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開師門子明代收徒,離幽州謝瑍識疏漏(上)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3304
  第五十二章開師門子明代收徒,離幽州謝瑍識疏漏

  春耕節剛過了沒幾天。

  一夜春雨,悄無聲息的降臨到了華北大地。

  謝瑍愜意地走在潮濕的晨風裏,或許是這份雨絲的緣故,謝瑍忽然覺得遠處山頭有了些許若隱若現的春意。

  雨絲如織,飄灑悠然,如豎起了一張張薄紗組成的立體幕簾,重重疊疊的透明簾幕。微雨的初春,曾撩動過多少文人墨客的靈感,曾感動過多少農人的心扉。詩人們讚的是景色秀美,農人喜悅的是風調雨順。

  淅瀝的春雨,像催生婆,用不了多久,柳綠桃紅的春色就不再是江南的專利了。

  謝瓊終於出門了,這是四十多天以來,他第一次出門。

  謝瑍命人將他的一切應用之物,全部燒掉,那個房屋暫時封閉,閑置起來。

  謝瓊的臉上留下了一些不太明顯的痕跡,雖然杜昺道長已經竭盡全力,但也無法避免。謝瓊並不在意,呼吸著院子裏的空氣,他高興地像個孩子,其實他就是個孩子。

  他不由自主地就開始練起拳來。也許是這些天謝瑍的言傳身教,也許是他心情放鬆,他竟然進入了難得的悟道狀態。所有的動作自然而然,根本就沒什麽固定的招式,順其自然的施展出來。

  謝瑍和杜昺在一旁相視頷首,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甘越和檀道濟這會兒看著謝瓊的樣子,那就臉色不好看了。這些天他們可是沒少纏著謝瑍教他們,沒想到竟然不如一個病了一個多月的人練得更更好。

  看著他們的樣子,謝瑍忽然想起了劉道規。這個小子轉眼去了上黨就是四個多月了,也是該給他們拜師了。

  太元十一年二月初六

  辛卯戊寅,晴。

  謝瑍後院,正堂。

  香案已經擺好,供桌後上方,懸掛一副人物畫。

  畫中之人,峨冠博帶,麵色從容,肋下佩劍,掌握書策。

  下麵寫的是:張祖師三豐像

  正中座椅之上,是張祖師牌位:清虛元妙真君武當張君寶之位

  謝瑍於一旁另設一椅,坐於其上,代師收徒。以入門先後次序:

  前排是:謝瓊、張虎(留位)、劉裕、太史庸

  後排是:鄭密、劉道規(留位)甘越、檀道濟、桓玄

  特別邀請杜昺道長、墨羽作為司儀,兩廂觀禮。

  劉穆之、劉牢之以及廣陵來的舊屬;幽州三老,崔盧李三家代表;薑孝和在薊的數位遊俠,慕容家的代表慕容農、慕容和,一起參加這次拜師觀禮。

  桓玄聞謝瑍代師收徒,長跪於謝瑍門外一夜,懇請收錄門下。不得不說,桓玄的確是個人才,當斷即斷。數月功夫,認定跟著謝瑍必成大器,以公爵之尊,屈身投拜,不可謂不識人也。雖然謝瑍知道桓玄此人,前世的曆史上,不但是個權臣,還篡位成功。但謝瑍並不認為他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也能胡來。而且桓玄現在還小,可塑性大,隻要沒有掌握朝廷絕大的勢力,桓玄並不可怕。

  謝瑍感其誠意,乃答應其入門。此次共收九人,也就是後世的道門九君。

  眾人按照座次跪倒,謝瑍起身宣讀門派名號及門規:

  大道本無數,教化自流芳。

  太極傳天下,名號稱武當。

  祖師:清虛元妙真君張君寶,號三豐。

  武當門規:

  入我道門,弟子須記:

  清淨守心,勿動戾氣。

  尊長愛幼,莫失孝儀。

  同門兄弟,互助互持。

  懲奸除惡,淡薄名利。

  行廉知恥,遵法守紀。

  本心不易,見賢思齊。

  胸懷天下,忠貞無私。

  為國為民,成仁取義。

  武當弟子,此身永誌。

  若違此規,天地共棄。

  謝瑍讀完,來到最前排跪下。

  “祖師在上,弟子謝瑍,叩見仙師。”說罷大禮參拜,三叩首。身後諸人皆隨叩首。

  “弟子代師收徒,廣大道門,特此稟告,祈祖師佑我道門。”謝瑍說罷又是三叩首。

  “弟子德薄,若有譖越,願受天罰。”謝瑍說完,再次叩首三次。

  杜昺道長看謝瑍施禮已畢,喊道:“禮成。請謝瑍謝子明入座受代師之禮。”

  墨羽接過謝瑍讀過的門規,:“請拜師弟子,跟我誦讀門規。”

  入我道門,弟子須記:

  清淨守心,勿動戾氣。

  尊長愛幼,莫失孝儀。

  同門兄弟,互助互持。

  懲奸除惡,淡薄名利。

  行廉知恥,遵法守紀。

  本心不易,見賢思齊。

  胸懷天下,忠貞無私。

  為國為民,成仁取義。

  武當弟子,此身永誌。

  若違此規,天地共棄。

  眾人逐字逐句跟誦完畢。

  杜昺道長一旁喊道:“拜師禮成,請起身。”

  眾人起身,向杜昺和墨羽秉首相謝。

  然後對謝瑍抱拳施禮:“拜見師兄!”

