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下大勢(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508
  第一回天下大勢(一)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到了1410年的新年,明帝國皇帝朱棣例行發表了元旦獻詞,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結過去一年國家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二是展望新的一年的發展方向,內容涵蓋國家的方方麵麵,這一天的大明時報是整個國家最暢銷的報紙,每年都得加印,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感悟進行解讀,大公司更加關注,隻有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新年獻詞從1406年年旦開始,現在是第五個年頭,也就是王景弘與馬和穿越到明初已經4年多了,不知不覺一晃而過。

  目前的明帝國形式一片大好,國力強盛天下無敵玉宇澄清,國土幅員遼闊超過曆史上任何時期,所有曾經屬於華夏的土地,以及那些發現的無主之地,全部納入了明帝國的懷抱,人口眾多,突破了一億大關,所有的適齡兒童都在學校讀書,而掃盲班經過三期的強製性推行,不管男女老少全部接受了掃盲學習,文盲---這個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在明帝國已經消失,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全麵推廣,科技不斷獲得突破,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和完善,物資極度豐富,到處青山綠水。

  軍事上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取消了私人武裝,蒙元勢力被連根拔起,整個明帝國已經沒有戰爭,一派祥和景象,治安是曆史上最好的時期,雖然沒有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但雞鳴狗盜之事少之又少,包括海外省。

  國家實行常備軍,地方武裝,預備役相結合的新型軍隊結構,軍種涵蓋了海軍,空軍,特種兵,工兵等,建立了完善的後勤補給係統,武器裝備不斷推陳出新,步槍達到了後世鴉片戰爭時的水平,而火炮更是超前,甚至有了光學武器,明帝國在光學方麵的突破令王景弘與馬和大跌眼鏡,瞠目結舌。

  燃燒彈,照明彈,閃光彈,震撼彈相繼推出,鐵甲船突破了五千噸,飛艇不斷改進,不管是高度還是速度都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各種對地攻擊武器層出不窮,可以這樣說,明帝國目前的軍事實力在地球上是無敵的存在,根據王景弘與馬和的評估,明帝國的軍事實力接近後世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當然咯,這隻是純軍事角度的對比,如果考慮國家的整體實力,目前還是沒有辦法與後世那些工業國家相比,還得經過十五到二十年的發展才行),這還是僅僅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取得的成績,再往後,誰也無法預測。

  明帝國的國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北---直抵烏拉爾山,將俄羅斯徹底變成歐洲國家,北海成了明帝國的內湖,這裏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無

  與倫比,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略價值日益顯現,中亞---全部變成了部落酋長式的小國,星羅棋布,海參崴正在建設成遠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對棒子和本子成半包圍之態勢。

  蘭芳省,榮芳省,雄芳省,秦芳省。

  蘇芳省,粵芳省的建設如火如荼,高樓大夏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最高達到了六層),水泥從發明的那一天起就被廣泛應用,鋼鐵產量突飛猛進,整個明帝國達到了恐怖的一千萬噸,海外省吸收了眾多的外族移民,這些移民都是經過了嚴格考核,他們很快就融入到華夏民族中。

  龍芳省的版圖不斷擴大,影響力直達印度半島腹地,溝通東西印度洋的運河已經開工,這是一個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工程,在未來與歐洲聯軍的海戰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最為誇張的是牙芳省與獅子省,他們的膽略和氣魄令人瞠目結舌,連王景弘與馬和都自歎弗如,牙芳省溝通瀾滄江(湄公河)與印度洋的出海口運河也在開工,這條運河一通,將助力明帝國西部的經濟騰飛,這個本就是在規劃內,隻是提前實施罷了。愛奇文學iqi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張定邊與安嬸(安榮生)兩個省長,不但眼光獨到,而且是敢作敢為的猛人,兩人見麵後一拍即合,報告都不打,既不請示也不匯報,用他們的話說,隻要是對華夏民族有益的事都可以做,時不待我,等請示匯報後再行動,黃花菜都涼了。

  兩個省采取統一行動,將兩個省之間的土著同化,不願意融進華夏文明的土著,全部遷入加裏曼丹島,當然,那些遷走的酋長得了不少好處,最讓這些酋長滿意的是,安嬸送了不少熱兵器給他們,這可是爭地盤,殺人放火的神器啊,不久,加裏曼丹島烽煙四起,打得不亦樂乎,當加裏曼丹島的土著要求獅子省給個說法時,安嬸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武器用在殺人放火就是凶器,用在保家衛國就是神器,就看你怎麽用了,為了安撫他們,安嬸忍痛送了一些熱兵器給他們,這一下就更熱鬧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加裏曼丹島的產出全部換成了武器彈藥。

