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密會的本因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3539
  那年,張弘武在北美洲開疆擴土,每年不知道為共和國拉回多少是金銀財寶,各類香料土產;那年,張才在越王島大殺四方,整座越王島怎麽看都已經成為了共和國的領地。

  那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都和大明和大順沒什麽關係。

  大明那年,在忙著從倭島拉回自己的戰爭紅利,卻沒辦法把這個紅利變成戰爭潛能。

  大順那年,在忙著對領地內的世家和豪族進行整頓,打算徹底來一次大改革。但是缺乏對改革有深入認識的人才,再加上李自成麾下的文臣本來屁股就不幹淨,以至於改得亂七八糟,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點,至少暫時如此。

  有一點,兩個勢力都是共同的,就是看到《日報》不斷描述共和國在外麵的世界,創造出了多麽多麽大的利益,收獲了多麽多麽大的地盤,看得就叫人眼紅。錢財物資,誰又曾充裕過?

  改革需要錢,而且是大價錢。偏生改革需要開化民智,李自成的身份又不允許他開化民智。為什麽?隻因為他幹了那麽多的缺德事,真要開了民智,別人第一個讓他下台。比起一幫變成獅子的刁民,還不如一群愚昧的綿羊看著舒服。

  但若是不開民智,就算官辦了一大堆的學院軍事學院,又派了一大堆以前的地主士紳的子嗣過去學習,到頭來其實和沒改革有什麽區別?李自成就是想不明白,他也不想想明白。

  大明卻是徹底的改革了一番,好歹是做到了民智開化,他們有別人無法相比的優勢,那就是正統的名分。

  就算是共和國,也暫時沒辦法擁有這作為華夏正統的名分。

  大明改革是改革的,但從以前那開始,這國庫就一直不充裕,這使得大明的所有動作都非常的小,根本形成不了規模。最糟糕的是,偏偏在崇禎要改革幣製的時候,華夏銀行提出要求,在大明境內開設銀行。

  這本來不是什麽大事,哪裏沒有銀行?但是這個銀行居然是敵國開設的,多少就有點問題,萬一別人以這個為據點,秘密派出一支部隊以員工的身份混進來怎麽辦?

  共和國有三支人數很少,但單兵戰鬥力超強的部隊,大明已經知道了,而且還知道,這三支部隊完全是用金子和血汗砸出來的。每一個士卒,都絕對是數百名士卒之中最精銳的存在。單兵作戰都厲害的要死,更別說配合著打仗了。

  若是讓這樣的部隊混進自己的領地,甚至混進北京城裏麵,自己到底要不要在睡覺的時候,也在房間裏設上一道崗哨好些呢?大半夜的給幾個人監視著睡覺,感覺超不好!尤其若是想要和妃臏恩愛一番……想想都覺得煞風景。

  但若是要禁止也不太可能,無他,前些時候忙著對付倭國,對付大順,結果忽視了對金融的整頓。實際上以前大家用不是金銀就是銅錢,就算含量不一樣,好歹也有一個換算的比率。

  最近這段時間,經過華夏商會的滲透,以及華夏鑄造的三種銀幣美觀便利,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商會也存了不少這樣的硬幣。那個時候自己沒什麽時間管這個,覺得好歹也是金銀銅,隻要比例沒有問題,那用了也沒什麽。

  當時似乎也有考慮過自己鑄造一批錢幣,但是考慮到技術還達不到那個程度,最重要的是發行的新貨幣到底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都不知道的關係,所以索性也就擱置了。

  不知不覺,這些硬幣就有了泛濫的趨勢。

  再然後,隨著福利彩票的風靡,市麵上的鈔票就變多了起來。這薄薄的一張紙,居然就代表了等價值的金銀銅幣。

  看到這玩意的第一時間,崇禎想到了大明寶鈔。這玩意大明以前發行的,結果慘淡收場,已經沒什麽人用。之所以還有人用,主要是地方軍官,用寶鈔來壓迫剝削老百姓而已。誰都知道這玩意已經不值錢了,但是他們依然本著‘一張寶鈔兌換一貫錢’的官方規定,用寶鈔來盤剝老百姓。

  還好,這樣的人已經幾乎沒有了,改革還是很成功的。

  奈何崇禎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對頭居然也發行了紙鈔,卻是不知道會落得個怎麽樣的下場。

  一年下來,寶鈔依然堅挺,但是似乎開始充斥著整個華夏大地;兩年下來,崇禎也發現自己收上來的稅金裏麵,居然混有不少的紙鈔。全部拿去銀行兌換,好歹可以兌換一批金銀銅幣回來,但是要收取一定的火耗,算起來真的不劃算。

  但別人真要算的話,那也無可厚非,因為兩年下來,大家已經認可了這種鈔票的存在。最重要的是,這鈔票的購買力一直很堅挺,銀行也有足夠的金銀可以兌換,故而大家索性也是放心使用。也正因為大範圍使用了,華夏銀行才要求在大明開設分行。

