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出征(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974
  第二十六回出征(五)

  三號方案是一個相對全麵的方案,考慮了方方麵麵,也是最為複雜,最難協調的方案,需要的領軍人物比之一號、二號方案多了幾倍,在王景弘應承解決人才後,眾人開始對三號方案進行完善。

  比如進軍路線的選擇,遇到突發事件的應對,後勤補給,火力配備,隨軍醫院,還有就是官兵的文化教育等等,文化教育已經是明帝國軍隊操典裏的條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沒有前途的軍隊,這是明帝國上下的一致共識。

  這次的聯合艦隊足夠強大,寶船有上百艘,鐵甲船(驅逐艦)12艘,運輸艦(超過三萬噸)六十多艘,其他各類艦船三百多艘,再加上民間的運輸船,差不多一千艘,民間的運輸船最大的超過了五萬噸,總之,民間的運輸船比軍艦還多,噸位更大,以這樣的海上規模,不要說打,就是嚇,都可以把敵人嚇尿。

  作為副指揮使,海軍的司令官,光頭強躊躇滿誌意氣風發:“聯合艦隊在海上是無敵的存在,完全沒有必要全部集中在好望角與地中海兩個地方,應該再分出一支分艦隊,帶上少部分陸軍,與部分商船一起,前往南美洲進行勘探,現在通信問題已經解決,隨時可以得到聯合艦隊的支援,不存在孤軍深入的問題,也就是,可以有計劃的將第二階段的目標,提前到第一階段實施。”

  對光頭強的提議,眾人紛紛表示讚成,王景弘:“楊副指揮使的提議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我建議留下一半的聯合艦隊在好望角,作為海上的機動力量,隨時支援兩個方麵,如果形勢許可,還可以再分出一支分艦隊,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好望角的前麵還有一個島嶼,這個也是一個戰略節點,三號方案似乎忽略了這個地方,他的戰略地位絕對不下於好望角,兩個地方搖手相望,控製了這裏,才是真正控製了印度洋與大西洋的聯係通道,希望遠征軍考慮。”

  王景弘從後世的曆史知道,這時候的馬達加斯加基本上沒有什麽人口,那些土著還是從華夏遷徙過去的,他們是華夏良渚文明的後代,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國土,這時候不取更待何時。

  聽到王景弘的建議,眾人紛紛來到沙盤前深思,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馬達加斯加(這個時候還沒有名字)的戰略價值甚至高過好望角,好望角後麵是大陸,而馬達加斯加是一個島,非常巨大的島,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出現領土之爭。

  黃雁:“王督的提議站在了更高的位置,我們當時考慮是先在好望角站穩腳,然後再執行下一階段戰略,現在看來,有必要將這個島納入第一階段目標。”

  莫臣:“我認為兩路陸上

  大軍的軍隊數量可以控製在3000人之內,將節省的兵力放在未知的地方更有意義。”

  劉輝:“3000人的陸軍,除去後勤,醫療等輔兵,實際的戰鬥兵力恐怕不到2000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會不會有點托大。”

  莫臣:“表麵上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並不是這麽回事,我們的後勤和醫療輔兵,雖然在個人格鬥方麵能力有限,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熱兵器時代,他們平時也參加軍事訓練,隻要熱兵器在手,麵對最強大的冷兵器對手,也是有勝無敗,如果組成戰陣,他們同樣是無敵的存在。”

  黃雁:“我看可以,軍隊的人數減少,不一定會影響到戰鬥力,但對後勤的負擔起碼可以減輕四分之一。這兩千人就放到好望角對麵的島上。”

  三號方案在不斷的完善中,王景弘最後提出:“三號方案在各位的不斷添磚加瓦之下得到完善,但還有一個問題,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聯合艦隊,包括明帝國所有的軍隊,目前都沒有獨立的工程兵部隊,以前在國內,可以動員老百姓參與工程建設,效率低點就低點,需要的防禦工事以及其他道路建設總可以建成,不過是快慢而己,但到了海外,材料,施工人員等等,一些可以找當地的政府合作,但一些荒蕪之地恐怕就得靠自己,我認為明帝國到了成立獨立的工程兵部隊的時候,像這次遠征,碼頭與防禦工事的建設就必須重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建設。”

