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兵製,軍製
作者:心術不正x7      更新:2020-12-05 12:07      字數:2836
  一  劉邦回去之後,沛人肯定有吵的有鬧的亂成了一團,虞周對此並未過度關心,他覺得,自己還是把心思放在將來的戰事以及兵團如何搭建比較好。

  建設兵團,虞周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仿佛多麽高大上,其實究其根源,和後世那樣高覺悟的革命隊伍根本沒法比,就在是空有其名的四不像而已。

  為什麽這麽說呢,首先得從當下的兵製說起。

  戰國與大秦施行的多是征兵為主,說白了就是義務兵,男子一旦滿了十七歲必須要著籍,從此以後,國家說什麽時候用你就什麽時候用你,一年服役一個月是最基本的,是為更卒。

  更卒,顧名思義就是更替,大家輪換著當兵站崗,等更卒年齡再大一些,酌情又會轉變為正卒。

  有人覺得一個月之內能學到什麽上陣殺人的本事啊,確實如此,所以啊,正卒服役期足足有一年時間,到了這時候,預備役才算正式成為義務兵了。

  隨著時間推演,這一年內表現良好,達到各類材官、輕車、樓船士標準的正卒又會逐漸變成戍守邊疆的戍卒,也就是俗稱的邊軍。

  或者變成宿衛京師的衛士,也就是俗稱的王衛。

  而正卒,正是之前屢次出現的郡縣兵,所以戰鬥力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那麽經曆了更卒、正卒、戍卒或者王衛還能安然退役的呢?當然是重新變成更卒了,不過從此以後,什麽時候重新變成正卒就不是年齡說了算的了,而是君王“酌情”考慮。

  比如最近邊疆不太安穩啦,比如哪裏出現叛亂需要平定啦,總之一句話,缺人了。

  這是此時的每個男子都要經曆的,這種情況,直到六十歲的那一天才算是個盡頭,除非可以獲得軍爵免除服役。

  不更,可以免除更卒之役,公大夫,可以免去所有兵役,不過啊,這還是個大坑,因為真正混到這種爵位的算是隱隱的職業軍人了,還免個屁啊!

  這樣的大坑不隻一個,又比如本該隻有一年的正卒之期,或許會因為一點小錯再加三年罰役,依秦法之嚴厲,上了戰場殺的不如死的多是錯、沒能搶回袍澤屍首是錯、同什同伍之人犯錯更是全體有錯……

  這下知道秦軍的戰鬥力是怎麽來的了吧?!不隻有軍爵製度在那誘之以利使人奮發,還有各種各樣的坑,逼著人為了早點結束服役期一往無前!

  這樣的征兵製度優劣一目了然,人人得以服役使得整個國家空前尚武,但也使得民力漸疲國力漸弱,用後世通俗的話來講,經濟與民生跟不上,那叫窮兵黷武啊!

  因此,在當前這種前提下,一支甚至幾支亦軍亦農的行伍誕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虞周所設想的建設兵團,應該像府兵那樣有軍戶待遇,但是約束更加嚴格,沒有戰事的時候,農事就等於軍事任務,大家同吃同住同勞作,一直不曾懈怠的軍紀也能使這些人不至於像府兵那樣戰力退化極快,這一點跟後世的軍事化管理極為相似。

  這樣一來,這支半軍半農的後備役既有著府兵那樣隔絕將軍與軍隊關係、防止擁兵自重的作用,又能常年保持自我約束性,隻要有軍紀在,戰力自然也不成問題。

  當然了,這一切還隻是假設,具體的事情具體看,虞周也沒操持過這麽大的攤子,到時候還得看情況再行調整,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讓項籍徹底弄清楚這是怎麽回事……

  “明白了嗎?”

  “明白什麽…我怎麽越聽越糊塗?”

  “好,那我再從頭講一遍,這次一定更加詳細,你千萬認真聽……”

  “別別別,子期,我怕了你了,你還是等咱們回軍之後去跟蕭何說吧,這些東西項某實在不擅長,聽幾句就頭大……”

  虞周煩躁的甩甩袖子:“再頭大也得聽下去啊,等你以後當了大王,這樣的事情隻會越來越多,不提前習慣一下怎麽可以?我又不要求你樣樣精通,略知一二免得被人騙了總有必要吧?”

