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八八六經典
作者:一塊紅磚頭      更新:2021-04-05 07:03      字數:4319
  我可是見識過現代戰爭中製空權有多麽的重要的,沒有製空權,地麵和海上部隊就隻能挨打。

  想打對方?不好意思,人家不一定會給你機會!

  至少在戰略導彈部隊實戰之前,空軍的打擊距離是最遠的,現在就可以對幾十上百公裏外的目標發動攻擊。

  等十幾二十年後,航空技術進一步發展,數百上千公裏的距離一兩個小時就能到達,麵對空中威脅地麵和海上力量是跑也跑不了的。

  雖然崔凡克聯邦航空兵部隊比哈蘭之戰時進步了不少,但實力上還是與第一和第二航空兵聯邦相去甚遠。

  首先在硬件條件上,戰鬥機靠後座機槍手戰鬥這種蹩腳設計雖然被拋棄了,可戰機整體性能提升了嗎?顯然沒有。

  崔凡克聯邦軍沒有像法裏西聯邦那樣選擇將機槍固定到上翼的那種設計,而是將其固定到了飛行員前方。

  可發動機和螺旋漿是在整架飛機最前方的,飛機飛行時螺旋漿高速轉動,子彈射擊無法保證不打到螺旋漿。

  這個時代的飛機螺旋漿還都是木質的,隻有西拉王國最新式的飛機采用了輕質金屬螺旋漿,最那也經不住航空機槍子彈的打擊啊。

  西拉王國戰機機槍子彈不會打中螺旋漿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射擊協調器,這東西可以在螺旋將處於特定角度時阻擊擊發,以保證子彈不會擊中高速轉動的螺旋漿。

  話說這玩意還是我主導設計的,雖然隻畫了個草圖就丟給設計院了,可這東西製造出來之後真的解決了大問題。

  霍達都達爾帝國為了這個東西還付出了代價呢,真真的花了錢買的專利。

  話說回來,做為敵對國的崔凡克聯邦雖然不用考慮專利的問題,可他們是真沒有射擊協調器,所以為了防止木質螺旋將被子彈打爛,隻好在螺旋漿上包上一層鐵皮,而且還不能太薄。

  效果算是起到了,可飛機因此損失的性能就一言難盡了,包了鐵皮的螺旋槳不但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對本就動力不足的發動機也是個嚴重的負擔。

  不過我感覺最可悲的還是飛行員,你想過沒有,如果你是飛行員,駕駛飛機與敵機作戰的時候,對著敵機一通掃射,子彈會在距離你一米多遠的地方打出一溜火花,子彈還很有可能彈到自己的方向……

  因此不用說,崔凡克聯邦軍的戰鬥機部隊被西拉王國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修理得很慘,除了一些技術高超,心理素質過硬的飛行員得以死裏逃生之外,多數都被擊落了。

  不過崔凡克聯邦軍的航空兵倒也不是一點戰績也沒取得,一些崔凡克聯邦軍戰鬥機飛行員冒死在被擊落前奮力攻擊西拉王國陸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編隊,並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這個是真的沒辦法,轟炸機就算扔掉了炸彈,其速度和靈活性也是不及戰鬥機的,後座機槍手所能保護區域也是有限的,如果敵機從後半球下方仰攻,現在的轟炸機還真的沒有什麽好辦法。

  所以產生一些損失也是在所難免,好在有降落傘,隻要飛行員沒被當場擊殺,飛行員們倒是有機會逃命的。

  把情報放到了桌子上,我拿起火腿肉塞進嘴裏,然後再喝了一口牛奶後來到了掛在牆上的地圖前。

  現在威斯的崔凡克聯邦軍主力已經被擊潰,崔凡克聯邦首都凡爾納就在眼前。攻取凡爾納很有可能會迫使崔凡克聯邦投降,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大。

  可我也清醒的意識到這其中的難度不低,雖然威斯的敵軍主力裝甲師已經被驅散,可並沒有被消滅。

  根據戰場統計結果,崔凡克聯邦軍裝甲部隊至少還保留著一個裝甲師的裝備,這還不包括可能進行的補充。

  而且威斯周圍的十三個步兵師的損失也不大,這此部隊如果戰鬥力完整的話肯定不會放任我們攻擊其首都。

  這可是十三個步兵師,人數二十多萬,比西拉王國軍整個西進軍團比也少不了多少人。考慮到沿途各個重點區域的留守力量,這人數比攻擊部隊還要多。

  雖說西拉王國軍的部隊機械化程度高,戰鬥力強,可並不代表控製區域也大。沒有雷達、衛星、無人機技術之前,單純靠非製導武器的話一支部隊能控製的區域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所以這二十多萬部隊要是給西進兵團搞起騷擾,絕對能把人煩死,要是不顧傷亡的直接卡死補給線,還有機會把身處前方的主力部隊給困死呢!