  王景弘:“雖然民間有工程公司跟著我們一起遠征,但他們的重點在民生方麵,回到總部,我會提出這個建議,希望能夠盡快成立,關鍵的地方,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民間的工程公司。”

  眾人聽後突然發現,這些以前差不多都是士兵在做,從來就沒有想過合不合理,但效率肯定比專業的工程部隊差遠了,材料,工具,還有規劃、管理,這些都不是普通部隊可以比擬的,一個個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王景弘,搞得王景弘莫名其妙:別這樣,哥隻是個傳說。

  會議結束後,王景弘馬不停蹄的趕到總部,與總部的幾位大佬進行商議。

  首先是將今天作戰會議的內容進行了通報,具體的作戰計劃聯合遠征軍會在隨後送呈,說到作戰方案,最大的問題是各路領軍人物的欠缺,這個在聯合遠征軍看似無解的難題,到了總部就不是個事,從政府各部門、各省政府、大學選拔人才,軍事方麵的人才由聯合遠征軍自己解決,其他方麵的人才由總部解決,至於最後以誰為主,就看各方麵的能力,最後負責軍事的副相一錘定音:選拔上來的各方麵人才進行一個月的短期培訓,京城大學負責。

  這個時

  期的明帝國沒有官僚作風,但必要的程序還得走,估計半個月後就可以展開培訓,反正有專門的人負責,王景弘也就不再操心。

  接下來才是王景弘急急忙忙趕回總部的重點:“我研究了部隊的工程建設,包括聯合艦隊第一次遠征時的工程建設,發現效率比民間的工程公司低,當時我就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回到京城,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次與我老婆交流的時候,才知道問題所在,我老婆說,這是專業與非專業的原因造成的效率不等。”

  為了推銷自己的理念,王景弘也是拚了,連老婆這個借口都敢拿出來,張欣是明帝國管理學方麵的領軍人物不假,但還不至於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純粹是借口。

  王景弘:“我們明帝國的軍隊,隻要是獨立執行任務,基本上都有負責工程建設方麵的工程兵,但是,我們明帝國沒有一支獨立的、專業的工程兵部隊,在國內,在海外省,又或者在海外人口多的地方,這些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也就是建設速度慢一點,材料浪費多一點,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幾乎被掩蓋。”

  眾人在聽,王景弘繼續:“而在人口相對少的地方,問題就相當突出,反過來,那些民間的工程公司,他們的管理更加科學,效率更高,人力物力的浪費壓縮到最低限度,他們的優勢是在係統的管理方麵,從開始進行規劃到過程實施,所有的困難都要考慮進去,什麽時候開工,什麽時候進什麽材料,該多少人進場都有嚴格的計算,就拿弘欣公司旗下的工程公司為例,在建設京城到天津的鐵路時,對每一個路段的進度都有嚴格的計算,務求做到利益最大化。”

  王景弘:“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些公司掉進了錢眼裏,不錯,開公司就是為了賺錢,要不然直接做慈善得了。”

  副相:“是啊,內閣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我們可以將工程外包個民間的工程公司啊。”

  王景弘:“在國內,在海外省,有一部分工程可以,但核心的工程還得軍隊自己建設,另外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區,以及工程難度很大,而利潤很低的工程,我指的是那些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的工程,民間的工程公司不一定願意接。”

  王景弘在地圖上指了一下馬達加斯加:“比如這次遠征,據得到的情報,這個島幾乎沒有什麽人,要在這裏建設一個港口、碼頭,以及軍事基地,民間的工程公司就不一定願意接,好望角沒有問題,幫助遠征軍建立碼頭港口和軍事基地,不過是順帶之事,他們本身就有一個龐大的商業港口建設計劃。”

  聽到這裏,眾人陷入深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