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再度出征(三)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314
  第八十八回再度出征(三)

  錫蘭是印度洋上的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東經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間,在南亞次大陸南端,西北隔著保克海峽與印度次大陸隔海相望,南北長432公裏,東西寬224公裏,國土麵積為65610平方公裏。

  錫蘭島大致呈梨形,中南部是高原,其中的皮杜魯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為全島最高點,北部和沿海地區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寬闊,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對狹窄。

  錫蘭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沿海地區平均最高氣溫31。3℃,平均最低氣溫23。8℃。山區平均最高氣溫26。1℃,平均最低氣溫16。5℃,無四季之分,隻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別,雨季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經過錫蘭的時期,全年降雨量西南部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東南部則少於1250毫米。

  錫蘭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16條,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流域短且流勢湍急,但水流量卻很豐富,最長的河流是馬哈韋利河,全長335公裏,在亭可馬裏港附近流入印度洋。東部較低注的平原地區,有著星羅棋布的湖泊,其中以巴提卡洛湖最大,麵積為120平方公裏。

  錫蘭主要礦藏有石墨、寶石、鈦鐵、鋯石、雲母等。石墨、寶石、雲母等,漁業、林業和水力資源豐富。

  在蘭芳省政府會議室,王景弘站在地圖前侃侃而談,新名詞,各類數據脫口而出,把眾人驚愕得差點掉了下巴,他們手上也有錫蘭各方麵的情報,但全部都是零零碎碎的,甚至有很多沒有關聯,從王景弘嘴裏說出來就是整個係統,數據齊全詳實,讓人不得不懷疑王景弘是天上下來的神仙。

  王景弘也算是豁出去了:管不了那麽多,神仙就神仙,反正我就是知道。

  王景弘:“從錫蘭有大規模的人類居住開始,戰爭從未斷過,到目前足足持續了差不多1000年,到現在我都不明白他們的戰爭是怎麽打的,打了一千年,既然沒有打到亡種滅族,也從來沒有統一過,不得不說,這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跡,神跡。”

  王景弘:“錫蘭島的主要居民是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他們隸屬於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作為印度洋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錫蘭的戰亂不符合明帝國的利益,我們需要的是錫蘭的和平穩定,這樣我們才能夠以最少的投入,在錫蘭建立強大的補給基地。”

  眾人一邊聽一邊筆記。

  王景弘:“我們

  不要錫蘭的一寸土地,我們還要維護錫蘭的繁榮統一,維護錫蘭的和平穩定,作為明帝國最忠誠的盟友,又是在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上,未來一定會受到其他列強的威脅,我們要未雨綢繆。”

  施進卿:“如果兩個王國不願意坐下來怎麽辦?”

  王景弘:“這就是我們聯合艦隊需要做的,我們有信心,有能力達到我們的戰略目的。”

  王景弘:“諸位請看地圖,錫蘭的對麵就是古裏,目前是一個無主之地,有一些小部落,我們的目標是古裏地區,首先在古裏建立一個軍事基地,在完善基礎建設的同時開始移民,這裏是明帝國的另一個海外領土,名字暫時就叫龍芳省,如果有更好的名字可以提出來討論。”

  張立:“王總,除了獅子省,其他海外省都帶有一個芳字,有什麽特殊的意義?”

  王景弘:“也沒有特殊的意思,主要是容易使人產生聯想,幾百年後,隻要帶有芳字的地方,很容易就使人聯想到這是明帝國的領土,什麽叫自古以來,這個芳字就是自古以來。”

  原來如比(此),眾人恍然大悟。

  施進卿:“再度遠征,不知道完成目的需要多長時間?”

  王景弘:“預計是兩年,這期間會有商船和戰船與蘭芳省保持聯係,現在國內基本上沒有戰事,蒙元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在明帝國穩打穩紮的攻勢下,以前那一套失去了作用,剩下的出路有三個,第一是被徹底同化,這是最好的結果,我指的蒙元;第二是退往中東地區或者是像當年的匈奴一樣,退往寒冷的歐洲,這條路並不好走,但還是有機會生存下去;第三是抵抗到底直至被徹底消滅。不管是選擇那一條路,在我們聯合艦隊凱旋之時,應該已經塵埃落定。”

