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悲催的拜占庭
作者:孤雲      更新:2020-04-17 04:45      字數:2453
  第一百一十六回悲催的拜占庭

  宗教改革的春風吹到拜占庭帝國,君士但丁堡是一片歡騰,君臣額手相慶。

  拜占庭帝國一直都是王權社會,教廷在王權的壓製下苟延殘喘,拜占庭帝國傳承了羅馬帝國的好戰精神,到處征伐,沒幾年就將整個歐洲納入控製中,成為拜占庭帝國旗下的諸侯國。

  這種狀況一直維持了差不多一千年,表麵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暗流湧動,關鍵是拜占庭帝國與各諸侯國政教不統一,矛盾不斷發酵堆積,隻是在拜占庭帝國的強大軍事壓力下,各諸侯國敢怒不敢言。

  拜占庭帝國實行的是王權政治,教廷的權力受到極大限製,而其他諸侯國實行的是政教合一製度,教廷淩駕於王權之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體製共存於一個王朝,在世界上僅僅出現過兩次,一次是現在的拜占庭帝國,另一個發生在華夏周王朝的春秋時代。

  表麵上兩個帝國的製度差不多,實際上截然不同,拜占庭帝國是王權與宗教之爭,而周王朝是不同的執政理念之爭,當時是真正的百花齊放,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層出不窮競相爭豔,導致的後果是進入到戰國時代,各國不斷攻伐,兼並弱小國家,最後是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完成了朝代更替,功蓋千秋!

  拜占庭帝國的統治維持了上千年,直到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兩個帝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應驗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的諺語,隨著戰爭的持續、僵持,拜占庭帝國的實力逐漸削弱,對諸侯國的控製越來越力不從心,內部離心離德,矛盾浮出水麵。

  當意大利王國與法蘭西帝國宣布,不再以拜占庭帝國馬首是瞻的時候,拜占庭帝國君臣還以為是愚人節開的玩笑,戲謔的問了一句:你們是認真的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上上下下開始慌了,這不是要老命嘛,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已經耗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看不到有任何勝利的曙光。

  背後的這一刀來得飄忽突然,令拜占庭帝國上下措手不及,痛,痛徹心扉,想報複發覺力不從心,那個恨啊,恨入骨髓。

  接著英格蘭王國,德意誌帝國,奧地利帝國等中歐和西歐國家隨風而動,全部脫離了拜占庭帝國的控製,隻在名義上還保留著最後的一塊遮羞布。

  到後來,隻剩下東歐的保加利亞,波蘭等小國弱國還在支持,不得不之下,拜占庭帝國一步一步收縮防線,慢慢隻剩下君士但丁堡一個城市在苦苦掙紮,以現在的實力回到歐洲,最好的結果就是寄人籬下。

  眼看就要城破人亡,大夏即將坍塌的關鍵時刻,迎來了明帝國聯合遠征軍,這才給拜占庭帝國續了一口氣,躲

  在城裏偷偷的舔布滿全身的傷口。

  拜占庭帝國君臣在總結過往曆史,討論成敗得失的時候,一致認為,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失敗,主要原因是歐洲國家的背叛,而歐洲國家背叛的根本原因是教廷淩駕於王權之上,對此,君臣一直耿耿於懷,悔不得當初沒有將宗教徹底壓在腳下,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當歐洲的宗教改革以王權獲得控製權告終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上上下下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不己,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是拜占庭帝國再度輝煌的機會,他們認為王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從此沒有了教廷的桎梏,他們可以將歐洲各國重新整合在一起,不要說整個歐洲,隻要有一半的國家納入旗下,其力量足以將奧斯曼帝國按在地上摩擦再摩擦,畫麵不要太美。

  想當然,自以為是,都什麽時候了,還在做黃粱美夢,真不知道是不是祖上積德,才讓拜占庭帝國活到現在,聯合遠征軍指揮部得到這個情報,除了搖頭苦笑,真不知道說他們什麽好。

  就在拜占庭帝國上上下下充滿了理想,充滿了鬥誌,充滿了興奮的時候,意大利王國的一盆冷水當頭淋下,接著是其他歐洲國家,無數的冷水,終於將拜占庭帝國陷入瘋狂的人們淋醒。

  意大利王國是第一個宣布脫離拜占庭帝國的國家,在國王簽發的文件中寫道:意大利王國從即日起,脫離拜占庭帝國,願意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條件下,與拜占庭帝國發展外交關係。

  五雷轟頂,拜占庭帝國上下如喪考妣,就像被抽去了靈魂的行屍走肉,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國家緊緊跟上,德奧帝國,法蘭西帝國,英格蘭王國,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就連東歐的國家也緊緊跟隨,最後的結果是,拜占庭帝國變成了孤家寡人,隻剩下君士但丁堡和歐洲的希臘半島,實力一下子降到了三流國家,不要說與奧斯曼帝國為敵,就是歐洲的列強,隨便一個就可以把拜占庭帝國按在地上摩擦。

  物產難於滿足戰爭的需求,人口更是如此,唯一還能夠擺上台麵的隻剩下艦隊了,雖然都是幾百噸的船,但在世界上還是無敵的存在,當然咯,是在不考慮明帝國的情況下。

  麵對殘酷的現實,拜占庭帝國的君臣終於清醒,反應過來後第一時間跑到聯合遠征軍駐地,抱著駐地臨時指揮使大哭,哭求幫助,哭求保護,哭求策略。

  黃雁接到臨時指揮使的報告,與其他指揮官以及專家們研究後,給了拜占庭帝國正式的答複:

  一是認清形勢,將自己擺在小國的位置,放棄成為霸主的幻想;

  二是與奧斯曼帝國取得諒

  解,實現地區和平,聯合遠征軍可以作為調解人從中斡旋;

  三是加大與明帝國商團的合作,實現產業的合理布局。

  看似簡單的三條建議,實際上是為拜占庭帝國在這個星球上留下了一席之地,隻是要一下子放棄曾經的夢想,一時難以接受,痛苦是肯定的,君臣看到三條建議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不接受,不願意。

  當他們將自己的意見反映給聯合遠征軍駐地臨時指揮使的時候,臨時指揮使麵帶笑容,人畜無害的輕聲回答:“沒關係,我們明帝國尊重你們的選擇,隻要你們高興就好。”

  什麽意思?什麽叫尊重我們的選擇,我們有得選嗎?我們高興就好,我們能高興嗎?

  外交大臣無精打采,鬱悶的回到皇宮,將臨時指揮使的回答一說,眾人是低頭喪氣毫無辦法,最後不得不接受聯合遠征軍的建議。

  就現在拜占庭帝國的狀況,聯合遠征軍可以說已經做到仁至義盡,隻要聯合遠征軍置之不理就手旁觀,拜占庭帝國絕對活不過三個月,要知道,歐洲幾個列強早就將眼睛盯向了希臘半島。

  與奧斯曼帝國獲得和解之後,中東迎來了和平的時光,拜占庭帝國則是逐漸被世界邊緣化,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