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自古以來(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219
  第三十七回自古以來(二)

  聯合艦隊擴大會議正在召開,在王景弘的啟發和引導下,會議氣氛空前活躍,眾人紛紛發表各自的見解和看法,特別是搞文學創作的學者,充分發揮腦洞,在還沒有發現新的島礁之前,已經將名字起好,像太平島,永暑礁,曾母暗沙,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等等,一共起了幾百個島礁名字,幾乎將已經發現的以及還未發現的南海島礁一網打盡,反正無主的都是明帝國的(都是無主的),甭管有沒有淡水,能不能住人,先立個碑,畫個圖,曆史學家再進行文字記錄,妥妥的自古以來,搞音樂創作的音樂家甚至提出為每一個島礁創作一首歌曲,把王景弘感動得熱淚盈眶,多好的人民啊,既勤勞又聰明,連用歌曲來證明自古以來都想得到,太有才了,不服不行。

  會議在熱烈的氛圍中結束,與會眾人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會議結束後,聯合艦隊掀起了一股創作高潮,眾人忙得不亦樂乎,而官兵們已經適應了障礙訓練,但文化學習卻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開始以為學習不難,誰知道王景弘心一橫,不斷的加碼,令官兵們苦不堪言,痛並快樂著。

  這天,聯合艦隊指揮部成員一起登上太平島,隨行的還有一隊官兵和地質專家,他們的任務是尋找淡水資源,從島上樹木蔥蔥綠意盎然就可以知道,太平島一定有淡水,能不能維持一定的駐軍就看能不能找到足夠的淡水,王景弘就是這樣引導眾人思維的,他當然知道,太平島不但有足夠的淡水,後世還建有大型的機場。

  副指揮使張立:“王督,看你的意思是準備在這裏駐軍,能守得住嗎?”

  王景弘:“守得住守不住不是看這裏有多少兵力,而是明帝國的國力,還有就是聯合艦隊的實力,要知道,他們麵對的不是一個小小的太平島,而是麵對整個大明帝國,就算某一個時期明帝國的國力有所不逮,等明帝國國力恢複後照樣可以收回來,因為自古以來,你懂得。”

  副指揮使光頭強:“我研究了海圖,隻要在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和西沙群島建立一個補給基地,整個南海就變成了明帝國的內海,司令高啊,隻是維持這兩個地方的駐軍所需要的財政支出恐怕不是一個小數目。”

  王景弘:“所以我們要盡快建立貿易秩序,國家通過稅收才能保證財政的支出,我們聯合艦隊的存在就是要讓貿易秩序得到穩定和發展,所有對明帝國有利的貿易規則都是好規則,不會做蛋糕的將軍不是一個好廚子。”

  聽到王景弘的妙語連珠,眾人會心的哈哈大笑。

  光頭強:“要是有其他國家覺得貿易規則不公平應該怎麽處理?”

  王景弘:“世界上沒有完全公平的事

  ,覺得不公平,可以融入明帝國呀,這樣不就公平了,你們必須明白,就是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公平之事,我們聯合艦隊才有存在的價值,否則,要聯合艦隊何用。”

  張立:“司令,西沙群島沒有發現淡水,要維持駐軍恐怕有點困難。”

  王景弘:“目前來看隻能維持3個小隊(一個排)的駐軍,一個陸戰小隊,兩個炮兵小隊,你們知道海鹽是怎麽生產出來的嗎?”

  光頭強:“在鹽田裏將海水蒸發後就得到了粗鹽。”

  王景弘:“正確,既然蒸發後能夠得到是海鹽,很明顯,蒸發掉的就是淡水,用這種簡單的辦法可以得到一定的淡水,同時建造蓄水池,在下雨的時候積蓄淡水,等到國家財政允許的時候,再建造大型的海水淡化裝置,我們有的是時間。”

  經過一個上午的勘察和施工,下午四點,終於打出了3口高出水量的水井,按地質專家的預計,太平島維持三萬人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沒什麽問題,不但解決了駐軍的生活問題,還有能力為聯合艦隊提供補給,用光頭強的話說,這就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超級寶船。

  這次下西洋雖然帶有一部分的工程施工隊伍,但要建設這麽多的島嶼不現實,最後聯合艦隊指揮部決定島嶼建設全部擱置,將這些建設工作留給政府,聯合艦隊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有人煙的地方,建設補給基地。

  聯合艦隊在太平島停留了一個星期,一個是讓專家們對太平島的建設進行前期的大致規劃,王景弘:“這個很重要,是說服皇上和內閣投入島嶼建設的依據,真正能說服對方的不是靠忽悠,而是數據,數據,數據,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說三遍。”

