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我們是來談判的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946
  第六十二回我們是來談判的

  奧斯曼帝國再次舉行廷議,這次的廷議多了國防大臣和謀士參與,他們是這場戰役的參與者和指揮者,對戰場的實際情況最有發言權。

  廷議首先由國防大臣將戰場上發生的實際過程,複述一遍,眾人是越聽越心驚,不知不覺坐到了椅子上,兩腿發抖真的是無法承受之重,炎熱的氣候沒有人感到潮熱,而是感覺涼風習習背脊發涼,全身出的都是冷汗,有幾個大臣甚至嚇得尿濕了褲子。

  沒什麽好尷尬的,控製不住就是這樣,就是沒有尿褲子的也好不到哪裏,誰也別笑誰,這是一場無法想象的戰爭,對手的實力已經超出了認知範圍,當聽到上萬官兵瞬間被大火吞噬時,有三個大臣當場嚇暈過去,這回反而武將的表現更好,文官從空洞的報告裏轉到現實的戰場上,心裏一下子難以承受,醜態百出。

  說實在的,今天的廷議不是來聽戰鬥的過程,重點是決定接下來的對策,戰爭已經是昨日黃花,糾結也要等整個事件平複後才有機會進行總結,國防大臣講述完畢,眾人將目光看向謀士,希望謀士能夠提出有效的策略,度過危機,反正他們想不出有什麽辦法。

  這時候,謀士也不矯揉造作,踏前一步開口道:“國王陛下,各位同僚,這次的戰鬥之慘烈,剛才國防大臣已經講過了,我就不在重述,一句話,明帝國聯合遠征軍,不管是第一集團還是第三集團,他們的實力都不是我們可以戰勝的,那怕是集中全國的兵力也是螳臂當車,更不要說,他們還有後備兵力和無敵的聯合艦隊。”

  停了一會,謀士繼續道:“形勢如此,戰爭已經不是我們應該有的選項,和談,才是我們奧斯曼帝國的唯一出路,從這次明帝國第一集團放我們指揮部一馬中,可以看出,明帝國的軍隊並不想趕盡殺絕,從這點上看,我認為明帝國也不希望繼續戰爭,畢竟戰端一啟,不管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消耗的戰略物資都是天文數字,雖然我不知道明帝國聯合遠征軍帶了多少武器彈藥,但我知道,他們一定不希望不斷的消耗下去。”

  智者就是智者,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的本質,解開了眾人心中的疑惑,堅定了和談的決心。

  謀士:“從前麵得到的情報可以看出,明帝國並不想要我們的土地,甚至對我們奧斯曼帝國沒有什麽要求,隻是希望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在不清楚明帝國軍隊實力的情況下,這樣的要求我們奧斯曼帝國當然不可能答應,這顯然有淩駕於我們帝國之上的意圖,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

  聽到這裏,眾人紛紛點頭。

  謀士:“經過這兩場戰爭,我認為明帝國

  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他們不但有能力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甚至有能力滅掉任何不接受他們合理要求的國家,我說的合理要求是一個相對的詞,以明帝國的實力,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更不要說這條絲綢之路還可以給我們奧斯曼帝國帶來好處,天量的工業品是我們無法生產的,還有稅收,就業等。”

  聽到這裏,財政大臣插了一句:“我們可以對他們的產品收稅?”

  是啊,明帝國憑什麽給奧斯曼帝國交稅?就業可以理解,畢竟倉儲,管理,交易都需要人力,這是眾人心裏的不解,財政大臣幫他們說了出來。

  謀士:“明帝國不是一個不講理的國家,隻要稅收合理,他們一定會接受,在印度半島,在中亞,在歐洲北部,在東南亞他們都是這樣做的,我想,我們奧斯曼帝國也不會例外。”

  看見眾人看向自己,情報大臣開口道:“先生說的不錯,我們得到的情報就是這樣,沒有一個國家是免稅的,他們都從中得到了好處。”

  財政大臣:“各國的關稅是多少?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幾何?”