  要拒絕,百分百要拒絕。就算不知道為什麽心中有點恐懼,但崇禎非常準確的感覺到,恐懼來自手中的鈔票。

  大明寶鈔的失敗,再到共和國鈔票的火熱,這其中似乎說明了一些什麽問題,什麽讓自己害怕的問題。

  奈何,在金融方麵崇禎是一個門外漢,就算是黎落也不行。

  黎落有白水三友作為後盾,有什麽可以適當谘詢一下,隻要不牽扯到機密,對方是願意回答的。但是其他三人,林鬆已經成為了公安部副部長,聽說下一屆他就要升級為部長,論抓賊搞治安他行,經濟就算了;關刀很少能夠聯絡得到他了,他已經是華夏科技研究院的副院長兼院士,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最後就是墨染,別人很快就要成為國會總理,相當於副議長級別,論治國他懂,論經濟他算是半個外行。

  “愛卿,你說我們也開設一個銀行,同時也發行屬於我們的貨幣怎麽樣?”崇禎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大明寶鈔已經讓大明百姓對寶鈔失去了信心,若是繼續發行紙鈔,別人會不會認可也是一回事。故而若是要開設銀行,發行貨幣的話,雖然不是不行,但最好一開始先發行金屬貨幣來提高官府的信譽度吧。”黎落隻能權衡了一番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崇禎也鬱悶,自己老祖宗的爛攤子,居然要自己這個後代子孫來擦屁股。

  但對於黎落的建議,他算是認可了。

  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第一家大明皇家銀行成立,並且宣布發行大明的金銀銅貨幣。第一批在十天後正式開始使用,在各地皇家銀行可以通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初,有人在各地兌換了大量的金銀銅幣之後,集中在一個地方兌換銀子和金子。因為通訊的問題,新的銀子運輸遲了十多天,銀行被百姓砸了,而且表示再也不相信大明發售的金銀銅貨幣了。

  兌換不了金銀的貨幣,不過是貴金屬而已。

  隨後,有人貸款,購買了一大堆的房地產之後,利用這些房地產又繼續進行貸款。因為一切手續齊全,故而銀行按照規矩繼續放貸。結果當時整個北京城的房價提升了十幾倍,很多商家就如同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聚集了過來,不斷搶購北京城的房屋。

  然後,最初不斷貸款買房子的人,不見了,貸款也清還了。

  錢從何處來,就是這些買下來的房子。三百兩買的房,賣出去已經是一千兩白銀,多好的一筆買賣。

  結果這些房子,就賠在了這些商會的手裏,房價大跌,多少小商會破產。甚至皇家商會,也因此傷筋動骨。大明才富裕了一段時間,又回到了解放前。

  誰都知道,是某個卑鄙的勢力在玩弄金融,但崇禎真心想要哭,哭自己為什麽就沒有一個懂金融的。

  銀行開不下去了,紙鈔是沒法發行了,最重要的是市場上對方的紙鈔果斷變得更加的泛濫了。

  崇禎真不知道要如何對付共和國了,他覺得自己的國家,似乎在一點點的脫離自己的控製,偏偏這並非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過失,是在所有大明官員最看不起的經濟領域。

  那一瞬間,崇禎似乎明白了,自己這裏太講究法律了。一切都學習對方的治國模式,以至於實行了依法治國的手段,最重要的還是給監督黨一個實行權力的前提。

  但是這樣一來,就沒辦法輕易使用官府的力量,強行對幹涉一些經濟行為了。大明缺乏金融人才,結果就被對方用非常正規的辦法,玩了個狠的。

  崇禎真的怕了,他迷茫了,自己要如何對付共和國這個偽朝?

  若是經濟一天不接觸危機,他覺得自己永遠不是共和國的對手。

  “皇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微臣隻有一個險招,或許可以幫助陛下走出困境……”黎落終於是諫言了。

  “說!”崇禎仿佛做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興奮的說到。

  “合並,與大順合並。借助他們的狠辣,借助他們的勢力,聯合成為一個強大的個體,確保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與共和國形成對峙的局麵。須知,我們占據中原和江南,這裏是最大的財富和人才出產地,怎麽都比共和國那偏遠山區厲害。自古哪個皇朝不是占據了中原,最終才成就王霸大業的?偏居一地就打算打贏我們,共和國還是存在一定隱患的。隻是我們和大順一直打來打去,元氣大傷,對方卻是趁機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不斷壓榨我們,從中取利,我們到最後鶴蚌相爭,他共和國漁翁得利而已。”黎落終於是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崇禎沒有發火,隻因為黎落的話太嚴肅,也太直接了。

  直接得,能夠讓他感覺到共和國一步步逼近的情景。

  “你先退下吧……”崇禎需要時間考慮。

  “諾!”黎落告退。

  第三天,大明正式通過情報部門,把密函送到了李自成那裏。

  於是,就有了這次海上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