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回 再訪地方政府
作者:孤雲      更新:2021-06-08 15:36      字數:2389
  沒有太多的討價還價,沒有添加到任何附加條件,拜王國在威迫利誘之下,無奈簽署了加入聯軍的協議。

  弱國與強國的交往過程中,經常性出現霸淩條款,對強國而言,這是一種恩賜,而對弱國而言,這是以利益換取安全的無奈之舉,整個藍星上,唯一的另類是明帝國,隻有明帝國在與各國的交往中保持平等的姿態。

  拜王國的政體架構與其他王國不同,很多事物和行為都要通過媒體的鼓動宣傳,他們非常善於這種操作,可惜加入聯軍這麽大的一件事,因為需要保密的原因,不得對外泄露半點相關信息,這讓拜王國的相關人員感到相當的不習慣和不適應。

  組建聯軍的目的大功告成,接下來是前往阿魯多多地方政府進行考察,這次考察多了拜王國的謀士加入,兩個外交大臣兩個謀士,可惜麻將還沒有傳到北美大陸,否則他們四人閑時可以打上幾圈,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四人終於抵達邊境,這天一大早,四人持正式的身份證明進入阿魯多多地方政府的轄區,當邊防長官問默華一行需不需要幫助時,默華回答:不用,我們這次不屬於官方的訪問,隻是以個人的身份對阿魯多多地方政府進行參觀和考察,如果有需要我們會向地方政府提出要求,謝謝。

  一行人離開後,邊防長官立即通過無線電將情況報告給阿魯多多地方政府,接到報告,阿魯多多與政府官員無不感到奇怪和詫異,三個王國的兩個外交大臣和兩個謀士結伴前來考察,這是從未有過的事,難道有什麽陰謀不成?

  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還是太平洋艦隊參謀長劉光為他們解惑:“很明顯,他們結伴前來表明,組建聯軍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他們這次前來考察的目的不外乎是想,詳細看看地方政府的綜合實力,為下一步的博弈尋找最有力的後援。”

  原來如比,這下就放心了,說實在話,阿魯多多以及政府官員對自己的實力還是不夠了解,他們還停留在人多即是戰鬥力的時代,始終無法理解代差的碾壓能力,這個與阿魯多多地方政府沒有經曆過大型的戰爭有關。

  進入地方政府,四人發現了一個與七個王國完全不同的奇怪現象,農忙時看不到成年人無所事事可以理解,但看不到小孩在田間戲耍就不正常,難道實在是忙不過來,連小孩都要下地幫忙?也不對,沒看到小孩在幫忙啊,實在是令人費解。

  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所有的小孩都在上學,學齡前的小孩上幼兒園,其他沒成年的小孩不管家裏是不是有足夠的勞動力,都必須上學,在阿魯多多地方政府,任何阻擾小孩上學的行為都屬於犯罪,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剝奪未成年人學習的權力,這不是跟明帝國海外省一個樣了,天啊,這得有多雄厚的財力才能辦到!

  明帝國富甲一方當然不存在問題,但阿魯多多地方政府成立才多久,實在是不明白那裏來的財富。

  對這個問題,直到與阿魯多多地方政府官員見麵後才弄明白,地方政府官員告訴他們:辦全民教育需要的財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像明帝國財力雄厚,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環境當然更好,但窮有窮的辦法,一間可以遮擋風雨的房子,幾張桌椅,幾本書,幾支筆,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就可以開辦一個班,需要的費用並不比你們貴族老爺的一頓飯貴。

  想一想好像是這樣,但為什麽七個王國,包括文明等級更高的瑪雅王國都沒有實施全民教育呢,到底是財力的問題還是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四人是百思不得其解,問阿魯多多地方政府官員也沒有得到滿意的解釋,這些地方政府官員隻知道應該這樣做,但他們不明白為什麽要這樣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問明帝國的專家,得到的解釋更是雲裏霧裏,專家:“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很難用一句話解釋,如果你們到明帝國生活一段時間,自自然然就會明白這樣做的道理,總之一句話,與社會架構的等級製度息息相關,明帝國最大限度消滅了等級製度,這個等級製度不是表麵上的上層與下層的關係,是根植於人民內心深處的等級製度,當一個環衛工人與政府官員站在一起,看不出貴賤之時便是等級製度消失之時。”

  無法理解,根本就無法理解,四人是一臉茫然,實際上專家同樣有困惑,像貴族與平民的等級是消滅了,但因為財富的多寡造成的新的等級又在生長,就這個問題,專家曾經請教過馬和,馬和的回答令人絕望,馬和:財富可以遺傳和繼承,因為財富而產生的等級,恐怕神仙都沒有辦法,否則那些企業家就會失去創新和創造的動力,唯一沒有等級觀念的恐怕隻有知識界,因為知識沒辦法遺傳和繼承。

  想想也是,當你還在為第一桶金奮鬥的時候,那些富二代已經站在了金山上,怎麽比,好在還有讀書一條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輕易衝破因為財富造成的等級。

  默華四人帶著疑惑參觀了邊境上的一間小學,第一印象是簡陋,第二印象是無比的簡陋,比他們想象中的最簡陋的學校還要簡陋,根本無法與他們的貴族學校相比較。

  兩間稍大一點的房子是課室,另外一間小一點的房子是學校辦公室,校長加上老師才三個人,一個數理化老師,一個語文和生理衛生老師,校長自己擔任政治、曆史和思想品德老師,全部采用明帝國教材,這些教材簡單易懂,數理化如果從後麵看起,那就是高深莫測,但從第一頁開始,一步一步環環相扣,知識逐漸升級,僅僅是三年級的數理化教材,四人已經看得非常吃力,一想到明帝國的高等教育,四人打消了繼續往數理化方麵來發展的念頭。

  其他文科方麵的教材倒是看不出有多高深,但道理簡單容易理解,四人發現了一個現象,所有的文科教材裏,沒有涉及到如何當官和有關神仙的內容,所有的重點都是教育學生怎麽樣做人,這一點與各王國和瑪雅王國完全不同,既沒有陰謀詭計方麵的教育,也沒有統禦部下的謀略,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會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將會有自己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將會是國家最忠誠的擁護者,如果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和知識,其國家的強大真的是無法想象。

  到學校時剛好是課間,學生們有的在操場遊戲,有的在三三兩兩討論,有的在靜靜的看書,總之一句話,整個學校充滿了朝陽般的青春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