  和談,不用打仗,還有稅收和就業,開什麽玩笑,一早這樣不是什麽事都沒有了,想到這裏,戰場的失敗,士兵的傷亡,煉獄般的場景已經被財政大臣拋在腦後,心情從絕望一下子跳到幸福和期盼,這個轉變也太快了,快得眾人感到詫異,要不是知道財政大臣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盡職盡責,恐怕要懷疑他是不是明帝國的線人,奧斯曼帝國的內奸。

  情報大臣:“我們得到的情報是,各國基本上沒有差別,明帝國有一套關稅法,各國都照此執行。”

  財政大臣才不管眾人詫異的眼神,繼續問:“有沒有不同意,不執行的?”

  他心裏想的是,如果有,那麽奧斯曼帝國也就可以討價還價,想不到財政大臣一下子鑽到錢眼裏去了。

  情報大臣:“這個嘛,開始有,後來沒有了。”

  財政大臣:“為什麽?”

  情報大臣:“因為不同意,不執行的政權,墳頭草都可與參天大樹比高了。”

  這個信息量有點大,可以充分發揮大家的想象力,想象不合作的下場,總之就是如墜冰窖毛骨悚然。

  這個時候,情報大臣再來了一個神助攻和補刀:“其實明帝國製定的關稅法,對各國還是很照顧的,稅率不低......”

  正當財政大臣滿心歡喜的時候,情報大臣後續的話再次把財政大臣的熱情撲滅:“但所有的稅收和交易都必須使用大明元。”

  其他人不清楚使用大明元是什麽概念,但財政大臣多多少少能夠猜到一點,就在愁眉不展的時候,情報大臣又來了

  一句:“大明元在東南亞,中亞,印度半島,歐洲北部都可以流通。”

  媽的,一次過說完會死嗎?財政大臣心裏有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能夠在其他地方流通那不就得了,比不了明帝國,難道還比不了其他傻逼!

  廷議到這裏,籠罩在眾人頭上的陰霾逐漸散去,氣氛開始活躍,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出謀獻策,仗不打了,談判有希望,而且是很大希望,最後的結果是爭做談判代表,要知道,談判成功就是一件巨大的功勞,說不定國王一高興,升職加薪還是其次,要是能夠與明帝國混個臉熟,那自己在奧斯曼帝國的地位就穩如泰山,甚至國王都不能撼動,沒有人願意麵對明帝國的怒火,國王也不例外。

  最後競爭的結果由國王拍板:外交大臣任談判負責人,謀士,財政大臣,國防大臣,情報大臣作為談判成員,組成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強大的談判集團,立即與明帝國聯合遠征軍進行聯係溝通。

  財政大臣要求參與談判的理由無可挑剔,國家的財政收入是這次談判的重中之重,反而國土的完整放在了次要方麵,大家心裏都明白,如果明帝國要求國土,無論如何都無能力拒絕。

  國防大臣參與談判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明帝國軍隊的實力,而情報大臣參與談判的目的是獲得有用的情報。

  謀士本身並不想參與談判,但奧斯曼帝國找不出一個有遠見,有謀略的智者,隻好勉為其難,為談判集團出謀獻策。

  第二天,奧斯曼帝國談判集團在外交大臣的率領下,一行二十多人在一個千戶騎兵的護衛下,前往黃雁率領的第三集團。

  兩天後,談判集團與第三集團的先鋒合成營相遇,距離還有十公裏就被飛艇部隊發現,飛艇上的通信兵立即將情況向先鋒合成營報告,在報告裏,通信兵重點提到,這批人打著白旗,而且騎兵不多,大概是一個千戶。

  接到報告,合成營營長不敢怠慢,立即發給聯合指揮部,事前已經判斷奧斯曼帝國可能派出談判代表,但也不敢有任何的鬆懈,戰場上,什麽事都可能發生,輕敵是軍隊的大忌,在將情報發回聯合指揮部之後,合成營營長立即命令偵察排的三輛鐵甲車迎了上去。

  不久,偵察排就與奧斯曼帝國的談判集團相遇。

  看到明帝國第三集團的鐵甲車,談判集團成員一個個像見了鬼一樣,滿臉都是不可思議與驚駭的表情:丫的,幸虧不打了,人都在鐵甲裏,這仗還怎麽打?

  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謀士:“前麵是明帝國軍隊嗎?我們奉國王之命,是來談判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