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主教聯盟的恐慌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3295
  第二百二十一章【天主教聯盟的恐慌】

  經過溝通,鼇拜發現這些黑人並不打算回家去,他們被騙上船是因為要去麥加朝聖。

  麥加,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百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這一船奴隸都是被忽悠的虔誠教徒。歐洲奴隸販子們獲取奴隸的方式是五花八門的。

  大明的船隊本來要經過麥加,可以把他們放在那裏,但是臨近的時候,在海上卻遇到了很多販賣奴隸的商船。有一些阿拉伯人要求上船,想要向他們購買“焦炭”。

  焦炭指的就是黑奴,鼇拜立即下令把人販子趕走了。明人四書五經沒有白讀,知道了奴隸交易的內幕後,對歐洲國家的做法都表示了不屑,鼇拜明確表示肯定不會做這種奴隸販賣的事,明軍都是表示讚同。這就是大明和女真人,歐洲列強的區別,儒家思想不利於原始積累,可是這種學說,也確實有益處,可以讓人陶冶情操,成為一個好人。

  荷蘭水手們在英國人的船上找到了一封信件,說現在麥加已經被控製了,是交易黑奴的地方。

  對於這些人販子,鼇拜不打算去管,也沒有義務去管。販賣奴隸很不人道,可是大明不能免費做正義的使者,暫時管不了。就算是有利益,也要等他們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可以稱霸,才可以充當世界警察,為國家謀取利益。這種情況下,是不能送黑人們去麥加了。鼇拜把黑人們召集了起來,親自給他們解釋了情況,有些人是懂英語的。

  鼇拜道:“我知道你們之所以願意和我們一起,是因為想去麥加,朝聖之後,就可以回去和親人團聚是這樣吧?”

  會英文的黑人道:“是的,大人。”

  鼇拜一邊比劃著,一邊說道:“可是,如果你們去了麥加,等待你們的將會是另一種命運,一群壞人正在麥加等著你們,準備抓你們去當奴隸。當奴隸,明白嗎?”

  黑人說:“大人,我們明白,那些阿拉伯人很壞,我們不想當奴隸,隻想去麥加。”

  “但是在麥加有很多奴隸販子,如果你們去了,就會被人抓出來當奴隸,你們願意做奴隸嗎?現在不是去麥加的時候。”

  黑人道:“我們明白,大人,可我們是虔誠的穆斯林,我們不當奴隸,我們要去麥加。”

  鼇拜鬱悶道:“你們要我重複幾次?去麥加的下場就是成為奴隸。懂不懂?”

  黑人說:“船長,我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們不想當奴隸,我們隻想去麥加啊。”

  鼇拜:“……”

  怪不得這幫家夥會被人賣了,智商太低了吧?鼇拜快瘋了。這絕對不是他的表達能力有問題。麥加對伊斯蘭教徒的意義也不是他能理解的。他不再解釋,讓非洲人們自己想。

  到晚上的時候,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找到了鼇拜,道:“大人,我們商量了一番,幾年前,我們村裏有些人去了麥加,他們到現在也沒回來,也許他們就是做了奴隸。我們不去了。”

  鼇拜笑道:“你們家其實也不安全,這樣吧,我們要去歐洲,將來會有船返回大明,會經過你們的故鄉,如果願意回家就下船。如果你們願意跟著我幹,我會讓你們吃飽穿暖。帶你們回大明。”

  他知道,不會有幾個人願意去大明的,這些人會選擇回非洲,最終結局也許還是被人販賣,成為奴隸。話他不想說太多遍,路怎麽走,人要自己挑。

  大明艦隊駛入地中海時,很多歐洲人開始感到恐慌,尤其是西班牙人。大明艦隊是荷蘭人領來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一直在爭鬥。盡管葡萄牙人堅稱大明艦隊到歐洲隻是為了做生意,但這樣的陣勢,沒有人會相信。

  偷襲熱蘭遮城事件,西班牙也從小道消息推測是明軍所為,所以才伺機入侵台灣。可是日本戰爭之後,大明卻和荷蘭人成了朋友。

  這樣的發展太過詭異,荷蘭人不傻,肯定也能知道些什麽,兩個國家非但沒有對立,還走的更近了,西班牙人分析,唯一的可能就是雙方達成了某種協議。

  不隻是西班牙人,日本人也這樣認為。大明商人在日本販賣阿芙蓉膏大賺特賺,已經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滿,他們可以肯定,大明是有所圖謀的。