  “諸位師弟,好自修行,莫忘門規。”謝瑍抱拳道。

  “道長,謝瑍請道長為我武當客座長老,不知道長可肯屈駕。”

  “武當此後定成道門肱骨,老道忝作長老,與有榮焉。”杜昺慨然應允。

  “見過杜長老。”眾人一起向杜昺抱拳施禮。

  “沒想到我杜某會有如此際遇。”杜昺道:“貧道多謝郎君看重。”

  “天下道門是一家,道長客氣了。”謝瑍抱拳道:“道門之術,還望長老不吝賜教才是”。

  “好一個謝子明,原來在此等我呢。”杜昺笑道:“放心吧。如有可造之材,貧道一定好好培養。”

  “大少爺,今日即是我門首次開典收徒,大少爺是否來一段,以彰我門文治武功?”薑孝抱拳施禮道。

  “大善!貧道支持此議。”杜昺突然像個老頑童似的,唯恐天下不亂道。

  “也好。”謝瑍看著一雙雙期待的眼睛,同意這個提議。接著謝瑍向謝禎一揮手,謝禎一會兒呈上一個托盤,盤內有兩本冊子。

  “諸位,這是在下閑暇編寫的啟蒙讀物,作為門下弟子的必讀之物。”謝瑍道:“這一本名為《三字經》,這一本名為《千字文》。大家看看一看。”

  這些武將俠客們的雖然對文的東西不怎麽感冒,但是看到那些家夥一個個兩眼放光,知道是好東西,也都湊著看起來。特別是崔盧李這樣的詩書傳家的世家,那一看就知道這兩本冊子非同小可,可以傳家,可以示兒,謝瑍就這樣沒有絲毫要求的拿了出來,他們對這個年輕的刺史大人,油然而生一種心底的敬意。

  杜昺雖然早有準備,還是對此大加讚賞。眾人看完都露出一種異樣的光。謝瑍笑道:“我已安排人刻版印製,現在尚未刻完。到時候都可以有的。門下弟子可以免費領取,費用由門派承擔;學齡稚子人手一冊,由各州郡縣鄉學負責,一律免費領取,費用由各府衙承擔。一冊之外的,收工本費。”

  “多謝使君大人!”眾人一起施禮道。

  “文有了,再看看武吧。”杜昺道:“我看咱們去後花園演武場吧”。

  “善!”眾人一聲呼號,同聲稱善。

  演武場。

  師兄弟七人(張虎、劉道規未在)排成一行,站立一側。

  眾人站在另一側,議論紛紛,等著出場之人。

  “諸位稍安勿躁,武之一途,可定國安邦,可健身強魄,貴在所用。還請哪位下場賜教。”謝瑍看著一旁嘰嘰喳喳的人群說道。

  眾人麵麵相覷,無人下場。劉牢之等謝瑍的人當然不會下場,慕容農看無人說話,便道:“我弟慕容和,年二十有四,頗有勇名。請各位指教一二。”說著,向慕容和示意出戰。

  慕容和雖然不太明白這位從兄的意思,還是出來抱拳施禮。

  話說這就是慕容農的高明之處,既解謝瑍可能的尷尬,又可以顯示慕容家的傳承,一舉兩得。謝瑍也確實因此對慕容農高看了一眼。

  謝瑍這幾個人中,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劉裕、張虎、太史庸,其他的劉道規甘越都還小,鄭密誌不在武道,學武隻是個業餘愛好。

  “讓我來領教慕容將軍的功夫吧。”太史庸率先出馬。

  太史庸長處是力大,幽州這些日子經過謝瑍的傳授,對太極和形意都有所感悟,謝瑍沒想到的是太史庸麵似粗魯,卻是內秀,學東西紮實快捷。

  兩個人對麵站立,施禮已畢,太史庸做了一個三體式。

  劉裕看得津津有味,他練的就是形意母拳,暗自對照了一下,覺得太史庸不亞於自己,心下頗有些不服氣,因為他學得早啊。

  慕容和並不怠慢,上前進攻,卻是簡短實用的招式,一看就知不是花花架子。太史庸更不含糊,憑著自己力大,擰腰轉軸變為橫拳,抵擋住來拳,借著崩拳似箭而出。好家夥,兩拳相對,慕容和竟然退出兩米開外。緊接著,太史庸左右連續崩拳,慕容和連連倒退。太史庸收住步伐,抱拳施禮道:“承讓!”

  就這幾拳,除了慕容和深有體會,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有什麽奧妙。就算是杜昺也沒看出如此簡單的拳勢,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謝瑍微微頷首,太史庸倒是可造之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