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日荷開戰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3253
  第二百零七章【日荷開戰】

  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最先挑起戰爭的卻是西班牙人。在亞洲,荷蘭是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所以西班牙人果斷在亞洲增兵。

  當年西班牙人製定征服大明的計劃,為了確保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利益和安全,他們認為有必要占領台灣。一六二六年五月,在看到荷蘭人對台灣下手後,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派出十四艘船和三百人的陸戰隊沿台灣東海岸北上,占領雞籠,並建造城堡,取名為聖薩爾瓦多。進而攻取淡水,並在雞籠和淡水之間各建一座教堂,作為據點,逐漸向附近地區擴張。

  荷蘭人向北,西班牙人向南,衝突不可避免。本來他們在台灣島上隻有幾百名士兵,拿不下荷蘭,熱蘭遮城遇襲,卻給他們創造了機會。

  西班牙人入侵熱蘭遮城,荷蘭人兵力不足,被迫投降。

  對於兩國在台灣島上的戰鬥,大明並沒有出兵幹涉,甚至沒有派人表示抗議。為的是不打草驚蛇,現在還不是對付西班牙的時候。他們兵力有限,占據台灣也是為了方便通商,不會在島上進行屠殺居民的行為。

  荷蘭人在台灣的利益連遭打擊,他們開始懷疑日本人和西班牙人有什麽協議。之前在日本境內,已經關閉了他們的新教會所。濱田彌兵衛又曾帶大量武器及火藥企圖偷襲過熱蘭遮,在荷蘭人看來,肯定是日本人動的手。

  大明派出使者和荷蘭人進行了交涉。告訴他們日本是大明藩邦,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因為理解是相互的,誤解也是相互的。

  荷蘭人問:“你們幫我們把熱蘭遮城奪回來嗎?幫日本賠款彌補我們的損失嗎?”

  大明使者:“這怎麽可能?”

  於是雙方談判破裂,或許這根本就稱不上談判隻是浪費時間。

  荷蘭人獅子大開口,要求日本割地賠款,否則就是戰爭。這時候荷蘭人是騎虎難下的,他們丟失了台灣據點,打西班牙的話,就是樹立強敵。這時候兩國在亞洲大規模開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他們又不願意吃啞巴虧,所以隻能先收拾日本。荷蘭人準備先把比較弱的日本幹掉,如果可以占領下來成為據點,就可以從日本發兵,再慢慢收複台灣失地。

  日本人這時是最冤枉的,他們本想夾著尾巴做人,根本什麽都沒幹,憑什麽別人搶劫了東西損失讓他們賠啊?人爭一口氣,打不過也得打。

  鼇拜的連環計開始了。等三方都打出火氣,刹不住的時候,就是明軍出場的時候。此時他隻做了一點安排,秘密會見了葡萄牙使者,希望能搞到西班牙人的海軍服裝,並且按照他們戰艦的模式秘密的修建幾艘戰船。

  等衣服和船造好,再把明軍偽裝成西班牙人的樣子去搶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往火上澆油,讓荷蘭人更確信日本和西班牙結盟了,同時進行練兵。鍛煉大明的海軍,讓他們把搶奪財富當成一種習慣,可以做到遠征歐洲的時候,就可以出發了。

  葡萄牙人非常配合鼇拜的計劃,他們都希望能早日獨立。

  日本拒不承認襲擊了熱蘭遮城,也拒絕割地賠款。荷蘭的艦隊開到了日本家門口,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軍事實力對比,荷蘭是占絕對優勢的,否則他們也弄不出東印度公司。

  荷蘭擴張野心極大,操作模式可謂今後兩百多年歐洲列強海外擴張的組織樣板。東印度公司首先是一個殖民組織和軍事組織,其次才是一個經濟組織。根據荷蘭最高權力機關的授權,東印度公司不光擁有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整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貿易壟斷權,而且擁有在這廣大地域獨立的建立統治、征兵、宣戰、締結和約乃至鑄造貨幣的權力,這也是後來其在台灣、澎湖建立殖民統治機構乃至與明軍交火後拿出來耍無賴的法律依據。

  除以上授權外,荷蘭議會還授予了東印度公司沒收其獨占區域內任何外國船隻的權力,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自由攻擊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航行的非荷蘭藉船隻,隻要他們認為這些船隻幹擾了他們的獨占貿易權。