  如今一百艘戰艦遠赴歐洲,這兩萬人一旦加入宗教戰爭,可能會改變戰爭的局勢。天主教聯盟在奧地利開了一場會議。

  這些人都對葡萄牙人非常不滿,大明海軍實力暴增,他們認為是葡萄牙人幫忙。因為鼇拜娶了安娜為妻,葡萄牙使者又多次出使大明,和他們沒關係是不可能的。隻是葡萄牙人一口咬定隻是為了生意以及天主教的傳播才和明廷聯係。西班牙人找不到有利的證據說明葡萄牙已和大明結盟。

  最近宗教戰爭正在往天主教聯盟一方傾斜。丹麥失敗後,一六三零年,因為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進出波羅的海同樣感到不安的瑞典,組織了一支新教軍向神聖羅馬帝國宣戰。素有“北歐雄獅”之稱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是位軍事天才,他以“步兵五列,騎兵四列”的新戰法大敗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正當戰事順利推進之際,阿道夫卻慘遭大炮擊斃,導致瑞典軍情告急。

  國王勇猛能夠提高軍隊士氣,但一個不慎,就可能適得其反。

  為了支援友邦,原本在幕後支持的法國也派兵加入戰局。法國雖然是典型的舊教國家,卻因為想要削弱鄰國—神聖羅馬帝國,進而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而一直默默地支持新教國家。荷蘭一直在伺機而動,如果這個時候大明也加入進來支持新教,天主教聯盟就危險了。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對明軍遠赴歐洲深感意外,道:“明軍的海上力量不是很弱嗎?他們為什麽能到歐洲來,到底是真的來了兩萬人,還是虛張聲勢呢?”

  西班牙大公薩帕特羅道:“據亞洲駐軍回報,大明的海上實力這兩年一直在增長,澎湖海戰在海上對付不了荷蘭人,讓他們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明廷太傅黃鵬,勵精圖治,也讓他們的國力進一步增強了,他們不但戰勝了邊境的金國,還借著荷蘭和日本開戰的機遇,在日本駐軍,全麵通商。大明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禁海獨立發展了。”

  斐迪南二世道:“大明不是在境內一直宣傳揚天主教嗎?他們並沒有讓新教勢力介入。現在他們為什麽又突然和荷蘭結盟呢?”

  薩帕特羅道:“明軍這次來,名義上說就是交易,他們應該會在荷蘭或法國登陸,現在瑞典人剛剛在戰爭中勢力,暫時無法卷土重來,但明軍如果參與到戰爭中來,會讓我們的局麵變得非常不利。我想,應該想辦法阻擊他們。”

  “怎麽阻止呢?”斐迪南二世問了一圈,眾人都沉默了。斐迪南二世是這場會議的核心,他是個忙人,現任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歐洲的國王不是像中國那樣用戰爭換取的,他們的繼承是依靠血緣關係。古時人民認為,國王的血統是高貴的,是神的任命,就算有幾多雄才偉略的人出現,他們都不敢取而代之。

  歐洲王國的改朝換代是因為缺少男性繼任人,女性繼任人因為結婚,後代跟隨丈夫的姓氏,所以才出現不同名稱的王朝。

  如不結婚,沒有後代,就會從血緣最為接近的人身上尋找繼任者,如英格蘭的都鐸王朝,伊麗莎白的繼任人是蘇格蘭女王的兒子,蘇格蘭女王是她的表妹。因為是王族的關係,公主王子(非繼承者)會與其他國家的王室聯婚,有些甚至居住他國。但幸運的話,他們的兒女或孫子,有朝一日可以回國繼承王位。

  古時歐洲各國王室奉行血統純潔的守則,各國王室聯婚,所以一旦出現王位空缺,各國都有人選入主某國王宮。英國王室的繼承者有近千個,分布歐洲各國。

  在神聖羅馬帝國,君主是奧地利的君主,帝國有很多國家組成的,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兼任多國的國王。國王變了對下麵影響不怎麽大,歐洲的封建程度已經非常低了,並不象大明那樣集權。諸侯割據很強,國王有時也隻是個名號。

  兼任國王有時兩個國家是不會合並的。必須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也有的合並了,西班牙就是因為腓力二世1580年兼任葡萄牙國王,才完成了名義上的吞並。

  其實腓力二世隻繼承了葡萄牙所有殖民地的部分利益。也通過葡萄牙的印度跳板成功殖民菲律賓。但是當時的西班牙作為天主教守護國為了教皇認可這次吞並是“繼承行為”而向教皇保證遵守《阿爾卡索瓦斯條約》依舊有效,葡萄牙殖民地實際控製權沒有易主。此外,腓力二世要求葡萄牙廢除同英國的百年同盟,但是遭拒,導致了和英國的大海戰。現在看來,西班牙吞並葡萄牙百弊沒有幾利。

  過了半響,西班牙公爵杜瓦爾特問道:“能不能派人在地中海襲擊大明艦隊呢?”。。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