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輕輕推了一下曆史車輪(二)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3-15 06:52      字數:3159
  第十四回輕輕推了一下曆史車輪(二)

  三天後,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工部匠營空地一樣的人頭湧湧,一樣的人滿為患,今天進行的是熱氣球載人實驗,眾人臉上少了第一次試驗時的好奇和緊張,多了羨慕嫉妒恨,這可是人類第一次脫離大地,進入到縹緲的空中,雖然隻有區區的100多米,而且還是不能自主活動的那一種,但不影響他們成為曆史上的名人載人史冊。

  熱氣球改進後還要等三天,是因為要對三位飛天勇士進行培訓,這三位勇士有兩位來自聯合艦隊,另一位來自陸軍京營,他們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心理素質過硬,長得短小精幹,體重不到100斤,非常符合實驗要求,經過三天的培訓,已經完全掌握操作要領,一個個充滿信心,最難得是他們沒有過多的興奮和緊張,完全當做很平常的工作一樣,這份心理素質,妥妥的後世特種兵王,王景弘與鄭和自歎弗如。

  他們的名字無人不曉,他們的壯舉與世長存,他們是:石金凱、黃雁、逢必進。

  今天,明成祖朱棣同樣一大早來到匠營,滿懷期待的神情毫無掩飾的掛在臉上一覽無遺。

  王景弘:“皇上早,不是決定不來觀看嗎?”

  朱棣:“當初是決定不來觀看,但止不住心裏那個癢癢啊,這兩天總是睡不好,一閉上眼睛就想到熱氣球升空的情景,所以嘛,還是一睹為快來得痛快,從語言上了解升空的過程怎麽也不及親眼目睹,不是嗎?”說完哈哈大笑。

  9點,準備就緒,鄭和下令熱氣球載人實驗正式開始,點火,隻見經過改進的燃燒裝置明顯比上次的火更大,說明熱值比前次提高了不少,效果是熱氣球飄起來的時間比上次大大縮短,隻用了10分鍾不到,在眾人的驚呼聲中,載人的吊蘭被拉離地麵,整個上升過程由慢到快再到慢,直到達到動態平衡為止,這次的高度升到了200米,比上次足足高了50米,當三人拿出手中的旗幟向下麵的人群招展的時候,整個匠營沸騰了,歡呼聲,掌聲此起披伏,人們聲嘶力竭的放聲大喊大叫,平日的矜持、平日的修養全都扔進了1萬1千米深的馬裏亞納海溝(假如他們知道馬裏亞納海溝),盡情的放縱,歡慶曆史性的時刻。

  熱氣球在空中停了大概一刻鍾,鄭和通過旗語命令空中的三位勇士熄火、回收熱氣球,接到命令,石金凱通過連接燃燒裝置的長杆一擰,一塊兩層的活動鐵片蓋向燃燒裝置,上麵的壓住火焰,下麵的封住進氣口,不到十五秒火焰熄滅,在進行熄火的同時,黃雁開始通過腳踩氣筒給熱氣球輸送冷空氣,逢必進則與地麵保持通訊聯係。

  得到熄火成功,開始輸送冷空氣的信息,地上的五位彪形大漢!愛奇文學i7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開始拉動連接熱氣球的繩子,開始挺費力的,隨著冷空氣的增加,拉動變得越來越容易,熱氣球最後差不多以每秒5米的速度回到地麵,從兩百米的高空回到地麵僅僅用了不到一分半鍾,比預想的效果還好,熱氣球載人實驗獲得圓滿成功,匠營再一次陷入癲狂狀態,三個勇士一走下吊框便被人群圍了個水泄不通,圍在最裏麵一層的一個個銀須飄飄,兩眼瞪得老大老大炯炯發光,手裏拿著紙筆,口無遮攔問個不停,什麽姓名呀,父母是誰呀,從軍多久呀,結婚沒有呀,有沒有女朋友呀,在空中有什麽感受呀,有沒有害怕呀,在空中看到什麽呀……

  總之是家長裏短,三大姑八大姨,陳芝麻爛穀子的八卦新聞全都問到了,敬業精神比之後世的狗仔隊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就是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你敢做敢說他就敢記,那怕拿刀架在脖子上也不退縮,史上最值得敬佩的史官。

  這時代的人還是非常淳樸,三位勇士也是謹小慎微,有那樣說那樣,有多少說多少,既不添油加醋也不刻意隱瞞,要是後世,那些公眾人物、明星、小鮮肉早就將一套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一出口一定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甚至敢從繈褓就開始立誌,至於你信不信沒關係,很多人信了……反正我是信的。