  東印度公司資本的急劇擴張,海盜行徑占了很大的比重。海上作戰,西班牙人他們也不看在眼裏。先進的武器加上作戰大方陣,陸戰他們也是好手。

  再看日本。十六世紀後期,日本人從流落到種子島的葡萄牙人那裏習得了火繩槍。然後開始大規模仿製,據說質量不錯,甚至比原來的火繩槍還要好一點。日本人覺得“槍”這個名字不夠威猛,所以改名叫“鐵炮”。當然,就是起名叫“塞拉囧”打出來也就那點的威力,而且裝彈非常麻煩。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時候,鐵炮就已經成為日軍的主要裝備,照樣被打的淒慘零落。日本人最大的依仗在於狂熱的戰鬥精神和武士自幼熟悉武藝的優勢。

  日本製造火繩槍和火藥以及彈丸的材料都不能保證,必須從大明那裏大量進口鐵、硝石、走私製造彈丸用的鉛。戰爭還沒開打,做為幕後黑手的大明已經賺了一筆。

  在中大型火器方麵,日本的鑄造水平不高,缺乏火炮,火炮製造方麵還不如朝鮮,造船技術更可以用低劣來形容。水戰遇到裝備大量火炮的荷蘭戰艦基本是死路一條。投射火力不足,日式火繩槍的口徑差異也較大,常用日式火繩槍彈丸質量偏小。如果打野戰,日本也缺乏優質騎兵。

  可以說,日軍唯一的優勢在不利與大型器械發揮的山地山城防守作戰。對於正處於頂峰時期的荷蘭,日本不是毫無還手之力的“軟柿子”,但勝算小的可憐。

  幕府德川家光召集大臣們謀劃,做好了戰前總動員。大臣們認為可以一戰。打海戰日軍肯定是贏不了。但是隻要荷蘭人登陸,他們就可以用人海戰術回擊。

  八月底,天氣悶熱,大家心裏都有火氣。荷蘭終於放棄了談判,派兵進攻日本港口。

  日本的戰艦在荷蘭人看來比漁船大不了多少,海上戰鬥毫無懸念,日本很快就到了“我家國門常打開,開懷容納天地”的地步。

  海戰失敗早就在預料之中。荷蘭兩千士兵在神戶登陸,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日本人每城必守,誓死不退。他們和荷蘭人打起消耗戰,荷蘭人少,消耗不起,死十個日本人,殺死一個荷蘭士兵,都能算日本勝利。隻要他們用兩萬人命拚死荷蘭兩千人。荷蘭軍隊能不能開船回去都是問題。

  在日本內地,荷蘭人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麵,雙方開始了僵持。荷蘭人經常被日本人打遊擊戰偷襲,一怒之下,開始屠殺平民。這種情況下,日本不理平民被殺,完全執行定下的戰術。

  作為地球上唯一被扔原子彈的國家,這個民族有他的過人之處,那就是一個字——忍

  忍,可以說日本人的民族符號之一。這是他們跟漢人學來的。大舜受辱於母弟,勾踐嚐便於吳宮,韓信忍醜於胯下,周文淚食親子肉,垂七百年江山,司馬遷負恨於極刑,終作無韻之離騷,唐宣宗裝瘋二十載,而成大中之治。

  日本的忍取源於中國,卻將之發揚至極致,從而上升為一種民族文化,武士精神。這與後世中國不斷拋棄曆史傳統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日本人的忍,並非一味的退讓,卻是韜光養晦保存實力,暫時低頭以圖明天的發展,德川家康為了取信於信長,眼睜睜看著親生兒子切腹而不能說個不,秀吉為了統一天下,連老母親都送到德川,隻為換取德川進京承認秀吉政權。不僅僅是這些大人物,小人物也同樣,家康的外祖父,為了家族,將自己的老婆送給敵人,將女兒送給敵人的兒子。但正是這些退讓或者說以退為進,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當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關係很險惡的時候,家康曾經問自己的妻子。“倘若我被信長殺死了你該怎麽做?”

  妻子說:“我該當帶著孩子自殺隨你而去。”

  德川家康告訴妻子說:“如果你帶著孩子隨我而去,子孫都死光了誰來報仇雪恨,發揚家業呢?你就是也要將孩子養大,把他培養成人,讓我的血脈和精神得以延續。”

  二戰戰敗,天皇下令投降,從全民玉碎中拯救了國民,麥克阿瑟領著美國大兵在列島作威作福的時候,很多日本女子確實為了養育自己的孩子去向殺死了自己丈夫,父親的美國大兵。

  結果就是在那樣的巨大的,徹底的,毀滅性的失敗後,日本人隱忍蟄伏,鞏固內部,團結一致,借力於美國,過了了沒多久,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又再一次快速崛起。這正是日本人的精神得到體現的地方。這正是這個民族的可敬之處,也是可怕之處。

  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在不斷的內耗,直到耗成沒有信仰、沒有精神的寄托的行屍走肉。

  這一世,鼇拜發誓不會讓大明的百姓丟掉頑強的精神,還要把日本這個危險的國家消滅掉。。。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