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再度出征(四)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414
  第八十九回再度出征(四)

  蘭芳省與聯合艦隊的聯合會議最後達成如下決定:

  第一,留下20艘寶船以及其他各類戰船共50艘,占了聯合艦隊四分之一的力

  量;

  第二,從第九合成營到第十三合成營共五個合成營留下,目的隻有一個,維護蘭芳省以及海上的和平穩定,任務不輕,除了海上的安全,還要管理一萬多的海盜犯人,訓練民兵,保護勘探小組的安全等,五個合成營3000人,放在蘭芳省就是杯水車薪,唯有抓住重點才有可能完成任務;

  第三,張立副指揮使作為蘭芳省駐軍的最高指揮官,全權負責所有海陸空(熱氣球部隊的一部分)部隊的指揮;

  第四,不介入部落之間的紛爭,特別是爪哇島上東王西王的戰爭,起碼明麵上不介入,在其他島上的華夏人,有組織的將他們撤往蘭芳省(這是華夏曆史上的首次撤僑),我們不要他們的一寸土地,對敢於侵犯明帝國利益的,不管是國家、部落還是個人,必須堅決反擊,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第五,大部分專家留在蘭芳省參與建設,特別是教育方麵的專家、老師,幾乎全部留在蘭芳省,他們隨聯合艦隊遠征的目的就是為了掃盲、啟蒙、培養一代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新型華夏人,跟著聯合艦隊到錫蘭起不來應有的作用,純粹是浪費人力物力,他們自己也不願意。

  第六,其餘的專家與聯合艦隊一起出征,時間是五天後的上午10點。

  會議結束後,各部門進入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對留下來的合成營官兵們,聯合艦隊指揮部沒有作過多的解釋,王景弘隻是在動員大會上做了簡短的發言,在發言中重點強調了這次出征對明帝國的意義,將遠征的目的提到戰略高度,同時表示,人民的軍隊終極目標就是為人民服務,所有官兵都是明帝國的一塊磚,祖國的需要就是這快磚應有的位置,每一個官兵都要端正思想,要統一認識,每一項工作同樣重要。

  言下之意就是:有意見可以提,憋在心裏容易生病,反正說了我也不會聽!

  五天後的早上,巨港碼頭人山人海,他們是來送行的,今天是聯合艦隊再度遠征的啟航日子,他們為明帝國有一支無敵的人民軍隊而感到驕傲,人們子弟兵這個新鮮的名詞已經深深烙在蘭芳省人民的心裏。

  新移民雖然到達蘭芳省才短短的五天,但他們很快就與巨港原居民打成一片,完全融入到新的環境中,用他們的話說:這裏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是華夏民族夢寐以求的天堂,對當初的移民選擇感到慶幸。

  小孩也開始在新型學校學習,同時蘭芳省開了很多掃盲班和技能培訓班,目的是讓居民盡快掌握勞動技能和掌握勞動工具,在各種學習班裏,老師們發

  現,華夏人與土著居民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方麵有相當大差距,特別是記憶力方麵,差距更大,當這些數據統計出來後,蘭芳省的政府官員隻有搖頭苦笑:我能怎麽辦,我也很無奈。

  在一次蘭芳省與聯合艦隊的臨時會議上,教育專家宋靜將這個統計數據擺在台麵,眾人麵麵相覷,對怎麽樣提高土著們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記憶力眾人一籌莫展,全都將目光看向王景弘,在潛意識裏,如果有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個人一定是王景弘。

  宋靜:“我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對這個問題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唯有將知識盡量的簡單化,但效果真的慘不忍睹,不知王總有沒有好的辦法?”

  王景弘:“對提高智商(又是一個新名詞)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能是長期學習,慢慢積累,希望積累到一定程度出現質變,俗語不是有一句叫做什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嘛,想想還是有道理的,我們華夏民族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麽聰明的呀,那是經過幾千幾萬年的積累才達到現在的這個高度,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各民族的智商與漢民族一起不斷的提高,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唯一的解釋就是各民族與漢民族通婚的結果,因此,短時間內提高土著居民的智商不現實,但可以鼓勵他們與華夏人通婚,這樣一來,他們後代的智商就會顯著提高,這個觀點隻是我個人的推斷,沒有具體的數據,對不對也不知道,不知各位怎麽看?”

