜昺淡淡地說道:“敬遠,靈台過來見過謝使君。”

  杜昺指著年紀大的道:“吾徒孫泰,字敬遠;孫陽,字靈台。”

  “貧道見過使君。”孫泰孫陽兩人,秉首施禮。

  “謝子明見過兩位道長。”謝瑍抱拳道:“請兩位府內敘話。”

  謝瑍陪著三個人,到了杜昺靜室,即起身告辭。

  “師尊,此地如此清苦?”孫泰道:“謝子明不敬師尊,師尊何不回轉餘杭?”

  “你何時見過謝子明不尊為師了?”杜昺淡淡言道。

  “此處如此簡陋,就是明證。”孫泰脫口道。

  “修道之人,自然而然,需要什麽豪奢麽?”杜昺有些冷意。

  “師尊,弟子……”孫泰嚇得跪倒在地。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謝子明的意思你不明白。”杜昺道:“在此月餘,為師得謝子明之助,已初窺先天門徑,此恩非小。我已將道法傳之。”

  “啊?”孫泰一驚:“師尊千萬不要一時感激,將道法傳於非人啊。”

  “敬遠,你想多了。”杜昺道:“謝子明誌在匡扶天下,他的境界遠高於為師。為師走得急,沒來得及細說。當日匆匆北上,就是因為從謝子明的信中,察覺到了一縷先天氣機。到幽州一見,果然此子早已步入先天,乃修道之奇才。我雖然傳他道法,也隻是結緣而已,他本人另有仙師所傳。你們明白嗎?”

  “啊?”孫泰更加吃驚:“如此年輕的先天?”

  “就是如此年輕。”杜昺道:“為師已算定我道門將來有難,非此子不能解也,故此結下此緣。並答應做他道門的護法長老。你隨我二十餘年,略有小成,不過後天中期而已,離先天之境,相距甚遠。為師達後天頂峰二十餘年,今日方得一點突破之機啊。”

  “師尊,竟然做了他的護法長老?”孫泰更加驚奇。

  “同為道門一脈,原應相互幫襯。”杜昺道:“有此一節,將來受其庇護,方才理所當然。現在謝子明主持北伐,你們有願意跟隨他的,我倒可以幫你們一把。”

  “謝子明出身豪門,怎肯將我們這些人看在眼中?”孫泰道。

  “謝子明非常之人,焉能等閑視之。”杜昺道:“此來可是有什麽事情嗎?”

  “並無要事,隻是弟子掛念師傅。”孫泰道。

  “那就在此地看看。”杜昺道:“也許你會改變看法。”

  不說杜昺師徒敘話,且說謝瑍動了出行之念,自然要做些安排。

  謝瑍將劉穆之找來,兩個人在書房內談了很久。

  沒人知道他們談了什麽,隻知道第二日謝瑍在中軍大帳升帳。

  然後謝瑍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這一天是二月初九(辛巳)。

  晚雨幾許潤,早春二月初。

  綠意遙看似,草色近卻無。

  初春的幽燕,蕭條依然,枝條還沒有搖曳春的消息。

  南去的官道上,三匹馬在疾馳。

  “少爺,前麵就是高陽,我們去打個尖再走吧。”一個管家模樣的人說道。

  “也好,正好看看新政有什麽氣象。”年輕人說道:“瓊弟,當心點。”。

  “是,大哥。”少年脆生生的聲音答道。

  三個人來到城門,收到了嚴格檢查,好在謝瑍早有準備,得以順利進城。雖然才過去了幾個月,城內的生氣明顯增多,現在春耕剛剛開始,街上行人不算很多,三人進了一家客棧。

  店小二殷勤地打著招呼,謝瑍要了兩個菜,一個湯,和店小二攀談著。

  “小二哥,家裏不忙嗎?怎麽有空在店裏打工啊。”謝瑍問道。

  “客官有所不知,小人家中最小,除了父母,有兩位兄長,還有嫂嫂,用不上我這個半大人。”小二口齒伶俐道。

  “哦,家裏有多少田地?”謝瑍問道。

  “每人十畝永業田,我家十一口人,一共一百一十畝。”小二如數家珍道。

  “可夠吃的嗎?”謝瑍問道。

  “說不準啊,看收成吧。我覺得不夠。”小二道。

  “為什麽不夠呢?”謝瑍問道。

  “一畝地也就能收百十來斤,萬斤多糧食除了交稅,大概還剩八千多斤。一個人一天最少要2斤糧食,全家一天就是20多斤,每月600斤,十二個月就是7200斤,根本剩不了多少。若要糶糧換點東西,可能還不夠呢。要是遇上年成不好,就難說了。”小二很清楚農事,說起來頭頭是道。

  “畝產太低了吧。”謝瑍心想:“後世最少也有畝產七八百斤,好的年景能過千,所以才有後來的噸糧縣。”

  “小二哥,我怎麽覺得產量太低了呢?”謝瑍道:“多了不敢說,三五百斤應該沒問題吧?再少還能少於200斤?”。

  “客官,你可別說,我還是往多處說的。”小二道:“有些地一畝地能打幾十斤就不錯了。”

  “小哥,是不是種子不好?還是地茬不好,或者是播種灌溉之類的管理沒跟上?”謝瑍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這關係到新政的成敗。因為他當時的計劃是按照畝產200-300斤算的,沒想到畝產連200都不到。

  “喲,沒想到,客官還是行家。”小二上下打量著謝瑍道:“您可不像是下地幹活的主,家裏地不少吧?”