  攻取凡爾納的時候還要分神注意這些部隊我想想也是醉了,必須先拿下威斯,解決這些後顧之憂。

  可是已經領教過西拉王國厲害的崔凡克聯邦軍怎麽會搞不懂這些?吸取教訓之後崔凡克聯邦軍徹底把威斯變成了一座要塞。

  地上地下建築物內,崔凡克聯邦軍建立了立體防禦,普通部隊進入後肯定會遭到重大打擊。

  麵對這種情況西拉王國軍采用了非常穩妥的辦法,就是炮兵全力開火,直接把威斯變得一座廢墟。

  這倒不用有什麽心理負擔,因為在威斯有大戰,大多數市民早就逃離了,現在在威斯市裏都是崔凡克聯邦軍的人。

  因為占有空中優勢,西拉王國軍很快就發起了對威斯市的進攻。最先發起進攻的航空兵部隊重點尋找崔凡克聯邦軍的炮兵部隊,隻有在燃油不足的情況下才會把炸彈投到就近的崔凡克聯邦軍陣地上。

  這下崔凡克聯邦軍的各個炮兵部隊可就再次倒黴了,盡管已經盡量分散布置,就差每門炮都單獨隱藏了,可這依舊無法阻止火炮被不斷的摧毀。

  這當然是因為崔凡克聯邦軍缺乏隱藏的經驗,還指望用欺騙陸上對手的方式來躲避空中搜索。

  對於飛機而言,這些偽裝手段是不足以迷惑飛行員,而且一些偽裝反而暴露了。

  舉個例子,有的火炮用偽裝網偽裝了,可現在可以冬季,你用深綠色的偽裝網是幾個意思?

  當然這種腦子不靈光的畢竟是少數,可單純在地上挖炮位這種手段真的沒有多大的作用。

  相對的,把火炮布置到城區裏反而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建築物的遮擋,高速掠過的飛機還真的不容易發現城市街道裏突然多出來的一兩門火炮。

  而且榴彈炮將燒管堅起來之後在空中會被誤認為是某種設施,從而躲過空中打擊。

  當然你飛機想炸崔凡克聯邦軍也不會放任你炸,防空火力追著飛機的屁股後麵打這種戲碼每天都會上演。

  兩天的時間,威斯城在空襲和炮擊之下已經燃起過幾數起大火,處圍城區更是在炮火的洗禮下變成了一片廢墟。

  想在這樣的廢墟上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是很難的,特別是進攻部隊還有裝甲戰鬥車輛的情況下。

  西拉王國軍進攻的方法還是老套路,炮擊威脅目標,然後步兵伴隨推進,遭遇抵抗之後一炮打過去,然後步兵衝上去群毆。

  可崔凡克聯邦軍拿這套路卻沒有什麽好辦法,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對付裝甲目標手段匱乏這個問題。

  數量有限的新式戰防炮被當寶貝一樣保護起來,安排到了最關鍵的位置,確保能先於西拉王國軍的裝甲戰鬥車輛開火。

  雖然有遙控炸彈、集束手雷和燃燒瓶,但這些武器攻擊距離近,隻能被動的等裝甲目標靠近了才能發起攻擊。

  有一些遙控炸彈因為偽裝不利被提前發現,幾炮過去就引起了爆炸。

  但這最多隻能算是沒有抓住機會,那些隱藏在建築裏等著西拉王國軍靠近之後再攻擊的崔凡克聯邦軍才是真的慘。

  他們中的一部分還在很遠的距離的時候就被坦克或是突擊炮的炮彈射進建築內的炮彈給炸飛了,還有一部分在發起攻擊的時候被亂槍當場擊斃。

  完成攻擊且給西拉王國軍裝甲戰鬥車輛造成實質傷害的比例非常之低,完成攻擊又逃出生天的更是少之又少。

  可是少不代表沒有,活著人崔凡克聯邦軍把成功經驗教授給其他友軍,使得他們的攻擊成功率開始提高。

  當然崔凡克聯邦軍不單是被動的防守,他們也會利用一些機會進行反擊,重新奪回一起地區。

  隻是崔凡克聯邦軍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之所以能奪回一起區域,其實是西拉王國軍給他們挖的坑。

