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議軍情謝瑍調製,入河朔若風喬裝(下)
作者:淡淡如菊      更新:2020-12-14 04:24      字數:3895
  接上章

  幽州城的整軍和新政都開始的如火如荼。分到土地的城內百姓們,興高采烈,雖然說不準什麽,但畢竟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官府也說了,家有軍人的是軍屬,軍屬可免稅賦。戰場上殉職的官兵,土地可傳三代不變。所以不少的青年可是躍躍欲試的參軍入伍。

  謝瑍找來劉穆之,召集劉裕和劉牢之等北府將領和前衛將軍府的趙印馬能等屬吏,將最近收集的情報向大家做了介紹,征集大家的意見。

  他沒有說自己的想法,想先看看裏麵有沒有可造之材。

  劉裕因為已經得了任務,他本來就不是願意多動腦子的主,自然是不說什麽,其他人看著謝瑍邊說邊畫的草圖,都開始沉思起來。謝瑍也不出聲,饒有興趣的看著他的這些將領和下屬。

  劉穆之剛要開口,謝瑍對他眨了眨眼睛,他又把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也開始注目這些所謂的精英。

  最後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漢子起身施禮道:“末將魏平,見過將軍。”魏平抱拳施禮道:“末將請問將軍所欲者何?”

  謝瑍笑了,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

  不知道目標,當然也可以發揮;但知道目標了,才能更有針對性。

  “某所欲者,目標有二:幽州作為東北方之戰略中心,它的目標是沿長城一線布防,西起廣寧上穀秦漢長城,一路向東直到高句麗之地。以北的地方先不管,先保證此防線固若金湯,之後方可由此出擊,擴土開疆,此其一。另一個目標是,收複三晉、長安、西域,還加上個朔方。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所謂一人智短,眾人智長嘛。”謝瑍將目標詳細的做了說明。

  “末將以為,幽州之地,派一上將,輔以民事官員即可。”還是剛才那個漢子:“至於第二個目標,末將以為還是先定出一個先後次序,再作部署為妥。”謝瑍暗暗點頭,可算找到一個肯動腦子的了。

  “那就議一下,定出個先後次序吧。”謝瑍淡淡說道。

  經過一番討論,還別說,最後真的拿出了一個讓謝瑍不得不暗歎的順序。因為此前謝瑍曾經想過這個順序,主要是考慮到橫渡黃河,還要衝破數萬騎兵的包圍,損失會加大,這是其一。這樣進軍,推進速度會很快,不利於新政鋪開,此其二。所以否定了。

  商量的結果是:首先,大軍直接出居庸關,向北再向西,直接拿下朔方,然後沿著秦直道,直下鹹陽。至於三晉之地,可以分兵,一路西向走井陘,一路南下過潼關,最後在長安會師。

  這樣如果沒有攻堅圍城戰役的話,可能隻要三四個月就能達到目的地。要是攻城就麻煩了,好再現在的攻城器械很淩厲,聽張虎說的樣子,也到不至於太擔心。但這樣的話,對新政的鞏固相當不利,這才是謝瑍一直穩紮穩打,不那麽著急的原因。

  想到這裏,謝瑍開口道:“諸位,聽我一言。”

  “我剛才介紹情況之時,少說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關係著我們北伐的成功與否,所以很重要。”謝瑍說道:“這就是,打到哪裏,新政要施行到哪裏。如果軍事行動太快,我們根本就沒有時間推行新政,那麽後方就不穩定,這對我們而言非常不利。而我們現在又缺少熟悉新政的官員,隻能我們自己收複城池以後進行培養和培訓,所以時間不夠用。”

  “大家的意見很不錯,鑒於剛才的情況,我們得加大新政培訓力度。”謝瑍笑道:“諸位,各位可能要辛苦了。”

  “願遵都督之命。”眾人一起抱拳道。

  “一、軍中配備文職將官,以解決政事為主,協助主將做好戰事參謀。這個文職將官,不是普通的文職官員,他要非常的了解朝廷和國家的各種政策,是內政的好手。平時我們稱將為武將,此文職我們稱之為政將,意謂政事主將。戰時軍事武將為主;政事管理,政將為主。兩者分工有異,並無主次,相輔相成。若有意見不統一者,可以召集類似我們這樣的各部會議表決。主旨是:少數服從多數。”

  “二、都督將軍府成立參謀部,以製定軍事行動計劃。各軍根據計劃執行即可。關於參謀的設置,以後再作詳細說明。”

  “三、借著整訓,時間充足,對軍製進行重新規定。伍長,作為基本劃分不再變化;什長改稱排長,排長之上依次為: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最高指揮官為司令,也可以成為都督。各長之間四四進製,即四伍為一排,四排為一連,四連為一營,以此類推。各單位成立各部,設各長一名(連及以上設政將一名),副長一名;師及以上,副長兩名。各部由以下人員組成:伍、排因人數較少,不設部。連部由連長、連政將、副連長、通訊員、衛生員,警衛員兩名組成;營部由營長、營政將、副營長、通訊員、衛生員,警衛員兩名組成;團部由團長、團政將、團參謀長、副團長、參謀兩名,通訊伍,衛生隊,警衛隊,特務對組成,並成立輜重連;旅部由旅長、旅政將、旅參謀長、副旅長、參謀三名、通訊排,衛生排,警衛排,特務排組成,並設立輜重營;師部由師長、師政將、師參謀長、副師長兩名、參謀處,軍情處,通訊連,衛生院,警衛連,特務連組成,並設立輜重團;軍部由軍長、軍政將、軍參謀長、副軍長兩名、參謀處、軍情處,通訊營,警衛營,特務營,軍醫院組成,並成立輜重處;司令部(都督府)司令、政將、參謀長各一名,副司令(副都督)3名,參謀部,軍情處,通訊處,警衛團,特務團,衛生員兩名組成,成立輜重司。每一單位,都督或者司令由朝廷任命,各軍師旅司團由司令部任命,團以下由團部考核上報師部批準即可。此九級之中,下級服從上級,這是原則。分工級別雖不同,但重要程度等同。並非級別高者高貴,級別低著低賤。切記:我們的軍隊,隻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謝瑍停下了長篇大論,眾人都聽愣了。

