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古裏!古裏!(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4954
  第一百一十六回古裏!古裏!(一)

  明帝國大陸的變化日新月異,步入工業化後整個國家都在提速,雖然隻是非常初級的工業化,但變化之大令所有人不得不更新原有的知識和觀念,各種由政府主導的補習班應運而生,整個國家在工作之餘,全民投入到學習中,到處都是朗朗的讀書聲,三代同在一個課室學習的情況比比皆是,成為明帝國另一種亮麗的風景,那些來自其他國家的使者,商人以為自己到了神之國度,嚇得不輕。

  說是神之國度也沒有錯,用世俗的角度看,此時的明帝國就是一個神之國度,地上火車跑,天上熱氣球在飛,人間怎麽可能有這樣的風景,至於馬可波羅記載的用黃金鋪成的馬路倒是沒有,又沒有被門夾,用黃金鋪路那是病,得吃藥,先不說浪費不浪費的問題,單單一個滑不溜秋就可以令人痛不欲生,但是,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信了,而且還不是少數,除了無奈還能怎麽辦!

  在明帝國大陸高速發展的同時,錫蘭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後,很多以前不可思議的事,全部都變得不是個事,這一招好使到聯合艦隊的成員看到王景弘就差跪下唱征服。

  王景弘心裏想:小樣,後世連三座大山都能推翻,這些土王的勢力算個球!

  三個月後,錫蘭迎來了明帝國的使者,隨同使者的是大批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還有就是三個省長,內閣批準了聯合艦隊提出的方案,鑒於聯合艦隊缺乏地方行政長官,內閣派出了三個省長負責錫蘭的日常事務,海外省目前全部接受王景弘節製,王景弘的權力之大超乎想象,大到王景弘自己都膽戰心驚,不是責任的問題,而是到了可以與明帝國分庭抗禮的地步,不招人猜忌是不可能的,王景弘心知肚明。

  想到這裏,王景弘決定提前實施古裏計劃,爭取早日完成戰略規劃,早日回國,理清複雜的權力架構,形成有效的互相製約機製,否則遲早要出大問題,不管誰在這個位置都一樣。

  古裏,我王景弘來了!

  古裏國,又作“古裏佛”,是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南部的一個古代王國,曾為馬拉巴爾地區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Kozhikode)一帶,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衝。這個出現於公元十三世紀的古國頻頻出現在中國古籍之中,宋時稱作南毗國(Namburi),元時稱作“古裏佛”,明時稱作“古裏”,而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遊紀中稱作卡裏卡特(Kalicut),有時也作公雞堡壘(ckFort)。

  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在桑伽姆(Sangam)時期,古裏還是以泰米爾語Kallikko

  ttai為名稱的港口,阿拉伯和中國商人在該地長期從事香料貿易,使其逐漸開始繁榮起來。

  公元9世紀,古裏國成為第二朱羅王朝(Chera)的一部分。

  公元1122年,古裏國分裂為諸多獨立地區,當時稱作Nadus,其中包括Ernad和Polanad,最初時古裏國一直為Polanad之王Porlarthris所統治。

  公元13世紀,古裏國成為Polanad與Ernad的爭奪焦點,Ernad之王Udaiyavar通過四十八年鬥爭,得到了古裏國這個出海口,並在Velapuram建立城堡,Ernad占領科澤科德後,Udaiyavar的勢力得到了增強,世稱ShiriThirumulpad,後改稱Samuri,歐洲人則稱為“紮莫林”。

  公元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多次訪問古裏國。

  公元1368年至1403年,中國明朝多次派遣使者訪問古裏國。

  公元1405年、1407年和1409年,古裏國國王派遣使至中國朝貢,貢獻寶石、金腰帶、珊瑚珠、胡椒、木香等。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領商船隊七次下西洋,首次下西洋便於1405年冬到達古裏,鄭和船隊帶來去瓷器和絲綢,古裏國國王派大頭目帶領二頭目、算手、中介人和明朝官員麵對麵議價,擊掌定價,書寫合約,平等交易,鄭和船隊還把古裏國作為補充淡水和食物補給地和西進基地。

  公元1407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到達古裏國,古裏國國王接受明成祖朱棣詔封古裏王的敕書和誥命銀印,各頭目接受升賞品級冠服,鄭和還在古裏立石碑亭紀念。