  熱氣球載人實驗成功後,朱棣應聯合艦隊和兵部的要求,批準工部第一批製造20個熱氣球,10個提供給聯合艦隊,10個給兵部,後續視使用效果再定,這是一個很務實的策略,不會因為一下子生產了太多造成浪費。

  以這時代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製造熱氣球根本就沒有難度,隨著人們的理念改變,明帝國掀起了一股熱氣球熱,搞得亂象紛呈,最後朝廷不得不製定政策,要求製造以及使用相關飛行器的企業和個人必須報備,隻有得到批準才能進行,由於全民參與,各種奇葩腦洞層出不窮,各種新材料應運而生,把王景弘與鄭和驚得瞠目結舌,同時也間接推動了明帝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這是後人得出的結論。

  在鄭和領導的熱氣球研製團隊緊張工作的同時,由王景弘領導的王鄭編碼研製也在緊張的進行中,王景弘在提供了思路後放手不管,全部交給算學家(數學家)李洪負責,自己心安理得的做了甩手掌櫃,帶著馬桂、王德尚兩個小太監到處晃蕩,把鄭和羨慕得什麽似的。

  馬金與王慧聰因為流露出對通信的極大興趣,王景弘將他們兩個留在研製團隊參與研製工作,寓興趣於工作之中是對研究工作最大的助力,王景弘深明其理。

  王鄭編碼團隊的研製工作首先從平時的文書,命令,情報匯總裏挑選出1000個常用漢字,發現如果是僅僅用於情報傳遞和命令發布

  根本用不了1000個漢字,本著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齷齪心態,勉強按筆畫順序進行編排,然後再按順序填上編碼,一部王鄭編碼字典橫空出世,編製之容易令眾人難以置信:臥槽,這麽簡單的編碼為什麽一直沒人想到呢,是不是我們都太蠢了!

  完成了編碼,接著是編碼的傳遞,需要傳遞的編碼僅僅是0到9個編碼,對采用怎樣的傳遞方式各抒己見,簡直是開腦洞的嘉年華,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其中那個平時有點木訥的小太監馬金,首先提出旗語的表達方式,具體是用4支旗代表一組編碼,每三組編碼組成0到9的數字,三個數字的排列對應王鄭編碼字典,4支旗最左邊的為參考坐標,與坐標平行的為1,低於左邊的為零。

  此方式一經提出便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接著又有人提出使用燈光的方式,還有使用聲音的方式,甚至有人提出使用火炮的方式,隻是考慮到成本太高最後被否決,經過科研團隊的討論,最終由李洪拍板,一共推出了10種傳遞方式,經過試驗,全部都可以使用,操作非常簡單,比以前的通信方式優越了N倍,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創舉,當王景弘拿到報告的時候,驚訝得合不攏嘴:這腦洞也太大了吧,隻是稍微提了一下思路,便被他們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後還敢不敢開掛?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

  通過了編碼方案,王景弘集中了聯合艦隊的通信兵以及陸營的部分通信官進行培訓,這些官兵一看通信方式這麽簡單一個個笑了,隻是在笑的同時流露出落寞和失望,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一時之間情緒有點低落,王景弘看在眼裏,覺得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引起高度警覺,處理不好將影響軍隊的士氣,決定先給這些官兵上一堂政治思想課,解開官兵們思想裏的疙瘩。

  王景弘:“弟兄們好,我剛才看到各位情緒有點低落,這很正常,一點都不奇怪,每個人看到以前複雜的,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完成的工作,變得簡單容易,隻要稍加培訓就可以完全掌握,心裏多多少少會出現失落感,我完全理解,而且感同身受,但弟兄們要明白幾點,第一是明白通信工作的意義,通信工作在軍隊裏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能夠打勝仗的保證,是軍隊指揮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通信進行簡化是為了更好的傳遞信息,是為了指揮部更好、更準、更快的指揮軍隊,你們的工作永遠都不會被取代(後世還是被取代了,王景弘在這裏撒了一個謊),第二是以後的通信內容將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專業,甚至會發展到相隔萬裏進行通信,那時候你們這些專業人才更是必不可少,除了傳遞信息外,還會衍生出截獲敵人信息,破解敵人信息的專業工作,我對你們充滿了信心,相信你們一定能夠適應新的工作,一定能夠戰勝挑戰,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工作,祖國需要你們,人民需要你們,我王景弘看好你們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