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真的是老鄉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232
  第七十八回真的是老鄉

  在華夏眾多璀璨的遠古文明中,錢塘江地區的良渚文明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

  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製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級和社會分層等現象著稱於世,後世的考古學家和文明社會研究者們一致認為,良渚文明已進入文明社會,形成了文明古國。

  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良渚文明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對這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明,以及消失的原因始終沒有找到答案,隻有無數的猜測。

  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明相比,良渚文明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構成了良渚文明的特殊性。

  有一種猜測受到多數人的認可,認為良渚文明溟滅於大洪水,隻是沒有找到證據。這個猜測是從神話故事裏得到啟發,在神話故事裏,共工撞斷不周山,導致天崩地裂洪水滔天,最後是女媧煉石補天收場。

  神話故事不可信,但那個時候的大洪水卻是事實,作為長江下遊的良渚文明,毀於特大洪水不足為奇。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個水神,名字叫共工,一個火神,名字叫祝融。

  兩個神的關係非常差,隻要見麵就是惡語相向,互不相讓,正所謂水火不相容,有一年,是什麽原因引起的大戰已經無關緊要,反正是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打了起來。

  共工和祝融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上,打得難分難解。

  江河大海的蝦兵蟹將一齊給共工助戰,可是祝融更厲害,在陸上猛獸的幫助下,燒起熊熊大火向共工反擊,燒得共工手下的蝦兵蟹將焦頭爛額死去活來。

  果真是“水火不相容”,水神共工最後被火神祝融擊敗,共工惱怒之下,一頭撞向西方的不周山。

  不周山是一根撐天柱,是地上到天上的唯一通道,崎嶇嚴寒,常年冰雪覆蓋,普通人無法通行。

  擎天柱被共工撞斷,導致天崩地裂,引發特大洪水,最後女媧煉石補天才形成現在的世界模樣。

  專家認為,地球從冰河時期回到正常時期,大量的冰雪融化,必然導致洪水泛濫,處於下遊的良渚文明難逃一劫,隻是缺少證據罷了。

  在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良渚文明沒有束手待斃,而是利用先進的航海技術,不斷派出龐大的探險隊,向海外尋找宜居之地,其中有一支探險隊經過無數的日日夜夜,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最後到達馬達加斯加島,現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居民,大

  部分就是良渚文明的後裔,隻是他們自己不知道。

  偵察班長與族長站在門口,互相能夠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強大的基因在起關鍵作用,這時代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認識基因,除了哪兩個死太監。

  無法溝通,雞同鴨講,無奈之下,偵察班長隻好將情況向指揮部報告,不久,逢必進帶著兩個對遠古文明頗有研究的專家來到族長家。

  這兩個專家是王景弘特別指派的,從後世的資料裏有一種指向,馬達加斯加人就是良渚文明的後代,因此,在聯合遠征軍出征前,王景弘與兩位專家進行了一次深談,把馬達加斯加島上居民,有可能是江浙一帶先民後裔,用猜測的方式灌輸給兩位專家,讓他們有所準備。

  這兩個專家不單對古文明有很深的研究,同時也是語音專家,見麵後雖然還是無法溝通,但他們有辦法,用實物對比語言,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互相就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

  逢必進集團全體在村外駐紮,戰士們白天幫村民幹活,語言不通,但行動還是可以看懂,不時出現南轅北撤之事,鬧得笑話不斷,總之是其樂融融,小孩子圍繞著戰士們問這問那,聽不懂也問,除了好奇還有就是糖果餅幹解饞。

  經過了解,馬達加斯加的飲食習俗與眾不同,他們是一天四頓,早上大概九點一頓,中午一點一頓,下午五點一頓,晚上九點最後一頓,吃的很簡單,不挑食,葷的素的一起放石鍋裏煮熟。

  看到明帝國軍隊花樣百出的美味佳肴,一個個饞得口水直流,吃過一次後,再也無法放下,很快就改為三頓,接受能力挺強的,而且不再自己做飯,定時跟著戰士們出村,到部隊駐地吃,逢必進集團也是來者不拒,幾百人的村莊,吃不了多少,都是自己人,老鄉。

  村民沒有鐵器,沒有文字,記錄祖先的豐功偉績靠傳唱,兩個專家經過考察,一致認為,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居民,其文明程度還不如華夏三四千年前的古文明,如果是江浙先民後裔,在漫長的時間裏沒有進化,這又是何故?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謎一樣的存在。

  白天,兩個專家陪著族長到處轉,記錄每個實物的表達詞組,晚上進行總結,然後與王景弘進行通信溝通。

  這個時期,明帝國的通信技術高速發展,已經研究出好幾套更高級別的通訊密碼,考慮到這個時代其他國家的通信能力,保密毫無必要,因此,隻要不是涉及到機密的文件,全部采用統一的王鄭編碼(摩爾是密碼),統一頻道,王景弘能夠收到,明帝國其他機構同樣可以收到,京城大學的學者教授同時加入到語言的翻譯中,大大加快了

  對馬達加斯加當地語言的了解,不到一個星期,基本上可以達到無障礙交流。

  經過詳細的了解,同時對傳唱的史詩進行翻譯,證實了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就是來自華夏江浙一帶的先民(良渚文明遺址還沒有發現),按時間推算,他們離開華夏的時候,正好是大洪水時期,距今三千多年,雖然在文明方麵沒有得到進化,但他們保留了傳統的風俗和信仰。

  他們尊老愛幼,敬奉祖先,敬奉天地,敬畏自然,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恰恰是華夏民族的傳承,刻在骨髓裏的基因。

  老鄉,真的是老鄉。雖然還有無數的未解之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