  公元1433年農曆4月,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途中,就在古裏國去世。

  公元1498年5月,瓦斯科·達·伽馬帶領一個葡萄牙貿易代表團在卡裏卡特北部十八公裏處的Kappad登陸,卡裏卡特統治者和達·伽馬在就阿拉伯的貿易路線談判時,起了劇烈的衝突,紮莫林派出了艦隊,迫使達·伽馬讓步,並留下了幾位葡萄牙水手,做為日後貿易聯絡人。

  公元1502年2月12日,達·伽馬率領二十艘軍艦從葡萄牙出發,準備鞏固新開的航線,不久達·伽馬抵達卡裏卡特時,並征服了古裏,同時掠奪大量貴重商品。

  公元1524年12月24日,達·伽馬在當地過逝,公元1539年才被運回葡萄牙,重葬在維第格拉。

  公元1528至1538年,古裏國的統治者在同葡萄牙人爭奪香料貿易主導權的戰爭中連續兩次戰敗,葡萄牙人在科澤科德修築堡壘。

  公元1571年,當

  地國王破壞了葡萄牙人的堡壘。

  公元1588年,葡萄牙人再次贏得了戰爭,重獲在科澤科德駐紮的權利。

  公元1613年,一位耶穌教傳教士曾看見鄭和於古裏所立石碑,並予以記載。

  公元17世紀的初期,荷蘭人也開始在科澤科德發展貿易,古裏國聯合荷蘭人在

  公元1663至1664年取得了對葡萄牙人的最後的勝利,從而擺脫了葡萄牙人的控製。

  公元1664年,英國人在科澤科德開設商業據點,公元1698年法國人也開了一個。

  公元1766年,古裏國最後一代統治者在自己的宮殿內自殺。

  公元1792年,英國人趕走了邁索爾的統治者,從此開始直接統治科澤科德。

  公元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科澤科德成為馬德拉斯的成員。

  公元1956年,印度政府劃分行政區,科澤科德歸屬喀拉拉邦。

  以上就是王景弘腦海裏記下的古裏曆史,曆史從這一刻,從1406年開始了新的走向,古裏,在加入明帝國之後,散發出迷人的光澤,擺脫了此後幾百年戰亂紛爭的痛苦曆史,古裏人民(從此刻起,應該是明帝國人民)幸,萬幸,從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被各列強認為是低等民族的古裏人民,從此變成欺負他國的人,轉變之大令他們很久才適應過來。

  古裏加入明帝國30年後,有一個商人前往中東地區行商,看到當地人便點頭哈腰極盡媚態,當地人不以為意,以為是來自那個低級部落的商人,愛理不理的,這個商人很無奈,又沒有什麽辦法,曾經的恥辱深深的印在心裏,那怕是成為明帝國公民已經三十年,還是沒有完全改變。

  直到有一天,中東地區派往古裏的官方代表回國休假,在一次無意之中見到這個商人,他們在古裏時就是一個相當友好的朋友,到中東行商也是這個官員的建議,隻是因為自己的自卑到現在還打不開局麵。

  兩人偶遇的第一句話就燃爆了整個中東地區。

  官員:“嗨,我來自明帝國的朋友,最近還好嗎?”

  一句來自明帝國的朋友,立即引來周圍的注明和圍觀:不是吧,你真的來自明帝國?你為什麽不早說,明帝國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太過無禮了,快,快請上座!

  這個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眾人圍了個水泄不通,搞得他都來不及與那位官員打招呼,鬱悶不己。

  表明了身份,立即從地下被奉到了天上,接下來一切順風順水,要什麽得什麽,就是想要別人的老婆也行,坯坯坯,想那裏去了,能想別人的老婆嗎?下流,賤格。

  這個商人後來回到古裏地區跟人說起還恍若夢中,明帝國在世界人民的心裏就是聖地,明帝國人民就是神仙的子民,是不可冒犯的存在

  ,後世有巴鐵將破壞中巴友誼罪寫入憲法,這時代更甚,本國公民侵犯了明帝國公民的權利,其國王是要向明帝國謝罪的,不說那幾支超級聯合艦隊欺男霸女的無敵存在,就說經濟貿易,這個世界上能夠消化他們國家產品和資源的國家,除了明帝國還有誰?需要的產品除了明帝國可以提供和滿足外還有誰?說,還有誰?!