  二是進行島嶼的攻防演習,從中找到登陸作戰和拒止登陸的要點,通過演習,指揮部發現不管是登陸作戰還是拒止登陸,最能發揮作用的還是炮兵,戰爭之神的威力在演習中表露無遺,看得指揮部所有人瞠目結舌,至於最後的短兵相接,沒什麽好說,在裝備沒有代差的情況下,隻能用人命去填,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在雙方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除了硬啃,其他戰術都是扯淡,海洋不是大陸,沒有捷徑可走。

  在這七天期間,藝術家們被太平島上美麗的景色徹底征服,全體陷入瘋狂狀態,畫家戴進在這期間,畫了兩幅畫,一幅是太平島的寫真,非常真實的反映了太平島此時的麵貌,大師就是大師,細微之處纖毫畢現,不少官兵落入畫中,光頭強的特寫更是惟妙惟肖,光彩照人,與天上的太陽相映生輝,把王景弘看得目瞪口呆:額的媽啊,這精細之處堪比後世的航拍有木有。

  另一幅則是風景畫,取點非常刁鑽,海天一色,海鳥海魚相戲成趣,悠然自得,初升的太

  陽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而太平島在整幅畫裏隻是若隱若現,像雲霧裏的高山,有一種身臨仙境的錯覺,妙,妙到毫巔,眾人看後竟然無法評論,完全超出了認知。

  戴進:“謝謝王督,因為你,我才有機會打開這扇藝術之窗,讓我真正看到了自然界的美妙,這幅太平島的寫真畫是作為曆史資料給國家博物館(王景弘在擴大會議上提到了國家博物館,是一個新的名詞新的概念)留存,而這幅風景畫是送給王督的,感謝王督對我的提攜,還望王督笑納。”

  王景弘一聽心裏那個高興就別提了,心裏想:這小子滿上道的呀,知道我喜歡這個,值得培養。

  隨後一想,這禮物似乎太貴重了,自己拿了恐怕要落人口舌,感覺還是不收為好:“戴老師你的心意我領了,但這個禮品太貴重,我可不敢獨享,我看這樣,到時由國家博物館出價購買,放在博物館裏也可以讓明帝國對藝術有興趣的人共享,你看妥否?”

  戴進:“王督高風亮節,我竟敢貪財,就作為送給博物館的禮物吧。”

  掌聲,眾人為王景弘的高風亮節,為戴進視金錢為無物的淡薄心態鼓掌。

  畫家在創作,音樂家也沒閑著,在王景弘的點撥下,音樂家創作了一首古典與後世流行音樂完美結合的傳世之作:太平島之夜。

  音樂出塵脫俗,音調婉轉優美,一經推出,便在聯合艦隊引發極大的震動,終日吟唱不斷,通過回國的商人帶回國內後,在明帝國引發了音樂屆的一場革命,等到凱旋之日,王景弘發現這時代的粉絲比之後世更加瘋狂,害得音樂家冷謙三個月不敢出門。

  冷謙,字起敬,杭州人氏,道號龍陽子,被時人譽為仙人的道士,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其時百餘高齡,善書畫,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心態平和,保養得法,常鍛煉,精武術,銀須飄飄,好一個仙風道骨,行動敏捷,絕無老態龍鍾的之態,在王景弘三寸不爛之舌的忽悠下,一不小心上了賊船,呸呸呸,是上了寶船。

  用冷謙的話說:他實屬無奈,他是聽了王景弘唱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後,不得不跟王景弘上了寶船,隻因為對音樂太過癡迷,難以自拔。

  冷謙對“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評價是:音調美輪美奐,歌詞意境深遠,脫離了這時代的音樂範疇,其音繞梁三匝,婉若仙樂,雖然王景弘五音不全,唱得是鬼哭狼嚎,仍然不失其美。

  這個評論非常中肯,沒有把別人唱歌要錢,王督唱歌要命說出來夠給王景弘麵子了,這一點,馬和深以為然。

  這首歌的旋律有點像後世的橄欖樹,又有點像後世的千年等一回,曲調之美,王景弘聽得是如癡如醉,這麽優美的曲調,歌詞由戴進與王景弘合作譜寫

  ,王景弘隻是加入了現代的流行元素:

  太平,太平,你是南海的一顆明珠;

  你飽經風霜,依然用青春的目光看著遠方;

  你從未害怕,你勇敢屹立在大海的遠方;

  你是明帝國最忠誠的衛士,你守護著明帝國的海疆;

  你就這樣默默的看著,看著明帝國的人民走向大海的遠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