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3153
  因為做了一首另類的詩,鼇拜成了焦點。他清楚自己的水平,心裏大叫萬幸,如果不是前世教材上有這麽一首現代詩,他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東西。

  距離會試還有一段時間,李信和幾位同鄉住在六藝書院,溫書學習。鼇拜並不急於和他結交,準備考察一下他的本事再說。

  痛快的玩了兩天。魏忠賢派人來找鼇拜,把他叫進了宮去。一見魏忠賢的模樣,鼇拜吃了一驚。隻是半月沒見,魏忠賢的頭發居然白了一大片,看上去老了十歲。

  魏忠賢皺著眉頭,不悅道:“黃鵬,咱家今天翻看奏折,有人說你認為韃子會在近期攻打朝鮮,這可是真的?這麽大的事你為什麽不直接找咱家說,卻要找那些文臣?”

  “我沒對哪個文臣說過啊。”鼇拜一愣,馬上明白過來。道:“九千歲別急。肯定是信王告訴那些人的。前些日子我和他討論邊關局勢,說過韃子有可能在年初進攻朝鮮。咱們打擊了晉商,韃子糧食不足,肯定有所行動。這隻是我的推測,萬一他們不打朝鮮,我不就成了危言聳聽嗎?所以沒對別人說過。”

  朱由檢信任鼇拜,才把話告訴了討好自己的文臣,這幫文臣寫奏折上報朝廷時,特別提到是“黃鵬”分析的,為的是引起魏忠賢的重視。

  魏忠賢臉色緩和了些,問道:“如果他們真的打朝鮮,我們怎麽辦呢?派兵援助嗎?”

  對於這個問題,鼇拜有點矛盾。援助朝鮮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派關寧軍全力出擊,進攻沈陽。一旦攻下來,就將給予金國重創。但這對他將來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沉思了一會兒,他問道:“九千歲,現在大明國庫還有多少錢?如果援助朝鮮,大約要用多少軍餉?”

  魏忠賢歎道:“軍餉肯定少不了,國庫裏還有些錢,但皇上身體越來越差……那些錢不能亂動啊,如果要籌集軍費,還得從別處出。”

  鼇拜點了點頭,天啟帝病越重,魏忠賢壓力就越大,萬一天啟帝去世了,新皇帝上位發現國庫沒錢,會怎麽看待他這位權臣?當年明朝經過張居正改革,閑錢多的沒處花,所以出軍援朝很堅決。現在明朝邊關的軍餉湊的很痛苦,一幫老百姓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再援助朝鮮,就得出血本。兩人討論了一會兒,鼇拜說的都是些模棱兩可的話,最後還是得魏忠賢拿主意。

  魏忠賢決定幫朝鮮,奏折裏寫的很清楚,若是不救,朝鮮幾乎必失,到時金國不但沒有了後顧之憂,還多了個糧倉。另外,不救朝鮮會讓盟友寒心。如今大部分蒙古部落還是站在大明一邊,萬一倒戈就麻煩了。關鍵問題上,他不敢馬虎,通知了皇上下旨,命關寧軍待命,伺機而動。

  鼇拜的預測當然是正確的。雙方表麵是議和,卻沒有開市交易,張家口和金國秘密交易的晉商被辦理後,金國境內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米價暴漲。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隻能將努爾哈赤的強盜精神發揚光大。

  正月初八,皇太極命令二貝勒阿敏為統帥,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嶽托、碩托領兵數萬跨過鴨綠江,幾乎動用了全部的家當進攻朝鮮,迅速攻克了邊城義州。

  遼東大軍駐紮在寧錦防線的大軍足有十萬,抄其老窩,或者在鴨綠江斷其後路,兩者選其一都可以讓金國吃不了兜著走。

  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些蹊蹺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關寧軍“不知道”朝鮮被攻擊了。

  他們距離朝鮮不遠,又收到了朝廷發出的通知,嚴陣以待。但是開戰了半個月,朝鮮卻沒有求援,東江鎮的毛文龍也沒有,他們竟對戰事進行了“保密”。

  沒戰爭的時候,朝鮮人很少想起大明。但隻要有人打過去,或者不用打,隻要稍微威脅一下,他們就會哭爹喊娘變成了大明附屬國,抱明朝皇帝大腿全力求救。萬曆的時候,他們就是這麽做的。

  偏偏這次朝鮮人長誌氣了。八旗軍打了很多天,朝廷沒見過一個朝鮮使者,也沒接到開戰的消息。

  也許,朝鮮國王李倧是抱著這種心態和八旗軍開戰的。“你八旗軍厲害,我打不過沒關係,我就是不向大明求援。本王就是這麽拽!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李倧是這麽想的……才怪!實際上,二月初他就攜著王妃子女逃至江華島,天天都在發牢騷:“求援的那些人怎麽還沒到大明?他們是騎馬去的,還是‘跑馬’去的啊!”