  王景弘不是沒有數據,也不是沒有理論支持,隻是這個基因拋出來,你確定眾人能夠理解?你確定眾人的大腦不會宕機?風險有點大,還是算了。

  衛生專家:“我讚成王總的觀點,知識改變命運,智商可以遺傳(還是王景弘提出來的新名詞),這是有根據的,我們曾經進行過統計,三代之內不讀書,智商就明顯的下降,一些甚至是斷崖式的下降,很多家族就這樣被淘汰,我們漢民族基本上知道這個恐怖的事實,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每個家族都有應對措施,而且基本上相同,那就是不管家裏再苦再窮,隻要有一絲一毫的可能,都要供子女讀書,否則整個家族就無法延續下去。”

  王景弘:“我們華夏民族在曆史上戰亂不斷,每個王朝到了後期都是屍橫遍野砍伐不斷,毫無疑問,生存的權力是人們爭奪的重點,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被人們忽略,那就是爭奪教育,爭奪學習的權力,不管是哪一個家族都不願意被曆史拋棄,所以我們不但要推崇孔夫子的有教無類,還要發揚光大,要讓明帝國的所有人都有學習的權力,都能夠接受義務教育。”

  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善哉,善哉”佛教大師:

  “王總悲天憫人誌存高遠,看問題直達核心深刻獨到,實在是我輩之幸,人民之幸,明帝國之幸。”

  施進卿:“全麵教育,義務教育,代表團從國內帶回來的信息顯示,這些工作已經在穩步開展,一想起全民學習的場麵就禁不住熱血沸騰,能夠身處這個變革的大時代是我們所有人的榮幸,我們沒理由害怕,我們沒理由退縮,我們必須站在變革的潮頭,那怕是被風吹浪打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豪氣幹雲,舍我其誰霸氣側漏,掌聲,熱烈的掌聲。

  今天的巨港碼頭旗幟招展,迎風飛揚,到處人頭湧湧嘈雜一片,興奮的心情躍然在每個人的臉上,與移民登船時的淒厲場麵形成鮮明的反差,世事無常人心多變直令人感歎。

  10點,在蘭芳省人民與政府官員的依依不舍中,聯合艦隊開始了再度遠征,隻聽戰鼓聲,號角聲響徹雲霄,寶船一搜一搜的緩慢駛向大海,王景弘站在船尾,一直對著碼頭揮手,直到看不到為止……

  聯合艦隊將首先到達獅子省,卸下獅子省勘察隊的補給物資,接著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個時間預計在15天到20天之間,進入印度洋後計劃在泰國的攀牙府進行這次遠征的第一次補給,停留時間依據實際情況而定。

  王景弘一直在考慮有沒有必要在泰國或者緬甸建立補給基地,在出征前與馬和製定的計劃裏,有一個選擇兩地之一建立補給基地的計劃,現在看來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從蘭芳省最西端到錫蘭的距離與到攀牙府的距離差不了多少,還不到兩倍的距離,以期將資源放在泰國,還不如將資源集中在蘭芳省(未來在蘭芳省的最西端是雄芳省),與泰國和緬甸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並不需要聯合艦隊做保障,陸上有足夠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國王可以換,政府官員可以換,沒有什麽是不可以的。就像越南的金蘭灣,是不是在控製之中無所謂,太平島完全可以封死他們的海上出路,當然,這一切指的是在戰爭狀態,和平時期公平貿易就好。

  一路行來風和日麗,官兵們又進入到被虐的日常狀態,哀鴻遍野慘絕人寰,唉,怎麽說又呢。

  這幫天不怕地不怕的驕兵悍將,終於在人生的軌跡上遇到了攔路虎,一道幾乎無法逾越的山坡,有力無處使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無日無夜處於極度痛苦之中,這就是文化學習。

  開始時,官兵們對能夠學習文化知識表現出極為狂熱的興趣和熱情,而且開始隻是入門,考慮到文盲居多,所以進度控製得很慢很慢,讓所有官兵以為學習也就那麽回事,沒什麽難的,一個個鼻子差不多向天了。

  王景弘與那些老師看在眼裏,心裏無比感歎:無知真的可怕,對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讀書,他們一無所知,真的以為可以快樂的學習。

  來自後世的王景弘對讀書最有發言權,快樂與讀書連邊都沾不上,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態,後世有那個學生不是這樣過來的,背不完的單詞,記不盡的公式,上不完的補習班……唉,不堪回首,想起就是一腔眼淚!

  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知識的增多,官兵們發現,不管怎麽努力,不管花多少時間,始終都有學不完的知識在等著,苦,苦不堪言!

  畫家戴進現在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虐學員,虐得不亦樂乎,用戴進的話說:太爽了,每次看到學員痛苦的表情,沒有菜都可以吃兩大碗米飯。

  每次上完課,戴進總是布置很多很多作業,大有不虐死你決不罷休的勢態,搞得學員見到戴進就繞道走。

  在一次全體官兵的大會上,王景弘的一席話還沒說完,當場就倒下了一大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