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回 老師,你騙人?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2-23 01:07      字數:2272
  砰的一聲是槍聲,聲音不大,眾人已經習慣,但“啊”的一聲是幾個意思?難道打中了人?有這個可能嗎?明明步槍指著的前方沒有人啊。

  事發突然,不明所以之下,官兵們驚恐異常,看到開槍的學員站起來拚命揉自己的右肩膀才知道,這一聲大喊是這個學員發出來的,不就是開槍嗎,也沒見到教官開槍的時候大喊一聲,還有這樣的神操作?眾人疑惑不解。

  教官:“剛才這名戰士大喊一聲是因為右肩膀受到步槍後坐力的衝擊,子彈出膛的時候,步槍會有一個向後的力量,這是反作用力,至於什麽叫做反作用力,這個是科學問題,沒辦法一兩句話說清楚,知道有這麽回事就行,為了減輕這個反作用力對肩膀造成的傷害,開槍的時候一定要將槍托緊緊貼住自己的肩膀,否則極容易受傷,這個道理我一直都在強調,很明顯你們沒有放在心上。”

  說到這裏,眾人看到開槍的學員羞愧的低下了頭,真是不聽教官言吃虧在眼前。

  這是一個教訓,好歹將子彈打了出去,隻是子彈飛到了哪裏沒有一個學員看到,教官:“這一槍脫靶,下一位。”

  第二名學員上前就位,他在心裏想,這麽近的距離,三點成一直線,沒有脫靶的道理,肯定是前麵那個學員沒有貼緊肩膀的原因,我才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隻見這個學員將槍托緊緊抵在肩膀上,上膛,瞄準,打開保險,預備,放......

  隻聽砰的一聲,槍口冒煙,子彈一道殘影飛向目標靶,隻是......

  教官:“脫靶,下一位。”

  怎麽可能,明明是三點一線,難道有人在一瞬間移動了目標靶?肯定是這樣,否則不可能脫靶,我對射擊很有信心的知不知道。

  有什麽好奇怪的,新兵脫靶不是很正常的事嗎,就連狙神張木方第一次實彈射擊都脫靶,何況這些沒有完全進化的原住民,要是第一槍就中靶,恐怕教官會嚇出心髒病來。

  射擊的要領就兩個字---穩定,扣動扳機前最為關鍵,新兵由於緊張,往往在扣下扳機的瞬間,導致槍口上抬,脫靶,情理之中。

  “脫靶”,“脫靶”聲不絕於耳,偶爾有一兩個上靶的,甭管他打中幾環,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表情令人噴飯,這麽近都能夠脫靶,看來射擊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教官一定有什麽瞞著他們吧,難道教官在騙我們?

  說真的,射擊沒有太多的技巧,苦練加苦練才是王道,除非你是天生的神槍手,這樣的神槍手不說挑一,起碼也是千裏挑一,可遇不可求,普通士兵經過刻苦的訓練,出槍速度和射擊精度甚至可以超過神槍手,但那種靈機

  一動的一槍永遠都學不到,那種人槍合一的境界永遠都不可能達到。

  就像足球運動員,經過刻苦的訓練,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的動作,並且在比賽中合理發揮,但永遠也達不到羅納爾多那種天才的心有靈犀,更不可能達到完全的人球合一。

  從第二輪開始,官兵們以看得見的速度上靶,五輪過後,基本上能夠上靶,成績不錯,這個成績比教官的預計要好,相當滿意。

  教官:“今天的實彈射擊結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祝賀童鞋們,隻要堅持訓練,精度會越來越高。”

  回基地的路上,阿魯多多憂心忡忡的問劉光:“先生,我觀察了隊友們的射擊過程,雖然能夠上靶,但基本上都在靶的邊緣,這樣的射擊水平什麽時候才能上戰場嗎?”

  教官:“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吧,戰士們才是第一次摸槍,有這個成績已經超出了事前的預計,一步步來,如果隻是進行防禦作戰,再多幾天的實彈訓練便可以,但部落的目的是進攻,這個嘛,以現在的速度,半年後應該沒問題。”

  這句話說得有點猶豫,內心不敢太肯定,以明帝國軍隊的標準衡量肯定不夠資格,問題是,他們麵對的同樣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部落武裝,一時之間很難進行有效的比較,倒是出發前,王景弘的一席話令人印象深刻。

  王景弘:“訓練是為了更好的發揮戰鬥力,說實在的,隻要給這些部落戰士一支槍,他們便可以橫掃北美大陸,槍是什麽?是神器,槍聲一響,不投降也得潰散,不要說這些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部落武裝,就是明帝國久經戰陣的軍隊,如果手持冷兵器對上有熱兵器的軍隊,恐怕也好不到哪裏去。”

  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指揮部,所有人聽到後都感到不可置信,不少人甚至嗤之以鼻,劉光當時也不信,覺得王景弘在誇大其詞,熟悉了步槍的性能和殺傷力,以十倍的冷兵器武裝,隻要戰術對頭,對付熱兵器的軍隊不敢說必勝,起碼有一戰之力。

  看到這些官兵們對步槍的崇拜,劉光心裏開始相信王景弘說的有道理,當然,在內心深處,還是不認可明帝國的軍隊會這樣無能。

  這是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不同等級文明的差異,說白了,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就像大劉在“三體”裏所說的那樣,高等級文明對上低等級文明那是降維打擊,他消滅不消滅你跟你無關,而是跟高等級文明的心情有關。

  有這種想法不奇怪,這個時代的明帝國不但沒有經曆過被工業文明欺壓的記憶,而且在世界上是無敵的存在,但王景弘不同,雖然沒有經曆過,但讀過曆史的都知道,當年的八

  國聯軍才多少人?僅僅是兩萬人,麵對幾十萬的清朝軍隊,以及百萬的民間武裝,一路碾壓,從天津一直打到紫禁城,迫使清廷簽下屈辱的條約,“往事”不堪回首。

  阿魯多多:“是我急躁了,我是擔心完不成父王交代的任務。”

  劉光:“這個請放心,你們部落與我們太平洋艦隊簽有合同,做不到的事我們是不會簽的。”

  阿魯多多:“有先生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劉光:“現在才剛開始,能夠上靶就是一個好現象,不在乎打幾環,隻要能上靶,戰士們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隻要有信心就好辦。”

  這是大實話,沒信心什麽事都做不好,有了自信,剩下就是多練習的問題,勤能補拙,古人誠不欺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