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向現實低頭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869
  第六十一回向現實低頭

  奧斯曼帝國王庭,國王問計於大臣,大臣們眉頭緊鎖,從未出現過的無力情景,那怕是有人說拜占庭帝國的軍隊打到了王宮外麵,也不會出現如此恐慌,這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滲透全身,靈魂都沒有了,何來對策!

  奧斯曼帝國最能打的是國防大臣,最睿智最有謀略的是謀士,現在他們都不在,能不能回來還是一個未知數,雖然戰報是他們發出的,但回不回得來還得看明帝國第一集團願不願意放他們一馬,現在的情形,大臣們唯有默默垂淚相對無言。

  國王心裏也清楚,這樣的情形下,要大臣提出有效對策有點勉為其難,緩了一口氣開口道:“各位愛卿,現在是非常時期,麵對從未遇過的形勢,一下子提出有效的對策不現實,但你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集思廣益,也許可以得到啟發,從而得到有用的策略,這個時候不要怕說錯,那怕是提出向明帝國投降都是忍許的。”

  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再沒人出來表態肯定會迎來雷霆之怒,明帝國的軍隊打過來是什麽結果不知道,現在先嗝屁就劃不來,能夠坐到這個位置,那一個不是人精,不會見風使舵的家夥,墳頭草早就長得比人還高了。

  首先發表建議的是外交大臣:“國王殿下,我。。。。。。真的好難啊。。。。。。”

  臥槽,什麽狀況,這個時候還有心情開玩笑?不少人一臉鄙視的同時,在心裏笑出了豬叫聲。

  外交大臣:“從這兩場戰役看,我們集全國之力恐怕都不是明帝國的對手,以其雞蛋碰石頭碰得粉身碎骨,不如與明帝國講和,隻要他們開出的條件不是太過苛刻,還是可以接受的。”

  國王:“你的意思是談判?”

  外交大臣:“對,與明帝國談判。”

  國王:“要談判,首先要知道他們有什麽目的?有沒有這方麵的情報?”

  情報大臣:“我們得到的情報還是三個月前的,情報顯示,明帝國聯合遠征軍的目標是君士但丁堡,目的是打通陸上與海上的絲綢之路,現在有沒有改變目的不知道,以我們對明帝國的了解,他們製定的戰略很少改變,他們一直都是深謀遠慮,大的戰略以五年為起點。”

  國王:“你的判斷是他們不會改變目的?”

  情報大臣:“是的國王殿下,我的判斷是他們不會輕易改變戰略計劃。”

  財政大臣:“談判不是獲得利益就是損失利益,在現在不均等的力量麵前,吃虧的肯定是我們奧斯曼帝國,由於我們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持續了多年,財政方麵已經拿不出多少了。”

  國王:“你的意思是不

  要和談?”

  財政大臣:“不是的,國王殿下,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滿足不了明帝國的要求,和平有可能無法實現,再說了,和談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如果明帝國不願意和談怎麽辦?”

  這是一個問題,和談是雙方麵的,自己願意還得對方願意才行,眾人一時無語。

  情報大臣看大家都不說話,站出來道:“從兩份戰報上可以看到,明帝國軍隊的實力比我們以前得到的情報要強很多,我甚至懷疑他們還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我的建議是,等國防大臣與謀士回來後,聽聽他們看法。”

  隻是兩份戰報,不可能詳細了解到戰場的實際情況,等他們回來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但也不能坐著等,總要做點什麽吧。

  國王很無奈很鬱悶,沒辦法,最後開口道:“這樣吧,情報部門繼續收集有關情報,有新的發現立即上報,外交方麵做好談判的準備,財政方麵清點家產,看我們能夠拿出多少,而軍隊則讓開明帝國軍隊前進的道路,做好保衛都城的準備,退朝。”

  廷議在沒有任何結果的情況下結束,但國王采取的措施還是比較有針對性,起碼大臣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一個,不打是基調,隻要不打,什麽都好說,反正奧斯曼帝國又不是自己的,真正怕失去的還不是國王,他都說不打了,你急啥呢。

  廷議中最擔心的是武將,他們怕國王不顧一切與明帝國硬抗,現在好了,讓開大路,能不用直接麵對強得不講理的明帝國軍隊,留得一條老命比什麽都強。

  兩天以後,失魂落魄的國防大臣與謀士回到都城,顧不上休息,馬不停蹄的趕到王宮,一見到國王立即跪下嚎啕大哭,哭得梨花帶雨悲從中來,受到兩人的悲痛影響,王庭的侍衛不知不覺間,留下了同情的鱷魚淚。。。。。。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遇明帝國軍隊時!