  “家境還好。”謝瑍笑道:“小二哥,幫我辦件事。去給我找紙筆來,我有用。”

  “好嘞,客官稍候。”小二麻利的走了。

  “大少爺,您這是?”薑孝問道。

  “我得給道和兄寫封信,有關耕種的,非常重要。”謝瑍道。

  正說著,小二拿來了筆墨紙硯,掌櫃的也跟著過來了,向謝瑍施禮。

  謝瑍一見,趕緊起身還禮,感謝掌櫃的提供文房四寶。

  謝瑍拿起筆,將記憶中冬麥培植方法詳細的寫了幾條:

  道和兄,請將冬麥種植之法傳於黎民:

  一、整地:平整,沒有大的土坷垃。耕地要深,土層要厚。土質結構好;養分全。

  二、整地要求:早整、深耕、疏鬆、細碎、表淨、地平、壟直

  三、施肥:

  人畜糞尿加土混合,曬幹搗碎,耕地前揚撒在地表。

  用河道淤泥將樹葉、草等混合,日久腐爛,即可成肥。用法同上。

  燒火的木灰也可混入土中成肥。用法同上。

  四、種植密度:每畝地的種植苗數約在20萬棵。

  五、選育良種:這個可以比較而得,非一日之功。

  六、幽齊魯徐兗豫晉冀諸州,當在秋分前後為宜。

  七、每畝地種子約18斤;可以采用條播,請墨羽設計播種機械。

  八、田間管理:

  1、出苗-分蘖階段:爭取苗壯苗齊,早分蘖早發根,有利越冬。

  齊苗後追肥一次;分蘖後追肥少許,以免冬前旺長,不抗寒。冬至過後追肥2000斤。注意整個期間要除草。壓麥,防止冬前過旺。有條件的可以防凍。

  2、拔節孕穗階段:早春轉暖。拔節和孕穗分別追肥一次。注意雨多之時清溝排漬,減輕病害;預防倒伏,合理應用水肥,控製旺長;

  3、抽穗階段:約四五十天。合理灌溉,保持水分,手摸有濕感。多雨時注意清溝排漬。防治病蟲害。

  此事請戶曹、田曹、水曹等相關掾史共同落實,教會他們如何做,也可以先請教農把式,進行調查,看看此法可行否。

  謝瑍辛卯辛巳於高陽。

  謝瑍寫完,把信函封好。

  “掌櫃的,麻煩你件事情可好?”謝瑍向掌櫃的說道。

  “客官有事盡管吩咐。”掌櫃的趕緊行禮道。

  “我有一信函需要送往幽州,可能辦到?”謝瑍道。

  “請公子放心,小人常去幽州辦事,熟悉著呢。”掌櫃的道。

  “那就麻煩掌櫃的了,這是一張欠條,持此向收信人收取白銀5兩。”謝瑍又寫了一張欠條。

  “5兩銀子太多了,1兩就足夠了。”掌櫃的急忙推辭道。

  “無妨。”謝瑍道:“請務必三日內送到。謝過閣下。”謝瑍起身相謝。

  謝瑍不知道的是,他隨意寫成的這幾項冬麥種植之法,被三老奉為聖賢之書,言三皇五帝未曾有也。此信後來收於幽州書院,成為農科院的至寶。高祖本紀裏也記錄了此事,甚至千年之後仍然適用。當然這就是謝瑍從前年之後抄來的。而此種植之法推廣後,小麥產量大增,經過數年培育選種,至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不過□□年的時間,小麥的產量就達到了五六百斤,加上甘薯、水稻等糧食作物,不但解決了吃飯問題,國庫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不但如此,因為杜昺研出了天花疫苗,加上大力推廣的中醫藥學,使人口成活率大大提高。不到十年間,北方人口(包含少數民族)就翻了兩番。這個時候,謝瑍雖然隱居,但他的名聲卻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在民間上升到了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小麥人稱“謝麥”,“甘薯”亦稱“謝薯”,至於謝瑍那些構想造成的器物,如曲轅犁、水車、紡機,橡膠輪胎,軸承、滑輪……等一大批技術高低不等的器械都成了人們必用之物,更不用說謝瑍書寫的“三字經”、“千字文”和“國學韻律啟蒙”等一大批讀物,簡直讓他上升了“神”的高度。

  這也是謝瑍歸隱的一個原因。“功高震主”而不“急流勇退”,那就危險了。

  這正是:數句閑談知疏漏,千言寫書致燕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