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嶺南最佳影後
作者:盼夏小師弟      更新:2020-04-23 09:27      字數:3175
  聽到門外響起動靜,劉隱慌忙跑出來,見母親正在慪氣,支開一眾仆吏,親自引母親向刺使府後堂走去。

  看到兒子的那一刻,韋瑜心情大好,邊走邊問起泉州來使情況。劉隱早前回到封州時,也曾對父母道說過虔州之行,不過也隻是訴說了一些如何與五州兵馬聯合剿滅盜賊,以及協助南遷流民進入端州的要事,並未言及李君本人。

  而這次鍾義德攜李君書信前來,將自己當日在虔州提出的護航之事重新擺上桌案,父子二人昨夜看到書信後的第一反應,便是李君所念肯定不止於此,於是又將剿滅黃連洞盜賊時,對李君的認知,以及書信中所言颶風引發的瘟疫娓娓道來。

  韋瑜聽得入心,不由停在石橋旁的風鶴亭內,將兒子所言匯聚心中,細作思量,良久才道:“嗯……確是一方人才,阿母倒是想見識見識這位李司馬。”

  聞言,劉隱搖手指向蒙蒙細雨中的後堂,對阿母道:“他新收的徒弟乃是汀州刺使鍾全慕的仲子,名喚鍾義德,現今就在後堂等候阿爹決定,阿母要不要見一見?”

  “鍾全慕的兒子?”韋瑜凝眸疑惑道。

  “阿母與鍾刺使相熟?”

  “算是認識吧……”韋瑜搖頭自語間,一段陳年往事湧上心頭,反倒將兒子看得雲裏霧裏,好奇心驅使下,趕緊讓阿母為他道說。

  韋瑜經不住兒子追問,輕笑一聲,好似過往雲煙以與青春年華隨風而逝:“隱兒可還記得阿母早年常對你言說的青兒小娘?”

  “青兒小娘不是已經過世了嗎?”劉隱更是疑惑了。他的這位青兒小娘與阿母韋瑜乃是同族姐妹,因為年齡相仿,從幼時起就幾乎形影不離,母親也對她十分關愛,可惜在他三歲時,青兒小娘就徹底杳無音信了,就連韋氏族譜中都不見其姓名,隻能從母親依稀的言語中得知,這位青兒小娘是個比她還要要強的女子。

  “可能這就是孽緣吧!”韋瑜暗自歎息道,“怪也隻能怪她太過要強,處處要與阿母比擬。當年你外公將阿母許配給你父親時,曾道說‘他日韋氏子孫或當依之’,不曾想被你青兒小娘聽進心去,一心要找一個比你父親更好的作為嫁郎。或許是嫉妒使然,你父親當時職位乃是一名小校,她也就找了一個小校,可那位小校已經有了家室,以韋氏在嶺南的聲望,豈能容忍族女為人妾室,幾番爭持下,你青兒小娘竟道出自己已經懷了那位小校的孩子……”

  盡管往事雲煙,韋瑜話道此處,還是不禁潸然淚下,劉隱有心幫阿母擦拭,又覺往事由心而發,於是便任由阿母沉寂在往事的悲歡離合之中。

  接下來的事,不用阿母道說,劉隱也能猜得一二,名門望族最懼有辱門風之事,想來青兒小娘必定是被剔除族籍,隻能委身於那位小校。

  想到此處,劉隱不由驚掉了頂上襆頭:“當年那位小校不會是鍾全慕吧?”

  “正是……”韋瑜由心長籲一聲,“自你青兒小娘委身與鍾全慕後,你幾位寵愛妹妹的舅舅就時常去軍中尋那鍾全慕的麻煩,起初都還隻是小打小鬧,言語重傷罷了,後來不知怎麽傷了鍾家阿爹,從那時起鍾全慕就不再忍讓。幾人明裏暗裏鬥了兩個多月,有一天鍾全慕親自來到韋府遞上戰書,邀約夜半時分城外做個了斷,你的幾位舅舅蠢笨無知,豈會料到鍾全慕早已將家人遷往潮州,那夜更是蠱惑了軍中數百人準備投奔閩地,與他們相約隻不過是為了臨走時,將心中積鬱許久的怨氣一股腦發泄出來。”

  “我三舅的殘腿不會就是鍾全慕下的死手吧?”

  “還能是誰?”韋瑜說時,氣憤道,“是他遇事不動腦子,活該殘了一條腿,此事怪不得人家鍾全慕,也算是給他長個記性。”

  母親的強勢在族中是出了名的,即使身為小妹,族中幾位舅舅亦或是外公都得禮讓三分,劉隱哪還敢多話,隻能接話繼續追問道:“那後來呢?”

