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回 戰國七雄?(五)
作者:孤雲      更新:2021-04-20 11:00      字數:2220
  頓王國的南邊是一個叫做迪的王國,國王就叫做迪,迪在部落混戰中用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奪得統治地位,在瑪雅王國謀士的幫助下成為了迪王國的第一任國王。

  迪自視甚高,經常生活在臆想中,他堅信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迪王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迪王國無所不能,他經常告誡國民要有危機感,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再不好好努力,明帝國的羊城不用二十年就要趕上我們的都城了!

  據說,這句話傳到明帝國,當天的醫院人滿為患,而且都是急診,搞得各地政府如臨大敵,以為出現了急性傳染病,各路專家忙了個腳朝天,最後的結果令人啼笑皆非,原因是聽到迪的言論後笑岔了不得不送醫院,這都什麽事啊,總之是笑話不少,段子同樣不少,當然,送醫院急診也是段子,可見迪王國有多奇葩。

  迪不是通過武力統一各部落的,而是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贏得勝利的,他通過宣傳和身體力行,感化了那些深深陷在部落混戰中苦苦掙紮的族民,開始隻是小打小鬧,各部落完全不當一回事,像看傻子一樣看著迪表演,甚至還編了不少段子笑話迪,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

  這些段子通俗易懂,這些老爺們也不想一想,以他們的文化程度和智商怎麽可能編得出這麽有內涵的段子呢,這些段子都是太平洋艦隊越過特戰隊員散布出去的,目的就是為了麻痹這些部落的老爺們,真的是被賣了還幫忙數錢。

  慢慢,越來越多的族民加入到迪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行動中,等到這些部落的大老爺發現不對之時,局麵已經失控,每一個部落王宮的門前都靜坐著成千上萬的族民,這些族民不喧嘩不吵鬧,也不提出什麽具體的要求,就是靜靜的坐在王宮門前,你說氣人不氣人,趕又不走,罵又不聽,想派武裝強力清場,發現這些族民都是武裝人員的家屬,讓這些武裝向自己的親人下手,酋長還不至於愚蠢到這個程度,他們心裏非常清楚,要是敢下這個命令,那些武裝人員的刀槍恐怕第一個就會砍向自己,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談判唄,在各部落謀士的建議下,在阿魯多多臨時政府的暗中推動下,各部落一看現在的形勢,仗是沒辦法打了,哪怕是部落最為強盛能夠集中所有力量之時,都沒有統一這片土地的能力,更不要說現在被迪廢了武功,無奈之下隻好坐到談判桌上,暗自歎一聲---唉,形勢比人強啊。

  談判過程一波三折,聯合立國沒有問題,關鍵是誰來做這個國王,每一個酋長都想當,但誰也沒有這個力量,眼看談判遙遙無期,而在談判期間那些靜坐的族民雖然退去,但沒有人敢保證曾經的一幕不會再次發生,最後不得不推舉迪為第一任國王,但保留各部落相當的自治權力,這樣的政治架構有點不倫不類,既不是明帝國的中央集權製,也不是瑪雅王國的城邦製,有點像後世鷹醬的聯邦製。

  迪當上國王後,立即推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徹底放棄了暴力,國內的等級製度依然如舊,底層的族民的生活還像從前,唯一的不同是,不用再參與殘酷的戰爭,這樣一來,也可以說斷絕了底層族民向上的通道,有戰爭的時候,這些底層戰士還有可能通過戰功登上貴族階層,現在好了,唯一的機會沒了,到底是幸還是不幸隻有天知道,雖然能夠通過戰功登上貴族階層的少之又少,但怎麽說也是唯一的機會。

  迪不但保留的等級製度,而且強化了等級製度,將各等級的人群固化,並且規定各等級的人群能夠從事的工作不得僭越,迪有一套不知從哪裏來的,可以自洽的理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的國民都信了。

  他的思想體係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他認為各種人在現世的身份和地位,包括享受、勞苦、受難都是因為前世的修為,隻要能夠忍受現世的任何苦難,那麽來生就有可能成為貴族,總之,想要成為貴族的一員隻能通過今生的忍受,否則死後將被打進萬劫不複的地獄。

  這套思想體係看上去荒謬無比,但在迪王國卻有龐大的市場和受眾,受到貴族階層和普羅大眾的歡迎,貴族階層認可這套理論是因為,迪從根本上解除了底層族民對貴族的威脅,多好啊,各安天命該幹嘛還幹嘛。

  而普羅大眾發現,本來就看不到有出人頭地的希望,現在知道了貧苦的原因是因為前世不修,這樣一來反而有了寄托和願景,隻要今生今世忍一忍,來世說不定自己就是地主老爺了,而那些地主老爺因為今世的胡作非為,來世不定比現在的自己還慘!

  這樣想也不錯,地主老爺與奴隸不斷轉換誰都不吃虧,也沒有好壞之分,這樣的思想體係,這樣的行政架構傳到太平洋艦隊,幾乎所有人感到驚訝的同時,紛紛表示智商有限,看不懂迪的神操作。

  王景弘看到報告的第一反應是似曾相識,仔細分析發現,迪的神操作和迪王國的行政架構與原時空的三哥極為相似,心想不會是甘地穿越到迪身上吧,有點意思,與馬和溝通後得出結論,這樣的穿越是不存在的,否則不可能不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至於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巧合無法判斷,也許是天意吧。

  迪王國對外同樣采用“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當然,內外有別,非暴力不是一點軍備都沒有,迪王國還是保留了象征性的軍隊,而不合作不是真正的不合作,而是談不攏的時候不合作,這樣的一個王國,這樣的一個對外政策倒是挺受其他王國的歡迎,一個沒有野心沒有實力自廢武功的王國誰不喜歡?

  六個王國樂見其成的同時,將迪王國看作是自己碗裏的肉,早吃遲吃最後還是吃,先放一邊未嚐不可,有了這種心態,倒是讓迪王國躲過了早期的王國混戰,幸還是不幸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到了王國混戰的中後期,由於各王國的戰爭資源消耗過大,不得不將目光轉向迪王國,對一個毫無武力值的王國,結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