  “都督,那麽朝廷的建製和封賞怎麽論?以哪個為準?”還是那個漢子開口問道。

  “朝廷的封賞,還是按照朝廷的封賞不變。”謝瑍道,“這個改製隻是為了更好的管理軍隊。譬如一個團有四個營,這四個營可分別稱為一、二、三、四營,全稱某團某營,一目了然;如果因為立功授於了英雄稱號,就可稱作英雄營等等。現在大家就此提出問題,我們先解決此問題,即可回去行動起來。但不能影響訓練。至於政將,我的意思是各軍自己推薦人,進入劉主簿的培訓班進行培訓新政,考核合格的就任政將,不合格的,還回原地。那缺少的政將就由府衙安排配需合格的進入軍中參政。”

  於是,一場新的忙碌開始了。

  謝瑍回到內宅,有些疲憊,但心情還是相當不錯。

  經過兩天苦口婆心的講解,總算將所有的事情交代下去了。以後自己安排起來也就方便多了。

  最後謝瑍找來了那位最先問話的漢子魏平。魏平,字普高,丹陽人。謝安衛將軍府的兩位侍郎中的一位。謝安回建康後,他因對朝事失望,直接辭官回了丹陽老家。他是謝瑍奪取鄴城後才得到的消息,隨著大隊趕到冀州。這是第一次參加謝瑍召集的由謝瑍自有人員和前北府、衛將軍府將領組成人員的會議。這些人以後就都歸入謝瑍自有將領了。

  兩人見禮已畢,謝瑍看著這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麵如重棗,三縷長髯,一雙鳳目,兩條長眉。謝瑍暗暗點頭,果然有些英雄氣象。這不由得謝瑍想起一位被冤死的魏姓三國名將魏文長。收拾心情,謝瑍乃問道:“子明觀閣下慮事條理,法度儼然,有意入將軍府參謀部否?”

  “末將謹遵都督之命。”魏平趕緊抱拳施禮。

  “參謀部目前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劉穆之,一個是你。”謝瑍道:“道和兄最近忙於新政培訓各官員,普高將軍就多受累了。”

  “普高得遇將軍,三生有幸,願效犬馬之勞。”說著單膝跪倒。

  “無須多禮。”謝瑍道:“既入參謀部,就沒有空閑了。前日商談之事,你早些擬定一個作戰計劃,注意的是,如果先取朔方,莫要讓拓跋珪得了便宜,或者先將拓跋珪吃掉抑或趕跑。而且東線的防線也將隨之進行調整。給你七日時間,可以嗎?”

  “都督放心,末將必竭盡全力。如無他事,末將告辭!”說罷秉首施禮。

  “你去忙吧。有事盡可找我。”謝瑍向魏平抱拳還禮。

  謝瑍忙著軍製改革之時,張虎已進入了朔方。

  因為黃河尚未解凍,張虎跟慕容垂商議,派了十幾路人馬,帶足食品,四處尋覓渡河地點。可惜的是,東岸百裏內根本就沒有渡口,哪怕是小渡口也沒有。

  這真是計劃不如變化快,而謝瑍順便捎去的話,真的成了進軍必須。張虎和慕容垂當然不知道,幽州的行軍計劃已經定了下來。他們探得朔方的消息,成了首重的一環。

  因為沒有結果,軍人的責任和榮譽感,讓張虎很鬱悶。這一日,張虎在大帳向慕容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慕容將軍,渡河之處十數日探察無果,末將有個想法,不知當講與否?”

  “張將軍何出此言,都是為了完成都督的任務。”慕容垂自然知道張虎是謝瑍愛將,而且有同門之誼,私人關係相當好。慕容垂邊說邊笑道:“但說無妨,老朽洗耳恭聽。”

  “將軍,既然找不到合適的渡河地點,我們不如挑選精銳,趁河水未解凍,預先過河,喬裝混入朔方城。”張虎雙眸放光,顯然已經考慮了很久:“待都督攻城之時,作為內應。”

  “張將軍此計甚好。”慕容垂點點頭道:“隻是我們沒有都督的的將令,也不知都督的作戰計劃,行軍路線,何時進兵,何時渡河都不知道。喬裝潛伏要到什麽時候?”

  “將軍所言甚是,若風考慮不周。”張虎抱拳道:“既然如此,我們喬裝去朔方探察一番,摸摸敵情也好。”

  “將軍此言甚是。”慕容垂點點頭,“我看就挑一隊精銳過河吧。”“謹遵將軍之命。”張虎立正敬禮道:“末將願帶隊前往。”

  慕容垂沉吟了一下,覺得此行有些危險,張虎身為將軍,一旦有意外,他沒法和謝瑍交待。但張虎力爭,慕容垂考慮再三,終於同意張虎的請求。慕容垂戎馬一生,見過太多的鮮血,生死早就看淡了。再說了戰爭本來就很殘酷,以最小的犧牲,獲取最大的利益,這是常理。再說了,少數民族雖然示意教化,但卻是最佩服勇武之人。張虎的行為,無疑是被慕容垂認可的。

  這正是:河朔欲渡潛張虎,軍製才改現高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