  項籍低頭專注於桌案,隨口應道:“怕什麽,不是還有你們嗎,你又不會騙我,到時候你來幫我處理就好了。”

  虞周感動之餘好奇的伸出頭去看,隻見項籍在案上橫七豎八刻畫出一副簡易的地圖,敵我派勢分明就是當下秦楚兩軍,而且看那樣子,他似乎已經找到大破外黃秦軍的辦法了!

  軍事、政事同樣重要,因此虞周沒有繼續開口打斷項籍思路,屏氣凝神之下,帳內忽然變得落針可聞,反倒讓人不習慣了。

  “咦?怎麽停下來了,繼續啊,剛才說到哪兒了?劉邦此人你是怎麽安頓的?”

  虞周聽完險些岔氣,敢情他還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啊?!

  “剛才不是說了嗎,建設兵團,建設兵團!至於這個兵團是怎麽一回事,就像我剛才說得那樣……”

  “好,我知道了,子期,咱們過幾天與秦人決戰,你覺得直接攻打啟封怎麽樣?”

  “啟封?!現在外黃還沒拿下呢,你要學章邯那樣孤軍深入嗎?咱們沒有那麽多兵力,也沒有敖倉源源不斷的糧草……不對,剛才不是說兵團呢嗎?”

  “既然如此,那就定下了,你領一軍拖在外黃城外,咱們每天哨騎通曉軍情,我自領一軍先去啟封攪個天翻地覆。

  到了那時,章邯就是再怎麽故弄玄虛也必須要露麵了,還是你那句話有道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怎麽樣,我把燕恒查了好久也沒辦法的事情輕鬆擺平了,你也得替我分擔分擔吧?”

  “你最近幾天就在考慮這個?”

  “當然了,不然你以為呢?”

  “那我說的兵團……”

  “不是說了嗎,你得替我分擔分擔啊,這事兒你和子房定下就成了。”

  虞周忽然發覺自己把事情想的太複雜了,借著安頓劉邦的事情想起建設兵團以及更長遠的軍人職業化之路,再把這倆事兒跟國之大計四個字一聯係,不殫精竭慮才怪了。

  偏偏虞周慎之又慎的東西在項籍看來差不多就行,這家夥,無關軍戰的事情總是讓他意興闌珊……

  “羽哥,這可是國之大計啊,讓我和子房師兄兩個人定下真的沒問題?!”

  “你覺得不妥那就再找蕭大夫商量商量,實在不行還有師父。”

  虞周歎了口氣不再多說,就目前形勢來看,楚軍皆是精挑細選的良家子弟已經能夠看出王衛根底,這也是為什麽陳涉、武臣他們動輒十數萬大軍而楚軍一直不多的原因。

  但是僅憑一支精銳是無法吞吃整個天下的,所以郡縣兵成建勢在必行,虞周琢磨出這個對策很應景,卻也稍顯不時機不對——戰事正酣,精於政事的高手們都不在這兒呢,沒人聽他講……

  “那好吧,我回頭寫個陳情表,遞給範老過目再說。”

  這句話如同掙開某種枷鎖一般,項籍聽了就是長出一口氣:“這就對了,以後這種事情你們多操勞一些,知道項某的短處就不要為難我,免得像現在這樣。”

  虞周壓低了聲音回道:“天下間的大王如果全是你這樣子,那些權謀家們做夢都會笑醒,不能一點也不過問啊,會出擅權禍端的。”

  “有你們就好,不說這個了,你還沒說我的破秦之策怎麽樣呢,如果你覺得行那就點個頭去統領萬軍,如果你覺得不行……”

  “你就不去啟封了?”

  “那也不是,我可以把剩下的大軍交給鍾離昧節製,然後你就隨我一起出征吧。”

  虞周飛快提出疑問:“英布那邊怎麽辦,如今番君還在營中,當著他的麵作出拋棄之舉實在不智,至少也得做做救援的樣子。”

  “那你就說我去圍魏救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