  這個計謀是張定邊提出來的,當時安嬸還笑他陰暗,張定邊感到無辜:“我那裏有這麽好的腦袋,還不是王督教導的,一個動亂的加裏曼丹島才是好的加裏曼丹島。

  ”

  王景弘又一次躺著中箭,明帝國內閣鑒於既成事實有益無害,表彰了他們的行為,至此,南海局勢大定。

  明帝國幅員遼闊,可耕種麵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再加上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不斷的輸入農產品和原材料,而選擇良種加上化肥的出現,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明帝國不得不嚴格控製耕地

  麵積,采用三年輪耕製度,就這樣還是供過於求,當蛋白質與肉類足以滿足日常需求的時候,糧食的消耗大幅度減少,少到戶部頭疼的地步,比後世多了六倍的土地麵積,而僅僅需要養活15分之一的人口,壓力,不存在的。

  這四年多來,工業是發展最快的行業,特別是蒸汽機的出現,大大推動了工業的發展,機器的效率不是農耕時代可以想象的,就比如木材加工,以前靠人力的時候,一個合格的師傅起碼要經過兩年的培訓才可以初步出師,把一節直徑六十公分的木材據成一公分的木板,兩個師傅合作差不多要十五天,而采用蒸汽機帶動的鋸床不用一天,操作機器的工人有半天的培訓就可以上崗,不但效率無法比,精度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服不行。

  隨著需求的增加,鋼鐵行業得到極大的發展,鋼鐵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礦產業的發展,人力資源的捉襟見肘反過來促使更高效率的機器研發,紡織業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證例,而紡織業的發展最大的變化就是,中亞各個部落養馬的人數以及馬匹的數量急劇下降,他們發現養羊最有利可圖,羊毛跟韭菜一樣,剪了還可以再長,一本萬利,羊毛賣給華夏換回大明元(明帝國禁止以物換物的交易),大明元可以買到華夏的工藝品,日用品以及美酒,糖,茶葉等必需品,用不完的大明元放在華夏的銀行還有利息,多好的事啊,華夏就是天堂,華夏的人民就是神的子民,華夏萬歲,如果還有人提出到華夏邊境打草穀(搶劫),不用華夏的邊防軍動手,那些牧民和酋長分分鍾把他剁成肉泥。

  電磁科學的突破,發電機推出了市場,在馬和的建議下,弘欣集團與國家合作,成立了電力集團公司,目前隻能做到局部供電,那些大型的工廠紛紛購買發電機,他們發現,由電力驅動的機器比蒸汽機驅動的機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至於投資,找銀行就是,每個銀行都成立了投資公司,他們不介入經營,隻投資股權,有利可圖的時候就在證券市場兌現。

  發報機,一種非常原始的通信工具,目前軍用的可以實現300公裏之內通信,基本上可以滿足暫時的需求,想要更遠更穩定的通信,必須在二極管與三極管上獲得突破,研發進入了攻堅階段。

  電話已經實現50公裏內的通話,通話質量令人落淚,沒辦法,目前隻能達到這個水平。

  發動機也在研究中,相信不久就會出現汽車,工業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而各方麵的合力又不斷推進工業的發展。

  教育是另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大學教育,大專教育,技校遍地開花,每個省都在

  拚命發展,人才的匱乏製約著經濟發展,人口向著城市流動,這是工業化的象征。

  醫療事業,養老保險雖然也是在高速發展,但相對於工業和教育,還是有點跟不上節奏,內閣正在對這兩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進行規劃,力求跟上經濟的發展腳步。

  法律法規一步步健全完善,律師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法官同樣是遠遠不足,沒辦法之下,各級政府隻好成立調解機構,務求將一些民事糾紛通過調解處理。

  金融,這個貪婪的巨獸,從一開始出現就表現出一股不受控製的勢頭,內閣不得不三番五次對其進行限製,馬和在這方麵功不可沒,不加以限製,很快就會發展成後世鷹醬花兒姐那樣的模式,整個國家都在他的控製之下,想一想就背脊發涼。

  王景弘與馬和討論了很久,雖然有分歧,但有一點是共識,絕不可以發展成花兒姐,對這點張欣舉雙手雙腳讚成,無他,目前弘欣集團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地方省政府,權力大到使人害怕。

  大明元,這個用紙印出來的貨幣,取代了傳統的金銀,在亞洲暢通無阻,比任何國家的貨幣都有信用,那些部落全部采用大明元,自己發行貨幣?有一些部落嚐試過,有一些國家也嚐試過,最後無一例外以失敗收場,輕的負債累累,嚴重的直接改朝換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