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向馬六甲進軍(一)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428
  第三十八回向馬六甲進軍(一)

  聯合艦隊在完成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的自古以來以及初步規劃後,整裝待發,準備向馬六甲進軍,這時候的聯合艦隊士氣高昂,戰意衝天,對明帝國的美好遠景充滿了自信。

  這天,聯合艦隊指揮部召開了一次高級別的戰略會議,重點是決定進軍馬六甲的路線,支點,手段以及要達到的目的等等,參加會議的除了聯合艦隊高級指揮員,還有地理,地質方麵的專家,以及僧、道、儒的代表。

  作為一個後世大驅的副指揮長,對華夏的海軍發展曆史可以說爛熟於胸,特別是明初七下西洋的過程更是曆曆在目,仿若親曆,從後世穿越到明初,王景弘一直在分析當時下西洋的得失,他發現,當時下西洋的戰略是正確的,表現了明初大明帝國的萬丈雄心和遠大的目光,隻是在具體的執行上,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最後無果而終,這個認識上的偏差有曆史的局限,也有文化上的太過寬容,在明帝國強盛之時問題不大,一旦明帝國國力有所不逮,時間一長便變得麵目全非,最後導致前功盡棄。

  當時下西洋的目的除了弘揚華夏文明,宣示國威之外,還有一個秘而不宣的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因此,聯合艦隊總是往人多的地方登陸,這些地方都是有主之地,在采取懷柔政策為主的戰略思想下,最終無法為明帝國帶來實際性的收益,久而久之,國家財政不堪重負,不得己之下,導致明帝國偉大的遠洋戰略無疾而終,想想就令人惋惜。

  王景弘心裏清楚,既然來到了明初,同時取代了馬和就任聯合艦隊總指揮,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曆史時刻,將下西洋的戰略目的重新確立,剔除尋找建文帝的目的就顯得迫在眉睫,隻要剔除了尋找建文帝的目的,在戰略的執行上便遊刃有餘,原來的曆史上第一次下西洋,在途經麻喏八歇國(雅加達地區)時,適逢該國東西二王交戰,西王擊敗了東王,正準備乘勝追擊之時,剛好聯合艦隊派遣艦員登岸,這批艦員帶著從明帝國帶來的貨物,準備與當地人進行交易,被西王誤認為是增援東王的軍隊,聯合艦隊艦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西王軍隊包圍突襲,力戰之下終因寡不敵眾,全體戰死他鄉。

  這是一次突發事件,雖然產生於誤會,但也造成了聯合艦隊的重大損失,事件造成170名聯合艦隊艦員死亡,事件發生後,整個聯合艦隊群情激奮,紛紛要求向西王宣戰,為死去的戰友報仇雪恨,本來這是一個改變戰略目的的非常有利的契機,可惜聯合艦隊指揮部始終不願意放棄最初的目的,把尋找建文帝放到所有目的的第一位,再加上該死的懷柔政策,最終導致明

  帝國錯過了從海洋擴展生存空間的機會,白白便宜了西方列強,令人無限唏噓。

  事件發生後,西王在了解到所攻擊的是明帝國聯合艦隊的艦員時,嚇得三天三夜吃之無味睡不安寢,最後派使者帶著這次事件主要負責人的人頭向聯合艦隊謝罪,並且答應賠償6萬兩黃金給明帝國作為這次事件的補償,馬和鑒於西王請罪認罰態度誠懇,同時擔心一旦開戰,會讓建文帝得到消息提前隱遁,最後和平處理了這個事件,沒有接受西王的六萬兩黃金,把西王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呼遇到了神仙。

  他們也不想想,神仙有這麽好相與的嘛,這個事件對聯合艦隊的士氣是一個打擊,也不知道聯合艦隊當時是怎麽想的,以聯合艦隊的規模,假如建文帝真的在海外能得不到消息?純粹自欺欺人,建文帝若是留在國內,還有可能聯絡舊部,以期東山再起,跑到海外就是一個流民,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能翻起什麽巨浪才是怪事,又不是後世通信那麽發達,這個時代,帶個口信都要幾個月,誰還會傻乎乎的相信海外的建文帝是真的,有時間還不如早點洗洗上床睡覺不是。

  原有的曆史上,馬和處理完突發事件後,帶領聯合艦隊來到蘇門答臘島的舊港,位置在島的東北方向,是一個華人集居地,附近有一股海盜,首領叫做陳祖義,手下有幾十艘戰船,武裝人員一萬多人,在馬六甲是一股非常強悍的力量,基本上控製了馬六甲海峽,周邊的各王國無可奈何,在海上,還真不是這股海盜的對手,聚居在舊港的華人更是受盡這股海盜的盤剝,苦不堪言。

  蘇門答臘曾經有過一個叫三佛齊的國家,但後來在與其他王國爭奪地盤的時候戰敗了,最終導致王國,其國民被其他王國擄走,可以說是無主之地,也不對,應該是華夏之地,明帝國之地,因為這裏是華人的聚居地,也是華人海盜的據點,妥妥的自古以來。可惜當時的聯合艦隊沒有好好利用起來,也不知道該怪誰!

