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隻欠東風
作者:孤雲      更新:2020-10-22 21:43      字數:2426
  解決了小組協同,接下來練習同步射擊,名義上是前進中射擊,實際上射擊的時候是停止前進的,半個多月做到運動中開槍不是不可能,但要做到上百人同時射擊那是癡人說夢。

  教官為這些學員設計的戰術很簡單,容易操作---到了射擊位置全體立定射擊,完成後再繼續前進。

  經過半個月的訓練,總算達到了要求,教官心裏想,這幫學員雖然都是花架子烏合之眾,但對付大王的親兵還是綽綽有餘,從基地出發到聯盟總部,大概需要一天時間,目前除了繼續訓練外,隻能等待指揮部的命令,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話說張立率領大部隊與張魯道別後,日夜兼程,期間走訪了幾個三萬人的部落,與這些部落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目前處於觀望中,而底層族民則是強烈要求加入,特別是吃了罐頭和方便麵之後。

  有了這個基礎,到時候好辦,讓底層的族民解決他們部落的頭領就是,也許有人會說,每一個酋長都有親兵,族民恐怕不敢行動。

  真是無知,族民害怕親兵,你不會派幾個太平洋艦隊的士兵夾在族民中,暗中開他媽的幾槍不就搞定。

  不久,張立一行來到酋長被殺的部落,這個部落處於聯盟的最邊緣,接任的酋長(老酋長的長子)雄心勃勃,部落占據了地緣優勢,聯盟對部落的掌控有點鞭長莫及,加上這個部落科技發達(相對於其他部落),經濟更是獨樹一幟,隻是受限於人口,不得不依附聯盟,否則極易受到其他部落聯盟的攻擊。

  按照酋長的設想,部落的實力到一定程度就取大王而代之,至於老酋長被殺之事,早就被新酋長忘了一幹二淨,甚至在心裏感激大王,是大王讓他當上了這個部落的酋長,如果不是老酋長被殺,要接這個酋長位還不知道猴年馬月,而且老酋長對這個長子不待見,很多事務都不讓他碰,隻信任老二,不是出現意外,結果又有誰知道?

  發生在聯盟的事件他們知道得最早,也最為詳細,不是他們有千裏眼順風耳,而是酋長吸取了父親的教訓未雨綢繆,在大王身邊安插了親信,監視著大王的一舉一動,既為自己的安全,也為有一天與聯盟發生衝突做準備。

  對聯盟內部的變革,酋長是舉雙手雙腳讚成,他心裏明白,變革是為了聯盟的壯大,促進聯盟的科技和經濟發展,因此,這個部落不但百分之一百執行聯盟的政策,在很多方麵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聯盟規定,大王的親兵是五百,部落酋長的親兵是五十,這個部落呢?表麵上也是五十,實際上是三百五十,力量直逼大王。

  酋長采用謀士的建議,在親兵中實現輪換製

  ,一個星期在酋長這裏當差一天,這樣一來,酋長就有了三百五十名親兵,而大王派人來看到的,永遠都是五十名。

  沒有值班的親兵也不用參加生產勞作,隻在家裏單獨練習武藝,從某種角度看,酋長的親兵更有戰鬥力,起碼個人的素質更高,大王的親兵平時很少訓練,反而酋長的親兵每個星期有六天的時間訓練,明眼人一看,高下立判。

  開始的時候,酋長對大王唯唯諾諾,每個季度上交的稅賦是各個部落裏最多的,超出了聯盟的規定,大王不解,幾個讀書人分析後認為,這是酋長在感恩戴德。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僅僅維持了三個季度,第四季度上交的稅賦與其他部落相同,理由是前三個季度計算錯了,希望大王能夠將多繳的稅賦返回給部落,為此還殺了幾個官員(老酋長的親信,對新酋長陽奉陰違),一時成為聯盟裏的笑話。

  看似疏忽,其中隱含深意,目的是要給聯盟一個錯覺,認為部落無人,酋長無能,不但碌碌無為,而且還昏庸無比。

  這是謀士的策略,可見酋長的這個謀士不簡單,一到部落,張立與指揮部成員就發現,實際情況與傳說中的部落大相徑庭,單單從農田的規模還看不出來,直到看見小作坊林立時,才知道這個部落酋長不簡單,能夠做到這一步,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做到的,一定有一個高智商的謀士,或者是一群高智商的謀士,總之,這個阿慶嫂不尋常。

  在聯合遠征軍的戰情通報中,南美有一個印加帝國,而通過印加帝國了解到,北美也有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個帝國比印加帝國的文明更加先進,這個帝國叫做瑪雅王國。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部落一定得到了瑪雅王國的幫助,最起碼有瑪雅王國的人參與其中,事實與指揮部的分析十不離九,酋長雄心勃勃,苦於部落無人,剛好有商人從瑪雅王國回來,講了瑪雅王國的情況,了解到瑪雅王國的文明比聯盟高了好幾個等級,因此,專門派人前往瑪雅王國,請來了三名鬱鬱不得誌的謀士,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三個謀士,一個是被免職的官員,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匠人,三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部落的麵貌,成就最為顯著的是匠人,他使部落的科技水平上了一個等級,提高了生產工藝,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教師的到來製定了部落教育計劃,關鍵是從底層族民中大力選拔有潛質的學生,表麵上成就不大,畢竟教書育人不可能短時間見效,假以時日,人們會發現,最終改變社會的還是教育。

  被免官員的到來,使得酋長在應對聯盟的時候遊刃有餘,親兵輪換製和多繳稅賦策略就是出自這個

  官員,成功忽悠了大王和大巫師,讓整個部落的發展沒有遭到聯盟的幹預,功不可沒。

  雙方見麵,表麵上相見恨晚,熱情有加,隻是心裏各懷鬼胎,酋長方麵在想,怎麽樣利用這個機會,從大王手裏奪得控製權,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謀士的建議是讓太平洋艦隊與大王火拚,部落坐收漁翁之利,這個謀略相當高明,是被免官員認知裏的最優解,利用別人的內耗,或者其他各方火拚,永遠都是付出最少受益最大的買賣,瑪雅王國的城邦製就是在這種思維下產生的結果,誰都希望其他城邦火拚,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問題是,每一個城邦都這樣想,最後的結果就是各自相安無事,發生戰事也是以不傷根本為目的,屬於江湖上那種“點到為止”。

  隻可惜,這個官員遇到的是來自更高文明的明帝國,完全不在一個次元上,所有的謀略不過是作繭自縛,自取滅亡罷了。

  而張立在了解情況後的第一反應,是在心裏下了決心:這個部落的上層不能留著,就算是他們願意加入明帝國,都要想辦法製造借口將他們全部哢嚓,不能為海外省政府留下一灘汙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