  看到國防大臣與謀士悲痛欲絕,國王既沒有出言安慰,也沒有阻止他們痛哭,隻是暗暗抹去了眼角的淚珠。

  要不是壓抑了很久的悲傷,國防大臣與謀士也不會哭了個天昏地暗,就這樣哭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將明帝國軍隊帶給他們的恐懼,悲痛,彷徨,無助,無力全部哭了出來,他們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在部下麵前一直壓抑著,見到國王,終於可以放懷一哭,其情之悲令天地變色,神佛動容。

  哭夠了,兩人才戰戰兢兢的站起來,眼淚鼻涕顧不上擦,開始向國王匯報,現在的形象,與街上的乞丐毫無兩樣,要不是知道他們的身份,第一時間就會被侍衛打出王宮。

  國防大臣、謀士:“國王殿下,臣無能,我們戰敗了,右路集群損失了一萬步兵,

  而左路集群四萬騎兵,現在收攏的還不到一萬五,我們願意接受懲罰。”

  說完又跪了下去。

  國王:“起來吧,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你們都是奧斯曼帝國最優秀的將領和謀士,你們身經百戰,你們的能力有目共睹,這次失敗不是你們之過,而是明帝國軍隊太強了,強得不講道理,你們先說說戰鬥的過程吧。”

  起身後,國防大臣將當日戰鬥的全過程慢慢道來,從部隊集結到發起進攻,從最後的決死衝鋒到明帝國軍隊的萬炮齊鳴,從戰馬受驚到自相殘殺,事無巨細一一道來,把國王聽得膽戰心驚全身發抖,整個戰鬥過程不到一刻鍾,這怎麽可能呢,要不是匯報的是親身經曆戰場的國防大臣,國王一定會認為匯報之人誇大其詞,目的是推脫責任。

  以往也有武將這樣,最後的結果就是革職查辦,嚴重的直接砍頭連累族人,但現在匯報的是國防大臣,以鐵血著稱的戰將,而且在匯報的過程中一直在發抖,不管多麽不願意,最終還是接受結果。

  聽完國防大臣的匯報,國王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看向謀士。

  謀士:“國王殿下,我們能夠全身而退,不是上帝眷顧,而是明帝國軍隊放了我們一馬,當時我們都處於石化狀態,如果明帝國的飛艇部隊向我們發起攻擊,我們都得將生命留在戰場,當時,明帝國的飛艇部隊就在我們的頭頂,隻要他們實施攻擊,不要說那些會爆炸的武器,就是拿個小石頭也可以將我們砸死,每當想到這裏,我都汗流浹背夜不能寢。”

  國王:“你們都親身經曆過這場戰鬥,對明帝國軍隊的戰鬥力怎樣評估?”

  謀士:“比我們得到的情報起碼強了十倍,他們的大炮最遠可以打到一點五公裏,而且全部都是開花彈,一炸就是一大片,我們將士的盔甲在炮彈與子彈麵前就像紙糊的一樣,根本起不到任何的防護作用,右路集群在第一道防線的一萬步兵,剛開戰就被一把火燒了個一幹二淨,太恐怖了,無法想象,他們有不同的炮彈,對著山上的防禦,他們使用燃燒彈,一炸就是一片火海,怎麽撲都撲不滅,上萬步兵就這樣被活活燒死。”

  說到這裏,三人同時打了一個冷戰,眼裏流露出無盡的恐懼。

  國王:“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謀士:“國王殿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現實低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