  沒有,真的沒有,也不敢有,而且他們使用的全部是大明元,酷,酷斃了。

  後世的鷹醬就是這樣,十幾支航母編隊四處遊弋,那裏有事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我們的航母在那裏。

  其大統領的霸氣可見一斑,隻可惜藍星上還有一家軟硬不吃的家夥,在經曆了百年的痛苦恥辱之後奮起直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裏趕上甚至超過了鷹醬,搞得鷹醬鬱悶不己,自己製定的遊戲規則,在這個家夥加入後,發現玩不轉了,一查,發現這個家夥比他們還懂規則,玩得更溜,這個家夥就是人畜無害的兔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華夏兔子,打,還是算了,在這個兔子剛剛站起來的時候打了一架,最後被兔子打得找不到北,那時候可不是一個數量級,足足差了鷹醬一代半啊,談,這個死兔子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現在的時間已經不在鷹醬這邊,鷹醬變成了追趕的一方,追趕就追趕吧,也沒什麽大不了,問題是鷹醬自己一不小心把武功廢了,想追趕突然發現沒有借力之處,這都什麽事啊,世界怎麽一下子就變樣了,我找誰哭去。

  兔子:先不急著哭,往後有你哭的時候,現在就把淚哭幹了以後怎麽辦?!

  這些發生在後世的曆史,王景弘也不過是在閑時回憶一下,笑笑而己,目前還得努力。

  錫蘭,聯合艦隊指揮部,又是一次擴大會議,這次的參與人員加上來自國內的三個省長和三個省的高級官員以及進入政府機關的本地土王級人物,可以說濟濟一堂熠熠生輝。

  王景弘:“各位都看了來自國內的情況通報,可以說國內是日新月異翻天地覆,到我們回國之時,回家恐怕得找向導。”

  下麵哄堂大笑,笑聲裏包含了幸福,興奮,同時還有對逝去的懷念,畢竟很多事物伴隨著少年時期,伴隨著自己青春的成長,人不可能不懷舊,懷舊是對自己過去的認可,否則就成為了無根之浮萍,這時代的人最怕的不是殺頭,也不是被誅九族(在馬和的建議和活動下,明帝國已經取消了這個株連九族的法律,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而是被逐出家族,在族譜中除名。

  馬和在推動廢除這條家族的條例時,受到來自於各個方麵的阻力和反對,最後隻好不了了之,他可以麵對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但他卻沒有勇氣麵對整個社會,這個力量不是個人可

  以抗衡的,也許隻有時間才可以。

  王景弘:“國內在大踏步向前進,我們呢?我們也在前進,但腳步有點停滯不前,這是一種惰性,不警惕就有可能成為慣性,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一旦成為慣性,接下來就是被曆史淘汰的命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們要永遠成為前浪,沙灘不屬於我們。”

  掌聲,熱烈的掌聲,沙灘不屬於我們這句話太提氣了,霸氣側漏有木有,平時在說笑時的調侃之語,從王景弘的口裏說出來就是不一樣,充滿了蕭殺落寞以及舍我其誰的霸氣。

  王景弘:“現在的錫蘭各方麵已經走向正軌,我們聯合艦隊也要動一動了,我們在蘭芳省待了三個月,在攀牙府待三個月,在錫蘭待了半年,加上路途的時間,離我們這次的遠征還有不到兩年時間,目前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也是我們這次遠征的終極目標,那就是古裏,大家看地圖,古裏就是伸進印度洋的刀尖,其他地方我們不要,我們隻要這個刀尖,他生來就是我們明帝國的,誰也拿不走,至於其他地方,誰喜歡誰去拿就是,關卿何事。”

  這話可以說是冠冕堂皇無懈可擊,可聽在眾人耳裏又是另一樣的感受。

  王督,你行,我們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錫蘭現在是明帝國的領土,攀牙府也將成為明帝國的領土,你可以說沒有預謀,但提前給他起名字又是何解!

  總之嘛,有些事,有些話聽聽就好,你要是當真了你就輸了!

  王景弘:“根據錫蘭相關人士的願景,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將率領一批地方官員前往明帝國京城深造,相信他們一定會學有所成,為明帝國,為錫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掌聲,熱烈的掌聲,這次的掌聲充滿了真誠和感激,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沒有想到自己還可以繼續學習,他本以為會終生成為階下囚,而其他的政府官員更是感動,這種再學習的機會做夢都想不到能夠落在自己身上,明帝國的胸襟真的偉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他相提並論。

  王景弘:“我們這次出征隻帶一半的艦隊和陸戰隊,完成最後一個任務不需要全部力量,錫蘭的建設同樣需要,不知各位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光頭強第一個站出來:“我有不同的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