  “後來?……後來黃巢兵犯嶺南,福建觀察使陳岩與嶺南節度使合力驅除黃巢殘軍時,你阿爹在韶州遇到了馳援而來的鍾全慕,兩人閑話當年,才知你青兒小娘生下腹中的孩子時難產死了……”

  說罷,婆娑淚水肆意流淌在韋瑜兩頰的歲月,比風鶴亭外的煙雨似乎還要淒淒切切,劉隱忙護住阿母,盡量不讓亭外的細雨打濕韋瑜襦裙,言語中盡是寬慰,母子相依亭中許久,絲毫不顧已經在雨中聆聽多時的劉謙和鍾義德。

  但聽亭外細雨中,一個沉著的聲音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還請夫人珍重。”

  韋瑜睜開朦朧的雙眼,仔細打量著步入廳中的青年,形貌體格確有當年鍾全慕的身影,正欲開口時,劉隱將青年拉近身旁介紹道:“阿母,這位便是汀州刺使的仲子鍾義德!”

  “嗯,像,像,像極了,幾乎和鍾……鍾刺使年輕時一模一樣!”韋瑜說時,便要去拉過鍾義德再好好端詳端詳,看能否在他身上找到自己青兒妹妹的影子,她急切的樣子儼然要將這多年思念之苦悉數賦予眼前的鍾義德。

  但見鍾義德退卻兩步,與激動的韋瑜拉開距離,誠然施了一禮,鄭重其事道:“夫人誤會了,適才夫人所言的那個孩子是我弟弟禮德……”

  細雨悄然在風鶴亭的四簷拉起幾道珠簾,潺潺作響的流水,掩蓋了適才一幕的尷尬,幾人楞在當場,一時間不知如何搭話,後堂屋簷下劉謙快步進亭,對韋瑜道:“瞧你把賢侄嚇著了,細雨寒風,快進屋吧。”

  “什麽就給嚇著了?”韋瑜不屑道。

  也不知從哪突然翻湧出一股惡氣,悉數向劉謙發泄而來:“往事如煙,先一輩的恩怨早就隨風而逝,如今我韋瑜在韋氏一族還算能說上幾句話,也該將少時年幼無知鑄成的大禍彌補一二,你還別說,明日我就啟程前往汀州,與鍾刺使將當年的恩怨一一化開,劉刺使就等著多個連襟吧!”

  一頓劈頭蓋臉,說的劉謙雲裏霧裏,久久才回過神來,輕聲哼道:“夫人威武……”

  言罷,才發現亭中已隻剩他一人,母子二人早已將鍾義德請進後堂,早春的香茶都飲了好幾口了。

  著急知道韋瑜的決斷,劉謙硬著頭皮進入後堂,落座一旁,靜靜等著鍾義德道說當年韋青如何因為難產而死,兒子禮德又如何死裏逃生,卻因年少時一場大病而常年身體抱恙……

  一番道說,韋瑜聽的是如泣如訴,鍾義德不知如何安慰,索性連鍾禮德拜師虔州盧光彬之事也一股腦道了出來,希望能以此寬慰梨花帶雨的韋瑜。

  昔日與青妹的歡樂時光一遍遍在韋瑜腦海閃過,眼中那止不住的淚水好似屋外綿綿不絕的細雨,幾近午時才緩過一絲力氣,顫顫道:“苦命的孩子!”也不知說的是她的青兒妹妹,還是的命運多舛鍾禮德。

  良久,終於從親人逝去的陰霾中挺過來,拉近早已發愣的鍾義德,親切道:“聽隱兒說你此次前來封州是為了護航一事?”

  鍾義德還未應聲,就見韋瑜一手拍在翹頭案上,擲地有聲道:“此事就這麽定了,明日便讓隱兒前去廣州通知韋氏族人籌備,隻要泉州商船一到,當即擔起護航職責。”

  突如其來的決定,把早已昏昏欲睡的劉謙從夢中拉回細雨逐浪的後堂,回神之際,鍾義德已經拜謝過韋瑜,劉謙起身揉捏稀鬆的眼睛,暗示韋瑜再考慮考慮,哪知韋瑜連搭理都不搭理他。

  更讓劉謙意想不到的是,韋瑜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在看過泉州司馬的來信後,竟大包大攬,決定前去潮州治理瘟疫!

  劉謙本人也是經曆過當年黃巢兵亂嶺南時的瘟疫,知道其對嶺南造成的影響,但韋瑜不先知會節度使劉崇龜,僅憑一己之力去撲滅毫不知情的瘟疫,即使有十成把握,韋氏一族和封州都會有當盡家產的風險。

  此時的劉謙不由懷疑,是不是自己納妾之事將韋瑜給氣傻了?然而,還沒等他思索出頭緒,韋瑜已經將鍾義德推向自己,讓他帶鍾義德前去與府中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一敘。

  恍惚間,劉謙似乎明白了韋瑜的心思,卻又是一團混沌,不知不覺,已經被母子二人推出後堂。

  適才經曆過韋瑜的如泣如訴,鍾義德早已將來時師父的囑托忘得一幹二淨,傻兮兮地就隨劉謙去了府上。

  二人離開片刻後,刺使府後堂內,劉隱終於聽完韋瑜此番安排的原因,欣喜中不禁讚道:“阿母果然威武!”

  但見韋瑜野狼般的眸子死死盯著屋外的細雨,周身不知從何處凝聚一股常人難以言明的霸氣:“你也不看看你阿母姓什麽!”

  說時,眉心紅痣隱隱發亮,心中近半年的積鬱化作一聲冷哼:“小騷狐狸,這次看你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