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回 閱兵(六)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2340
  第一百九十回閱兵(六)

  談話終於轉到帝製上,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一個不慎有可能粉身碎骨,牽涉到方方麵麵的利益,不是某個人一廂情願就可以做到的,就算是皇帝也一樣。

  王景弘:“從曆史上看,每次帝位的繼承差不多都是一場腥風血雨,嚴重的甚至會動搖國家的根本,比如秦帝國,一個二世上位,直接導致秦帝國的轟然坍塌,雖然秦帝國的坍塌有其根本的原因,但皇位的更替加速了秦帝國的坍塌是不爭的事實。

  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我想皇上比我更清楚,我就不一一說了,為什麽皇位的更替如此腥風血雨呢,我認為是皇權,以及依附在皇權上的各方麵利益集團,沒有人願意失去這些利益,參與皇位競爭的各位王子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與那些利益集團緊緊捆綁在一起,身不由己,包括皇上自己也是如此,在考慮方方麵麵因素的情況下,同樣難於定奪。

  ”

  聽到這裏,朱棣頻頻點頭,認可王景弘的分析。

  王景弘繼續道:“這隻是一個方麵,已經足夠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還有一個更加致命的因素,那就是開國的皇帝足夠優秀,他的後代也許能夠出一兩個同樣優秀的人才,但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後代都趨於平庸,與平民有所區別也不過是身上的光環而已。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皇帝是從家族裏指定的,又或者通過這樣那樣的手段得到的,始終都是在家族內部產生,而政府官員卻是通過全國人民中選拔,經過長年累月的考驗上來的,基本上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他們的能力勝過絕大部分的皇帝,一個平庸的人領導一群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大咖,其結果隻能是兩個,一個是皇帝被邊緣化,處於橡皮圖章(橡膠還沒有引進,王景弘又跑火車了)的地位,另一個是利用這些大咖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傾軋,自己作為這種動蕩局麵的平衡點,戰戰兢兢的維持著社會的停滯不前,從曆史上看,後一種情況居多,整個社會的資源,從人才到財富全部消耗在這種無休無止的傾軋中,令人痛心。

  ”

  這段話相當誅心,說到了根本,以前真正的讀書人不是太多,也許隻有十萬八萬,這種現象不至於太過明顯,而現在是普及教育,將皇族放到正規學校裏,這些皇子皇孫能夠站到中間位置已經算是祖墳冒煙了,想通過考試出人頭地,恐怕比後世中大樂透大獎還難。

  這席話直擊朱棣的心坎,隱藏在心靈深處的擔憂被王景弘無情的挑起,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可見心情之複雜難於對他人道,朱棣知道,自己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眾子女中,並不是最優秀的,當

  年就被太子朱標壓得死死的,要不是朱標早死,那裏輪得到自己登上皇位,不錯,自己在大勢的把握上,確實有高人一籌的地方,但在治國的才能方麵多有不足,不但不如那些大郎侍郎,比之王景弘與馬和更是不如(當然不如,開玩笑,那是多了幾百年的見識啊),而自己的子孫裏,到現在都沒有發現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這也是朱棣常常苦惱的原因。

  朱棣:“王愛卿的意思是,帝製必將消失?消失之後又是那一種社會形式?”

  王景弘想了想:“帝製會不會消失我不敢肯定,但基於帝製的皇權一定會消失,由幾千萬人裏脫穎而出的管理者,肯定比一百幾十人裏挑選出來的管理者更加優秀和合理,以其到時候被動接受,還不如現在就開始逐步將權力移交給政府和議會,說白了,就是將權力移交給人民,必須明白,社會向前發展,不可逆轉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

  朱棣心裏有點不甘:“我們家族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相讓?”

  王景弘:“應該是人民打下來的江山,隻是皇上家族出的力最多,功勞最大,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犧牲和貢獻,那有現在的明帝國。

  ”

  聽到這裏,朱棣歎息一聲,不得不承認王景弘的觀點是對的,整個家族區區幾十人,怎麽可能打下一個萬裏江山。

  朱棣:“王愛卿所言極是,我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變化,隻是下一步怎麽做才能做到平穩過度,說實在的,我對皇族裏為了奪取皇位而進行的明爭暗鬥早就厭煩,如果能夠一勞永逸解決這些問題,我沒有意見,屬於家族的江山本就沒有永世,隻有中華民族才是萬世傳承。

  ”

  掌聲,王景弘意外的鼓掌,在兩人交流過程中鼓掌極之罕見。

  王景弘:“皇上能夠如此深明大義,是全國人民之福,同時也是皇上一族之福,想想秦歸,正因為跳出了皇位之爭,才最後修得正果,其他家族成員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

  朱棣:“你說服了我,但要怎麽樣實施還是沒有頭緒,不知王愛卿有沒有好的建議?”

  王景弘:“具體的措施我也沒有想到,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建議逐步將權力下放,等我與張欣的慈善基金成立後,看效果如何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目的隻有一個,將財富和影響力放到慈善基金裏,我會第一個成立慈善基金,秦歸會是第二個,下一步就是推動立法,將慈善基金置於法律的保護之下,到了那時,皇上再成立慈善基金也不遲。

  ”

  朱棣:“我們一起成立一個聯合基金不行嗎?”

  王景弘:“這不是一個好主意,慈善基金太大了,就會影響到國家的決策,甚至

  有可能變成對立兩方,我始終認為,國家任何時候都應該是主導地位。

  ”

  朱棣:“你這一說很有道理,我想以秦歸的性格,他一定也提過這個建議。

  ”

  王景弘:“是,他就是不想麻煩,其實沒有什麽麻煩的,請個專業人士進行管理不就得了。

  ”

  朱棣:“也是,什麽都要親力親為,那還不如不做。

  ”

  王景弘:“我最希望看到的除了剛才說的,還有一個就是保留帝製的榮譽,皇上不是一個行使權力的位置,而是代表明帝國的一個象征。

  ”

  朱棣:“要是這樣,我更加願意接受,你估計這樣的社會形式什麽時候可以做到?”

  王景弘:“很難估計,我想,我們可能不一定能夠看到,但下一代一定可以。

  ”

  說到這裏,兩人深情的對視一眼,站起來擊掌相慶,然後擺出一個大大的V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