  王景弘:“大陸方麵屬於我們明帝國的領土問題解決了,國內將迎來相當長時間的和平穩定,這個時期科技會得到重大突破,各種腦洞大開,各種生產工具層出不窮,在生產工具得到普及的情形下,生產力的發展將進入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勞動力將被大量解放出來,所以我們明帝國的未來在海洋,海外還有大量的無主之地,天欲予之不取必遭天譴。”

  掌聲,熱烈的掌聲。

  冷謙(音樂家,道家):“好一個天欲予之不取必遭天譴,我百分之一百讚同,朝廷對那些土著居民的信仰持一個什麽樣的態度,現在的宗教政策有點模棱兩可,其中的度有點難於拿捏。”

  佛教大師:“冷居士的觀點老衲深有同感,朝廷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指引。”

  王景弘:“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在國內,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作為華夏民族的其中一員,任何強製性的政策

  都是不合時宜的,也不可行,我們還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隻有一條不能逾越,那就是教權必須服從於政權,不管什麽教派都一樣,包括道教和佛教,至於那些無主之地的原住民,我們同樣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但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引導,他們很多的宗教信仰缺乏必要的文明因素,而那些希望加入明帝國的人氏,必須放棄原有的宗教信仰,對那些沒有得到朝廷許可的西方傳教著,格殺勿論。”

  格殺勿論!平平常常的語氣,聽在眾人耳裏卻有千斤之力,令人透骨奇寒。

  王景弘:“我說的格殺勿論不是說捉到就砍,而是通過法律進行審判,西方的宗教是淩駕在政權之上,淩駕在法律之上的,在明帝國絕對不允許,未來,就是皇權都要限製,何況是宗教。”

  聽了王景弘的解釋,佛教大師和道教大師冷謙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他們兩人對世界上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宗教都有研究,他們發現除了佛教和道教是唯二導人向善和具有包容性的宗教外,其他宗教都充滿了暴力和排他性,因為宗教信仰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

  以前他們不明白其他宗教為什麽會這樣,聽了王景弘的解釋終於明白,根本原因在於文明。

  冷謙提出整個問題並不是佛教道教的傳教問題,關鍵是對其他宗教的態度,隻是冷謙表達得相當隱晦而已,王景弘心知肚明,順著冷謙的問題來了一個就坡下驢,一句格殺勿論算是為其他宗教定了調,給蘭芳省政府官員吃了一個定心丸。

  會議最後的議程是決定各部隊的去留問題,當光頭強提出是不是征求各合成營指揮官的意見時,王景弘立馬否決掉。

  光頭強:“各部隊的去與留是不是征求一下各個合成營指揮官的意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民主,又可以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

  王景弘:“民主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對未知的探索是每一個人生來就具有的欲望,而且還能夠為明帝國開疆擴土,加上聯合艦隊在這時代是無敵的存在,不用腦子想都知道沒有人願意留下來,征求他們的意見就是在製造問題,這個要不得,誰去誰留就由我們會上做出決定。”

  張立:“我讚成王總的意見,就拿我來說,上次會議決定我留下來,我堅決執行,如果由我本人選擇,我肯定不願意,就是這麽簡單,我做夢都想在大海上逆風飛揚。”

  施進卿:“對每支部隊的去留我不發表意見,因為我對每一支部隊都不了解,至於其他方麵的專家,同樣由聯合艦隊決定,雖然蘭芳省的人才遠遠不夠,但我認為必須無條件支持聯合艦隊遠征,說到這裏,我開始有點佩服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我天不怕地

  不怕,但總是在追求蠅頭小利,缺乏長遠的目標,在王總的教育和引導下,逐漸建立了大局觀,與整個國家相比,個人算得了什麽,蘭芳省又算得了什麽,沒想到到老了還能進步。”

  王景弘:“施進卿老先生高風亮節,是我們這些後輩的楷模,謝謝施老先生。”

  經過討論,爭論,除了冷謙死活要跟著王景弘外,其他專家倒是沒有太多的要求,對他們來說,那裏都是全新的,到處都是未知的,沒有十年八年難見成效,而冷謙的理由令人無語:我是道家,同時也是音樂家,我對音樂的追求達到了宗教信仰的程度,而王總身上有挖掘不盡的音樂寶藏,我沒有任何理由放棄西瓜而去撿芝麻,我腦門又沒給門夾不是。

  最後達成共識,決定如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