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回 恐嚇利誘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7-20 00:11      字數:2594
  英格蘭國王一行與聯合遠征軍指揮部成員一起,在蘇格蘭國王以及眾大臣的陪同下來到皇宮,歡迎儀式結束後,開始了正式的會談。

  三方各懷鬼胎,都有自己的戰略目的,英格蘭方麵希望實現英倫三島的統一,是那種高度集權的統一,這樣,英格蘭國王就有了無限支配英倫三島所有資源的權力,包括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在一個從遊牧與農耕時代向工業化時代轉變的過程中,人力資源顯得更為關鍵。

  蘇格蘭方麵希望保持獨立,這是人之常情,除非國王是一個能夠看到未來的人,否則沒有人願意受其他人管轄,小就小,弱就弱,起碼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說一不二。

  而對明帝國來說,一個分崩析離的英倫三島不是一個好的英倫三島,而一個高度集權的英倫三島也不符合明帝國的戰略,明帝國希望英倫三島是一個邦聯製的王國,對外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對抗歐洲的壓力和侵略,對內各自有自己的權限,包括立法和稅收等等,相互製約。

  會談就是這樣一個氛圍中進行,雖然明帝國聯合遠征軍屬於客人,但超霸的實力使得黃雁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談判主導者,翩翩風姿折服了英倫三島無數的名媛閨秀,引一時之美談。

  談判開始,首先有黃雁代表明帝國作———合作共贏,和諧發展的專題報告。

  在報告中,黃雁重點闡明了明帝國的發展理念,指出世界的發展方向,有理論有數據,從人類曆史的演進到未來將出現的社會現狀預測,娓娓道來聽得眾人如癡如醉,整個報告過程不斷被掌聲打斷。

  講到工業社會對農牧社會的碾壓,眾人是膽戰心驚,結論是,你要是不進入工業社會,最後的結果不是被工業化國家吞並就是成為工業化國家的殖民地。

  吞並一聽就明,但殖民地是什麽玩意?眾人一臉懵逼。

  黃雁在報告的最後指出,進入工業化之後,自然資源的消耗是農牧社會無法比擬的,其消耗的資源是農牧社會的千倍,萬倍,這些理論和數據,他們同樣不懂,一臉的茫然。

  講一千道一萬,目的隻有一個,世界應該以華夏文化為核心,明帝國為主導,合作共贏,和諧發展。

  人生來平等受到法律保護是眾人第一次聽到的最為震撼的宣言,將眾人心目中與生俱來的優越感擊得粉碎,徹底顛覆了他們的三觀,一個個失魂落魄如同鬥敗的公雞。

  報告雖然結束了,但餘震還在,眾人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需要黃雁詳細解惑。

  英格蘭國王最先提問:“黃指揮使,你在報告中提到殖民地這個詞,請問殖民地是一個什麽概念?”

  黃雁

  :“吞並很容易理解,而殖民地是吞並的另一種形式,比吞並更加的惡劣,吞並以後,征服者為了得到民眾的擁護,往往對被征服者施以仁政,很多時候直接給與公民待遇,對老百姓來說,甚至比以前的生活更好,當然,例外也不在少數。”

  眾人點頭讚同這個觀點。

  黃雁繼續道:“而殖民地是侵略者取得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的控製權後,扶植一個傀儡政府,對這些國家或者地區的民眾進行殘酷的壓榨,瘋狂掠奪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無數人淪為奴隸,過著非人是生活,因為不是侵略者自己的公民,因此他們心安理得,沒有任何的惻隱之心,那些傀儡政府為了得到侵略者的認可,一個個變本加厲無惡不作,其行為永遠都沒有下限。”

  聽到黃雁的解釋,眾人不禁打了一個冷顫,太可怕了!

  更使他們害怕的是,明帝國會不會吞並英倫三島,又或者將英倫三島變成明帝國的殖民地。

  看到眾人驚恐的表情,黃雁覺得恐嚇的效果已經達到,是時候緩和一下眾人的恐慌心情了。

  黃雁:“我們明帝國不會吞並任何國家,也不會有任何的殖民地,我們崇尚和平,我們以人為本,我們不要別的國家的一寸土地。”

  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就是這麽的霸道,就是這麽的強勢,帥,哥,你真的好帥!

  眾人明顯鬆了一口氣,差點嚇死寶寶了!

  蘇格蘭國王:“黃指揮使,你剛才報告裏的很多觀點我非常讚同,隻是信息量有點大,還需要慢慢消化,但有一個問題我想請教,如果某個國家突然禁止大明元的合法使用,我說的是如果,請問明帝國有什麽應對措施?是戰爭還是其他?我極想知道,我們蘇格蘭決定使用大明元,但也擔心因為這個原因使我們蘇格蘭的利益受到傷害。”

  黃雁:“這個嘛,要看具體情況,對那些惡意的,對我們明帝國造成重大損失的國家,我們明帝國不介意使用武力,我相信我們明帝國有能力,也有義務保證使用大明元的國家和地區免受損失,如果是其他情況,我們明帝國會斷絕與這個國家的貿易往來,各過各的,隻要他們高興就好。”

  高興就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信你才怪,是不是遭到重大損失還不是你說了算。

  看眾人的表情,黃雁心裏想:這幫家夥還算上道,真的以為龐大的聯合艦隊是拿來擺的?明帝國廣闊的領土是充話費送的?騷年,真的不能太天真知道嗎!

  英格蘭國防大臣:“黃指揮使,你剛才的報告裏提到未來有可能引發戰爭的原因,能不能詳細的解釋?”

  眾人的思維一下子被這個問題拉了回來,剛剛思考

  的是大明元的問題。

  黃雁:“經過我們明帝國科學家的研究,自然資源在世界各地的發布極為不均勻,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很多國家就會明顯感到自然資源不夠用,甚至自己的國家根本就沒有某種物資,怎麽辦?一個是買,另一個就去其他國家搶,小國還好,如果是大國,強國,戰爭恐怕不可避免,而這種戰爭導致的結果就是殖民地的泛濫,人民流離失所飽受戰爭之苦。”

  蘇格蘭國防部長:“黃指揮使,要怎麽樣才能阻止戰爭的發生?”

  黃雁:“平衡,平衡是阻止戰爭的有效辦法之一,隻要平衡被打破,戰爭便不可避免,另一個是社會發展到文明的新高度,世界上成立一個權威的機構,所有的紛爭都通過談判解決,這個時候,意識形態的紛爭進入到另一個層次,這是一個脫離了物資的層次,戰爭也有可能因為意識形態的紛爭而發生。”

  意識形態是什麽東東?

  黃雁:“意識形態就是某個國家,每個民族處世的理念,包括宗教信仰和法律。”

  “宗教戰爭?”

  黃雁:“又不完全是。”

  好高深,還是不太明白。

  英格蘭國防大臣:“是不是說,世界上並不能真正消滅戰爭?”

  黃雁:“可以這樣說,隻是表現出來的形式和烈度不太罷了,唯一的辦法是使自己的國家站在平衡的一邊,而不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地位。”

  強者才有話語權,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他們懂!

  黃雁今天的報告明顯帶著王景弘色彩,聯合遠征軍指揮部成員甚至懷疑是王景弘直接捉刀的報告,紛紛在心裏豎中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