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379
  上回說到,張靖太子已經開始進入國會,作為秘書幫助其父張弘斌處理政務。

  然而他的弟弟和妹妹兩人,也有不同的成就。

  張才在澳洲已經完全站穩了腳跟,剩下的就是如何發展開拓這片大地。最近他又進口了幾條生產線,生產了大量的炮彈和日用品。同時第一座遠洋船塢修建完畢,在共和國那裏購買了兩艘飛剪船作為商業貿易使用。

  通過這兩艘船,張才把澳大利亞盛產的物資給運送到大陸牟利。但更多的是運輸到新大陸,給自己的二叔補給。張弘武有最快的物資供應商,而且看起來商品的品質還不錯,他也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揮霍子彈的速度可以適當提高了。而張才也因此不斷獲得來自新大陸的各種物資,到時候轉賣給共和國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可以說,如今張才這廝,已經越來越像一名合格的奸商,甚至比一名合格的領主還要像。

  張恬苦心體育事業,名下有三支球隊,涉及籃球、足球和橄欖球。體育事業不僅僅是共和國的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涉及到的商業利益也不小。同時大順和大明,甚至大魏也有組織人手前來參加各種體育盛事,如今共和國的首都長安,已經成為了貨真價實的世界文娛中心。

  張恬賺了不少的私房錢,但人家一門心思卻都在曹變蛟身上。

  張弘斌可是花費了好久好久的時間,才撬開了她的嘴巴,讓她解釋了為什麽非曹變蛟不嫁的原因他給我糖吃!

  張弘斌瞬間就想起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曹文昭帶著曹變蛟,作為第一個前來慶賀張恬二周歲生日的存在,當時曹變蛟似乎用了一根棒棒糖,逗這小丫頭小……好吧,果然說棒棒糖就是怪蜀黍的特殊裝備,對小蘿莉有必殺一擊的效果?一個大張恬二十歲的,完全可以算是一個叔叔級別的存在,用一根棒棒糖就勾走了自己這天之驕女的芳心,簡直不可饒恕!他喵的完全就是怪蜀黍勾引小蘿莉的節奏啊!

  奈何,張恬和自己的性格差不多,認準了的事情,就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張弘斌試著用二十頭牛來拉,奈何別人就是死不改口。好吧,張弘斌妥協了,親自去曹家進行洽談,好歹把這兩個小屁孩的婚事給定了下來。約定是在張恬二十歲那一年結婚,在此之前,曹變蛟這家夥在四十歲以前就乖乖當個光棍吧!

  值得欣慰的是,張恬雖然喜歡曹變蛟,但對於曹變蛟納妾卻是非常的反感。故而可以肯定的是,除非是兩人完婚,否則曹變蛟最多隻能去某個青樓消費消費,感受一下異域情調……為什麽是異域情?如今的青樓除非是大明或者大順的,否則基本上都是老江湖級別,樣子也不是很好看,他這個級別會看得上眼?

  隻怕就算看得上眼,原本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張恬和張弘斌,也會扒了他的皮。

  公元1643年,始皇帝曆1863年。

  張弘斌的第六級超市武器區順利開啟,裏麵就有兩種新的武器,但卻是張弘斌最需要的。

  一個是rpg火箭筒,重要的不是威力而是設計原理,按照現在的兵工廠技術水平,要仿造這樣的火箭筒其實沒什麽問題。附帶的穿甲彈、高爆彈、燃燒彈也是可以拿過去研究的。有了這個玩意,火炮扣除迫擊炮,一般的重炮甚至都可以淘汰掉了。速射是好,但就便於攜帶這點來說,還沒有這家夥有用。隻可惜,射程沒那麽長就是了。

  一個是軍用戰地無線電對講機,有效頻率高達二十公裏,完全可以讓統帥掌握到每一個小隊的戰鬥情況。換言之,有了這玩意,散兵進攻的戰鬥模式將會進一步細化,可以用更少的散兵,對抗更多的敵人。

  奈何,這玩意的原理還有點太深奧了一些,暫時電磁原理什麽的,共和國還沒有辦法係統的進行研究。朱存媛的未來記憶也在不斷衰退,似乎最先衰退的就是這部分的內容,以至於張弘斌想要發展電報事業一直不行。還好以前還有民用的通訊係統,可以幫助他組建華夏銀行。

  1643年,緬甸最後一支遊擊抵抗組織被消滅,緬甸對華夏的認可率達到了9999。百姓很多在宣傳輿論炮轟,以及遠遠高於以前的生活條件下,認可了華夏對緬甸的統治。緬甸可以是說,已經真正成為了緬甸省。不過考慮到緬甸的地盤有點大的關係,故而改為南緬省和北緬省,分而治之,提高省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度。

  1643年,南洋已經基本認可了張弘斌對這裏的統治,土人要麽被殺光,要麽就已經成為了苦力。南洋人似乎天生就不夠勤奮,故而殖民者一直都不喜歡,可偏偏他們懶卻不會悔改,隻以為勤勞的華夏人搶了他們的工作,所以對華夏人一直都很痛恨。如今至少還有35左右的南洋土人存活,他們將接受勞動改造,若是這樣都改不了掉他們好吃懶做,卻又妒忌心強盛的還習慣,那麽張弘斌隻能選擇人道毀滅。

  1643年,西藏第一線城池都修建了一個大學,有官方修建的大學,也有希望工程修建的私人大學。前者主要培訓的合格的政治家和專家,後者則是培訓次等的學者或者各種專業的技術人才。當然,不是工人,而是類似研究者一樣的存在。畢竟大學,應該是培養知識人才的地方,工人則是由各個職業學校來培養。

  在西藏的二線城市,也基本上修建了一所公立或者私立的中學和小學,三線城市,也就是地方鄉鎮也興建了一所小學,有公立的也有私營的。這些學校,具備了足夠的師資,或許比不上中原地區的師資,但教學能力還是很強的。隨著教育的普及,甚至各種職業學校和夜班的開展,西藏人尤其是二代以後的西藏人,對佛教的依賴變得淡薄了許多。或許到了第三代,佛教就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但卻不會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換言之,總將對百姓的影響力將下降到最低,日後喇嘛教將無法煽動百姓犯上作亂。

  再加上各種的公益建設,各種的農作物和技術的普及,西藏百姓的生活變得比以前八王統治時期還要好。百姓喜歡共和國,也認可共和國的統治,所謂的西藏自治省甚至都沒有出現,百姓都願意團結在共和國的懷抱下。

  1643年,在共和國的幫助下,夏威夷土著成功擊敗了別的土著,統一了夏威夷諸島。

  土著打算建國,然後希望成為共和國的藩屬國。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是要一個藩屬國,還是要一塊共和國的領土?

  。