  馬和了解情況後,首先派出代表,向海盜頭領陳祖義申明大義,要求海盜集團歸化明帝國,由聯合艦隊進行整編。

  海盜都是一群目無王法的亡命之徒,特別是海盜頭領,一個個眼裏那有什麽朝廷,他們就是朝廷,他們就是王法,得知聯合艦隊的要求後,海盜眾頭領舉行了閉門會議,討論對策。

  陳祖義:“弟兄們,明國的聯合艦隊提出要求,要我們歸化明帝國,接受他們的整編,大家怎麽看?”

  二頭領:“臥槽,他們以為自己是誰呀,也不問問馬六甲誰才是王,我們過得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要女人有女人,都不知道多麽的逍遙自在,向聯合艦隊投降,跟殺了我們有什麽區別,我堅

  決反對歸化。”

  三頭領:“老二說的不錯,我們不但不投降,還要將他們的船,他們的貨全部搶過來,還有他們的火炮,那可是個好東西,有了這些武器,我們不單在海上獨一無二,就是在陸上也可以橫著走。”

  老三剛剛說完,立即得到全部頭領的歡呼,議事大廳一下陷入吵雜喧囂之中,比後世的農貿市場更甚,老三回頭一想,剛才稱呼二頭領為老二,似乎有點那個……意思,感覺有點不妥,幸虧沒人留意,以二頭領一點就著的火爆性格,當場拔刀相向已經算是小事一件,不覺出了一身冷汗。

  看眾頭領喋喋不休,陳祖義皺起眉頭,抬手一拍桌子:“都給我住口!”

  在陳祖義的怒目之下,一個個立即收聲噤若寒蟬,這些海盜雖然蠢,但並不表示他們傻,這個時候再敢出聲,分分鍾人頭落地,陳祖義殺人可從來沒眨過眼睛,沒有人願意觸這個黴頭。

  陳祖義:“吵吵吵,就知道吵,聯合艦隊差不多有200條船,而且都是大船,還有幾十艘是寶船,不動腦子能一下吃進去?我跟你們說。投降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那個兄弟願意,但要搶下這些戰船必須想想辦法,老三,你明天先派人假扮當地的華人,混進聯合艦隊了解他們的實力,然後再製定一個作戰計劃,散會。”

  第二天,三頭領派了幾個手下混進聯合艦隊,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他們看到了琳琅滿目的貨物和戰馬,把這幾個海盜看得直流口水,其實他們看到的都是聯合艦隊讓他們看的,聯合艦隊指揮部早就通過當地華人了解了海盜的內部情報,對這幫烏合之眾而言,保密是什麽玩意,不懂,更加不屑一顧,在他們的認知裏,這些當地的華人誰敢報信,不要命了。

  得到了需要的情報,海盜首領們一個個豪氣頓生,恨不得立即心動,生怕遲了讓聯合艦隊跑了,好像聯合艦隊就是他們的一盤菜,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想怎麽吃就怎麽吃,也不想想自己有沒有這麽好的牙門,與聯合艦隊動手,跟在魯班門前耍大斧,關公門前耍大刀,孔子門前賣字畫毫無二樣。

  最後陳祖義決定表麵上接受聯合艦隊的要求,等聯合艦隊上岸後,派出所有的戰船堵住港口,然後在陸上來一個衝鋒,力爭一次性解決聯合艦隊,陳祖義還特別強調,一定要活捉所有戰馬,誰打傷戰馬拿誰的命來填,這些頭領一個個幻想著騎著高頭大馬在平原上奔馳的威武形象,興奮得連阿媽是誰都忘了,看他們野望之高,口氣之大,跟當年的夜郎國國王有何區別。

  聯合艦隊得到海盜同意歸化,接受整編的信息,通過情報,了解到海盜的真實意圖後,決定來一個將計就計,誓將海盜一網打盡。

  第二天早上,聯合艦

  隊所有的官兵同仇敵愾嚴陣以待,8點,聯合艦隊開始靠岸,海軍陸戰隊首先登岸建立警戒陣地……

  有的時候,國人的一些行為真的令人費解,像西王部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對聯合艦隊登岸的艦員實施突然襲擊,打死聯合艦隊170名官兵,最後反而得到寬大處理,而海盜雖然可惡,並且作惡多端,但怎麽說也是自己同胞啊,一萬多人並不是全部都是罪該萬死,有必要趕盡殺絕嗎?

  王景弘在後世,每次從曆史書中看到這裏都茫然不解,始終找不到答案,就這個問題曾經問過導師張局座,局座也無法解釋,隻能搖頭歎息,令人唏噓。

  九點,聯合艦隊指揮部成員在馬和的帶領下,登上舊港,迎接他們的不是民眾的歡呼聲,也不是海盜們的懺悔聲,而是海盜們排山倒海的狂叫聲,隻見海麵上幾十艘戰船快速向聯合艦隊逼進,而岸上則是成千上萬的海盜高舉刀槍棍棒從四麵八方向港口衝了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