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密會的背後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515
  合並,為什麽不合並?人總是群居動物,隻要能夠合自己胃口的,就喜歡抱團。

  在過去,不抱團的人幾乎都被大自然淘汰了。人沒有爪牙,就算有腦子,沒有人幫忙也打不過老虎豺狼。

  如今橫在大明和大順麵前的,就是共和國這頭巨獸。以前看不出來,如今算是明白了,別人真要不計後果的打的話,隻需要三萬人馬,隻需要四麵開花毀滅式的戰爭,前後不需要半年的時間,就能夠把他們給殺絕了。

  別人為什麽沒有那麽做,就是因為大家都是華夏人,外麵的世界太大太大了,需要更多更多的華夏人去占領。扶植本土的土著那是傻x才幹得出來的事情,別人強大的隻會想辦法脫離自己的控製而已。但華夏的人口很多嗎?上億倒是有,但是真的分攤到各地,甚至到海外那就捉襟見肘了。

  張弘斌一方麵通過輿論,引導一部分百姓移民到他那裏,然後經過短期的培訓之後,輸送到外地。這個過程其實也在不斷的剝奪大順和大明的有生力量,畢竟人口代表著稅賦,代表著勞動力,也代表著生產力;其次也通過經濟的手段,不斷的蠶食大明和大順的經濟,使得兩者不得不在經濟上依附他,進而一步步變成依賴。真正到了那一天,距離和平演變其實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甚至,隻是喊喊口號就完事了。

  魏國大吧?甚至還吞掉了大西國,給人的感覺就是它應該可以和共和國抗衡。但隨著事情的不斷演變,隻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別人一早就已經被共和國給吞掉了。沒有直接下手,主要還是借助魏國的這個名號,來幹點共和國不想下手的髒活。

  看看如今的魏國,在士紳地主階級的嚴重已經是完全臭掉了,不少自耕農也是沒有好臉色。本來佃戶或者無產階級會高興才對,奈何別人開設工廠的大部分都是共和國來投資的工廠,然後經過一係列的上崗培訓,這些工人們就變成了共和國的死忠份子,堅持維護著工廠的利益,因為那也是他們的利益,歸根結底那就是維護共和國的利益。

  大魏什麽都沒有得到,甚至經濟也完全被共和國把持。隻要共和國願意,大魏政府就可以直接破產,到時候官員得不到俸祿,士卒得不到軍餉,甚至還要維持著嚴格的社會監督製度。這樣的情況下,傻x才會留下來,跳槽才是王道。

  所以,羅汝才已經翻不了身了,乖乖退位,然後把大魏並入共和國,才是他人生最後的一步好棋。運氣好,可以出仕或者當個大資本家,運氣差點,也可以當個寓公。好歹,不會因為朝代的變更而喪命。

  別懷疑,要知道就算是逐鹿天下的失敗者,身死道消之後也還是免不了被一番折騰的。後金的祖墳就被大明給挖掉了,努爾哈赤和黃台吉的骨頭被挫骨揚灰的,這種事情報紙是不會登的。

  大魏為什麽那麽容易就被吞了,說真的大明和大順也想不明白,一則保密好,二則黎落放了水,最後就是大順的情報係統到底還是太渣了。

  那好,別人的情況搞不清楚,好歹搞清楚自己的情況好了。

  敵人就在那裏,武力奈何不了別人,玩經濟那是直接找虐,那就抱團取暖,好歹沒有被各個擊破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這勢力大了,人多錢多能夠玩的手段也就多了。為什麽非得在經濟上找虐?以中原和江南龐大的生產力和經濟實力,什麽花樣玩不出來?

  就是這樣的考慮,崇禎選擇妥協,其實他也知道,在大範圍來說,自己這個皇帝的權力已經下降到了一個比較低的程度,哪怕再低一些,其實也是無關痛癢,隻要最基本的底線沒有丟掉,大明這個金字招牌沒有被換掉,那麽他可以妥協很多事情。

  李自成也有自己的心思,一則他需要借助大明來完成改革,畢竟大明提供的資料連宋獻策也不能否認。李自成知道自己,不過就是一個小驛卒出身,書讀過一些但絕對不是學富五車。其實如今這個時代,學富五車也不過是學渣一個。

  這樣的前提下,要自己看清楚什麽政治經濟的脈絡什麽的,那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沒有出錯或者出現什麽大問題,那就是老天爺保佑。至於自己麾下的那些文臣,在建國之後想方設法收回他們投靠自己的那些投資,並且獲取盈利還來不及,如何會認真的幫助自己搞改革?要知道,沒有改革的情況下,他們上下其手的手段才豐富,他們擁有的權力才高。

  二則就是想辦法,吞掉大明。不想當皇帝的造反者不是好造反者,一個不想當華夏霸主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當了皇帝的李自成,會甘心隻當一個占據東南一隅的小軍閥?若是一天不能夠橫掃四合,蕩盡八荒,這皇帝當得也沒滋味。

  大明要合並,可以!但是合並之後會發生什麽事請,他不負責,手段什麽的,總是會有的。

  他這點小心思黎落和崇禎也知道,但不會說出來,沒野心的人當不了皇帝,李自成當了皇帝野心就不會笑。他想要當九州霸主,崇禎何嚐不想要恢複大明千萬裏江山?手段嘛,到底誰高誰低,這誰也說不清楚。或者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需要辯證高低的手段,隻有失敗者和成功者。

  合並,不過是各取所需,這就是雙方一早定下來的基調。

  但就算是各懷鬼胎的合並,動起來也是非常的迅速。雙方先是在邊境撤軍,然後第二天就迅速進行軍事整編。

  李自成立刻不當皇帝,到達北京當議長去了。雙方的軍政人事也在不斷的調動,完全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說實在的,這番動作在外人看來,雖然知道雙方合並都是短期內製定下來的,但看著他們這番行動,給人的感覺卻是兩人似乎是蓄謀已久似的。

  張弘斌也不是瞎子聾子,自然是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個消息。

  然後最多就是笑一笑,朝著角落的張琉比了一個拇指。

  張琉笑了笑,隱入黑暗之中。

  兩人密談,自己的確是不知道,他們做的的確是非常的隱秘。但是合並這種事情,卻是從一開始,就是在自己的主導下,一步步進行下去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第三方給予的壓力,已經危害到自身的危險。那麽在這種高度的精神緊張下,第一方和第二方就會選擇抱團。

  新政權有江南之財,自己卻是有大量可以提供財富的海外領地;對方有人口,自己有鐵楸;對方有才子,自己有完善的教育製度;對方有大量的軍人,自己則有先進的武器。

  自己有先進的經濟製度,對方沒有;自己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方沒有;自己有著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商品,對方也沒有。手段誰都有,對付一個合並了的國家,有時候說不得比各個擊破還要簡單。

  合並的背後,自己才是幕後黑手。

  隻是,似乎大明和大順,還沒有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