  因為崔凡克聯邦軍被動防守的時候是很難被大規模殺傷的,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主動攻出來,殺傷他們的機會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那崔凡克聯邦軍會往圈套裏鑽嗎?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諾斯克戰役的經驗,部隊被壓縮之後在炮擊中傷亡會大到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因此崔凡克聯邦軍抓緊一切機會進行反擊以擴大自己的控製區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與崔凡克聯邦軍反擊部隊作戰的當然都是普通的步兵部隊,這讓崔凡克聯邦軍生出了一種有機可乘的錯覺。

  裝甲部隊確實給了崔凡克聯邦軍太大的壓力,使得崔凡克聯邦軍產生了一種西拉王國軍沒有裝甲單位加持的話戰鬥力就很水的錯覺。

  這真的是崔凡克聯邦軍的錯覺,西拉王國軍的部隊早已經不是幾年前那支為了擋住敵人的進攻可以把剛學會打槍的新兵就派上戰場的軍隊了。

  不算番號前十八的常設師和明省的三個師,就算是後成立的作戰部隊和補充兵也都經過了幾個月嚴格的訓練。

  更何況這些人員中有不是都是重新征召入伍的老兵,經驗上也並不匱乏,短暫的恢複性訓練之後,這些人的戰鬥力依舊很可觀。

  而且在武器裝備上西拉王國軍也占有一點的優勢,就算是非主力部隊,每個步兵班裝備一支衝鋒槍還是沒有壓力的。

  就算不能給每個人都換裝半自動步槍,可換二三個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再加上裝備了一定數量的輕機槍,西拉王國軍在輕武器火力上也是壓著崔凡克聯邦軍一頭的。

  因此崔凡克聯邦軍期待的步兵之前的交鋒也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揍得不輕。

  很多西拉王國軍英勇作戰的畫麵都被西拉王國軍的隨軍記者用照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了下來,其中以第七步兵師第一步兵團二營一連的隨軍記者拉斐爾的記錄最為後世稱道。

  為什麽拉斐爾能拍出好的作品呢?當然和這個家夥敢於冒險不怕死有關,這個家夥每天都提著照相機或是攝像機跟一線作戰部隊在一起,拍下了大量極具動感而有真實的影像資料。

  當然戰場上子彈炮彈沒長眼睛,是不可能因為你非戰鬥人員的身份而躲避你的。

  這拉斐爾的運氣也實在是好,雖然幾次因為拍攝被敵軍火力關照過,可拉斐爾居然奇跡般的沒有擦破一點皮。

  因此拉斐爾拍攝到了大量直實的戰場圖片,其中有幾張於後世也特別著名的照片。

  其一是一張照片是威斯市中心花園廣場的戰鬥,畫麵是衝鋒中的崔凡克聯邦軍,兩輛坦克帶衝鋒,其左右伴隨著數名步兵。

  坦克上的機槍噴吐著火舌,顯然在為周圍的步兵提供壓製火力,可即便如此交戰中的崔凡克聯邦軍依舊能做出一定的反擊。

  這畫麵中最為經典的鏡頭來自於三名被攻擊的士兵,其中兩人被一枚近距離爆炸的手雷給炸得撲倒出去,扣在頭上的頭盔都因為身體突然撲出而脫落了。

  另一名士兵則是剛好被子彈擊中的順間被拍到了,士兵的胸部中彈,整個人向後仰倒。

  而兩名被手雷炸飛士兵也是記錄及時,特別是鋼盔從頭上落下來的時候,讓人感覺得出戰場的危機四伏。

  能拍下這張照片,不光是拉斐爾不怕死就能做到的,這其中還要有好的運氣。

  不同於後世手機都能連拍的特點,這個時代的相機非常原始,想拍一張清晰的戰場都難,更何況是這種抓拍?

  可事事就是這麽巧,拉斐爾在拍攝這張照片時剛好完成底片更換,抬手一按快門,造就了這張經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