  另外,李倧還遣使致書阿敏,企圖拖延時間。“我們這麽安穩、安逸、和平、和諧的民族,為什麽要打我們?你要打去打毛文龍啊思密達!”

  阿敏看完信覺得有道理,分兵攻打毛文龍去了。

  話說毛文龍神龍無敵,霸氣無雙,眼看幾萬人打來了,也不求援。他的想法也許是這樣的:“韃子們,你們衝我來啊!有什麽衝我來啊!老毛我今天非得憑一己之力和你們分出勝負,這次不是你死,就是你死!讓關寧軍支援?不必,讓他們來搶我平遼的功勞嗎?”

  別鬧了!其實毛文龍一聽說八旗軍過鴨綠江,就派人去寧遠請求支援了,同樣杳無音訊。金軍強悍,如同一群害蟲,毛文龍自己的隊伍有多少戰鬥力他還心裏沒數嗎?他們當不了正義的“來福靈”,節節敗退,最後被打的藏到皮島上去了。

  關寧軍為什麽“沒收到”任何救援消息呢?不是因為八旗軍封鎖太嚴,在朝鮮建了長城,沒人逃得出來,而是皇太極率領留守諸將逼近三岔河下營,擺出了一副攻擊寧錦的架勢。雖然人數隻有一萬,卻成功唬住了十萬的關寧軍。

  將在外,軍命可以不受。於是直到二月十一日,薊遼總督王之臣才報告朝廷,傳聞朝鮮被攻。二月十九日,毛文龍的報告才遞交到中央。

  至於那些十萬火急的信使們,集體失蹤,早不知道死哪裏去了。

  既然消息來了,增援吧。二月二十四日,迫於朝庭壓力,袁崇煥出兵了,派徐璉率水兵千人支援東江。

  王之臣一聽就火了,寫書去朝廷參了袁崇煥一本。毛文龍躲在皮島上又不缺水軍,金國壓根就沒有水軍。尼瑪派這幫人是去打加勒比海盜的嗎?

  八旗軍繼續進軍,風雨無阻,很快占領了黃州,推進至平山。李倧被迫求和,三月與金國結成了“兄弟之盟”。

  朝廷一看援助沒戲了,又下令袁崇煥發兵出擊,趁空虛攻擊沈陽。

  幾天後,袁崇煥上疏道:“韃子十萬攻打朝鮮,還有十萬據守,哪來的空虛?我要是帶著兵貿然去打沈陽,縱軍深入,萬一我兵正道以東,韃子輕騎北出襲我關寧,誰救關寧啊?”

  事實上,皇太極手中的精銳力量,隻有八萬人,多是騎兵,能打的全加起來不足十萬人,這就是金國拿的出手的全部家當。三百人為一牛錄,八旗總牛錄不足三百。每一牛錄幾乎沒有滿員的時候。八旗軍幾萬人攻朝鮮再加上分駐各地的守軍,守沈陽的兵力非常少了。而明軍距離沈陽也不過三百餘裏,何來深入?

  這一點鼇拜很清楚,但長期與金國打交道的袁崇煥不知道。

  鼇拜也看了袁崇煥的上疏,爆汗……好家夥,幾句話憑空給八旗軍變出十萬人來。這仗沒法打了,皇太極已經得到了“百獸譜”,功夫練到星辰變,召喚萬歲了有木有?!

  又拖了n天,三月二十四日,袁崇煥報告派關寧軍趙率教、朱梅率領九千人至三岔河牽製金國去了。此後這九千兵馬便停滯在三岔河,不知是歡樂鬥地主,還是士兵連連看,總之西線一直無戰事。連一個女真野人也沒看見,直至朝鮮戰事結束。

  毛文龍和八旗軍大戰的時候,袁崇煥倒也沒閑著,他忙著寫文章歌頌了魏忠賢並申請在寧遠再給他修生祠堂。

  其實袁崇煥的目標很明確,他的戰略就是犧牲東江友軍,犧牲朝鮮、犧牲蒙古林丹汗這些盟友,爭取時間來修好馬其諾防線。啊不……是關寧錦防線。

  明軍在這段時間搶修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等城池,希望當金國對朝鮮用兵之時把這些城池都修好,並且以“議和”作為“緩兵之計”成功麻痹了皇太極。

  至於誰緩了誰,真的不好說。

  明朝在遼東戰略布局上少一個重要的盟友。東江鎮也在金國的攻勢下失去了朝鮮的屯田、據點以及朝鮮在糧餉和軍械方麵供給,退守皮島。

  明軍的收獲又有哪些呢?等八旗軍搶劫完勝利回師的時候,他們十分bt的,用堪比迅雷7的速度把錦州城修建完工了,用時是……半年。(可能關外沒“種子”了。)

  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